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博導不願收家裏窮的學生,並不是瞧不起寒門貴子,而是實際不允許

2024-02-16教育

王小明面臨的困境

王小明來自河南省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靠著勤勞種地維持生計。家裏四個孩子,王小明是老大,從小就勤奮好學,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縣裏最好的高中。

高中畢業後,王小明考取了一所211大學的本科,成了村裏去上大學的第一人。大學四年,王小明依然刻苦用功,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校的推薦,進入985高校的一個博士研究生專案。

對王小明來說,這是實作他多年夢想的關鍵一步。來到985高校後,他被分到了張老師的研究組。開學第一天,王小明穿著簡樸的衣服來到學校報到,在富家子弟雲集的研究組裏,他感覺自己與眾不同。

在組內同學的眼裏,他像一個落魄的窮孩子。王小明沒有在意這些眼光,只想著努力完成博士學業。

但是很快,王小明發現博士階段遠非想象中那麽輕松。需要大量閱讀文獻,參加課題研究,發表高質素論文。學校和導師給博士生極大的壓力,如果論文發表不夠,很難畢業。

更要命的是,發表頂級論文需要漫長的周期,王小明感覺自己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好像整個系統都在榨取博士生。

張老師的態度

張老師是王小明的導師,他是學校著名的博士生導師,帶出過很多優秀的博士畢業生。張老師一看王小明的家庭背景就皺起了眉頭,他還記得上一個這樣的窮博士生李曉芳的遭遇。

李曉芳也來自農村,家境貧寒。來到博士階段後,她運用全部精力和時間想完成學業,希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巨大的壓力讓李曉芳身心俱疲,她患上了抑郁癥,還有嚴重的頸椎病。

李曉芳哭著請求張老師給她多一點時間,但是按照學校的規定,她已經到了退學的邊緣。最終在張老師的勸說下,李曉芳不得不空手而歸。

這段經歷成為張老師拒收窮博士生的轉折點。他認為窮學生的家庭條件太差,無法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最終只會以失敗告終。當王小明請求給他一次機會時,張老師態度非常堅決,認為王小明的家庭背景會嚴重阻礙他的發展,建議他放棄讀博士的想法。

王小明跪在地上哭訴自己的決心,但是張老師依然停不改變決定。

李曉芳的遭遇

李曉芳來自江西一個山村貧困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她從小非常努力學習,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考入了一所重點大學。為了擺脫貧困,李曉芳決心繼續深造,在導師的幫助下進入了985高校的博士階段學習。

剛開始時,李曉芳對博士充滿無限憧憬和激情,她想借此改變自己的命運,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在張老師的研究組裏,李曉芳時時刻刻都在工作和學習,她拼命地讀書、做研究,希望能盡快畢業。

但是她低估了博士階段的難度,巨大的工作量很快讓她消耗殆盡。

李曉芳開始頻繁地熬夜讀書,每天睡眠不足三個小時。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但是還是咬牙堅持。六個月後,李曉芳出現了嚴重的抑郁和焦慮,經常會在夜裏突然驚醒。

身體也出現了種種毛病,尤其是頸椎病讓她疼痛不堪。李曉芳哭著請求張老師給她多一點時間,但是按照規定她已經到了被勸退的邊緣。最終在張老師的勸說下,李曉芳含淚離開了學校。

這段經歷成為她人生的一個傷痛。

王小明堅持不懈

被張老師拒絕後,王小明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他覺得自己辜負了家人和村裏人的期待,終究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回到宿舍,王小明看著碩士學位證書,眼淚不斷地流下來。

就在王小明準備放棄的時候,系裏的另一位導師李老師找到了他。原來李老師也來自一個貧困山村,小時候生活非常辛苦。他充分理解王小明的感受,決定收下王小明,給他重新機會。

王小明激動地跪在地上,再三向李老師表示一定不辜負他的期待。

在李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王小明重新燃起了希望。他謹記李老師的教導,正確規劃時間,合理安排工作量。王小明不再像從前那樣拼命工作,而是充分睡眠休息,保證身心健康。

他也學習與其他博士生團隊合作,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經過幾年的努力,王小明終於完成了他的第一篇頂級論文,並逐步完成了博士學業的所有要求。當李老師親自為他披上博士服時,王小明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博士階段的現實與困境

像王小明這樣的寒門學子在博士階段會面臨巨大的現實困境。首先,博士階段的學習強度和工作量非常大。學生需要大量閱讀前人研究成果,參與課題研究,進行學術交流,並最終完成高質素的論文寫作。

從選題到論文發表,整個過程長達數年。博士生背負著巨大的工作壓力。

其次,導師和學校對博士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博士生需要在規定年限內發表足夠多和質素夠好的論文,這關系到是否能順利畢業。許多博士生難以在幾年時間內達到導師的要求,不得不延期甚至退學。

即使延期,也需要承擔額外的學費開支。這對家境貧寒的博士生來說是一個沈重的經濟負擔。

再次,發表高水平論文周期長。從選題、寫作到雙盲審稿,頂級論文的發表需要至少1-2年。期間不能放松,稍有差池就可能白白耗費時間。

這給博士生的精神帶來持續的壓力。如果論文得不到發表,那麽畢業就會被無限期拖延。

最後,由於種種壓力,許多博士生在這個階段會出現心理問題。據統計,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在博士生群體中普遍存在。還有部份學生因抑郁過度選擇了結束生命。

這是一個值得社會關註的問題。

面對這一切,窮學生由於家庭條件所限,往往更難熬過這個艱辛的階段。他們不僅面臨學習的困難,經濟條件也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障礙。這需要社會各界給予關註和幫助,共同營造一個更友好寬容的學術環境。

不同導師的態度

對於收取家境貧寒的博士生這一問題,不同導師持有不同的態度。

有一部份導師直接拒絕收取家庭條件差的博士生。他們認為這部份學生的經濟實力有限,無法承擔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用,也無法負擔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國外旅費。

這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另外,這些學生的家庭無法提供適當的精神支持,壓力過大容易導致心理問題。因此,這類導師從一開始就拒絕收取這部份學生。

還有一些導師持有同情和支持的態度。他們理解窮學生追求進步的心理,會在選拔學生時不因經濟條件而排斥他們。這類導師也會主動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幫助,給予積極的精神支持。

在上也會適當照顧學生的感受。可以說,他們扮演著窮學生的引路人和草根導師的角色。

導師的不同態度直接影響著窮學生能否在博士階段獲得成功。因此,窮學生在選擇導師時需要慎重考慮,以獲得最好的教學資源和環境。同時,社會上也應該呼籲更多導師給予窮學生同等的尊重和關照。

透過王小明的故事,我們可以給予寒門學子幾點建議:

第一,在選擇讀博前,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是否能支撐完整的博士階段。如果經濟上存在困難,可以先工作儲蓄資金,打好基礎再考慮升學。

第二,選擇導師時一定要慎重。多調查導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其過往是否收過窮學生。爭取找到一個有同情心而且教學負責任的導師。

第三,正確規劃時間,掌控合理的工作強度。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身心健康,不能過度操勞。要學會合理安排,穩紮穩打地進步。

第四,如果遇到困境,要及時尋求幫助,而不是獨自面對。可以找系裏其他導師、輔導員傾訴,也可以找親友尋求精神慰藉。

同時,這也讓我們反思為什麽會出現「博導不願收窮生」的現象。究其根本,還是當前的學術環境存在一定問題。我們應該呼籲營造一個更加友善寬容的學術氛圍,給予窮學生以同等的尊重和公平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