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鄭渝川 | 量產小鎮做題家的縣中衰落了,教育焦慮為何反而升級了?

2024-07-26教育

鄭渝川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華所著的【縣中:中國縣域教育田野透視】一書,強調了縣中是近幾十年來,一直到今天縣域高考競爭的最佳層級,能夠比較好地滿足縣域內學生家庭低成本參與高考競爭的需求。

在中國,高考分省組織,雖然有些省份采用一模一樣的試卷,閱卷要求相同,但是大學招收卻是按省分開執行的。這意味著,每個高考考生是與自己同一屆的省域考生競爭的。由此推論的一個基本結論是,一個省域內的高中,也存在競爭關系,而市縣政府要取得教育方面的政績,也需要為此精心組織來應對競爭。

在20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頭個10年,很多省份都湧現除了省會城市以外,甚至是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對的一些縣區的中學,成為高考競爭中具有強大競爭力,能夠每年有學生考入清北等名校的佼佼者。這也就是教育研究者所稱的縣中模式、縣中崛起。

一直以來,很多教育學、社會學領域的研究者對於縣中模式、縣中崛起的現象給出的評價都不是那麽高。因為縣中模式必然意味著應試競爭,這當然跟專家們想要的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形成明顯差別。不僅如此,集全縣之力打造一兩所明星高中,往往意味著其他高中、職中在縣域內成為低人一等的選擇。

但是這些批評者並沒有充分意識到縣中模式的最重要價值——縣中總體上開放給一個縣域內有能力、有學力在高考競爭中取得一定成績的孩子,而且滿足大多數學生低成本參與競爭的要求,學生家庭花費在孩子教育上的錢就不是那麽多。這也是為什麽從20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很多縣域甚至鄉村的孩子可以首先在小升初的選拔中進入縣中的初中部,然後經由中考篩選進入縣中,經過三年或四年(包含一年復讀)後考進名校。

縣中模式、縣中崛起的現象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已經走向終結。如書作者所指出的那樣,省會城市以及省內較發達地級市的重點中學、超級中學、民辦及公辦的教育集團開始掐尖招生,跨地域吸收本市本地以外的優質生源,還以豐厚的薪酬待遇吸引縣中優質師資。這種情況下,縣中幾乎無力抵抗,過去能夠每年產出一兩個甚至十來個清北生的「盛況不再」。

省會城市、發達城市的重點中學、超級中學、教育集團從而成為「壟斷」所在省清北大部份名額甚至全部名額的龍頭學校。雖然這些學校的「出口」產出成果增加,但是由於同時期出現了省會城市產業、人口的大規模聚集,生源數量增長,所以省會城市、發達城市城區、郊區各片區想要在中考考入前述名優中學的難度直線上升。這就使得高考指揮棒導致的教育競爭內卷提前擴散到初中——在小升初改為劃片入學、搖號入學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的教育內卷甚至提前到了小學。這也是為什麽省會城市、發達城市的很多小學生在中高年級已經被家長安排去補習數學、奧數、外語甚至語文作文、文言文。

這其中就涉及到省會城市、發達城市的學生家庭,不僅需要為了應付如軍備競賽式的教育競爭花費,源源不斷地買單,而且還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陪伴、陪同甚至陪練。

縣中被雙重掐尖,這使得其教育產出顯著下降,如書作者所說,這也意味著縣域教育的口碑整體下滑。這無疑加速了本就在快速進行的縣域社會和經濟衰退,加劇了人口流失,一些績優生甚至成績相對平庸的孩子也被父母安排到省城就讀前述名優學校。圍繞這類名優學校也出現了顯著的陪讀經濟,而這當然是從縣域流失的消費額。

如【縣中:中國縣域教育田野透視】書中所指出的,省城、發達地市的超級中學崛起,縣中衰落,此消彼長之間,全民教育焦慮非但沒有如當初那些教育學者、社會學者所分析的那樣消退,反而變得更為突出。這種變化本質上反映出教育資源、上升空間和機會分布的進一步不均衡。

這也是為什麽在縣中衰落以後,那些家庭經濟條件無法滿足到省城名優中學就讀的孩子,在弱化的縣中乃至鄉鎮中學,更快地放棄了對於透過教育改變命運的希望。而尚存希望的孩子和家庭,就必須基於更強的焦慮,卷得更加厲害。

在縣域人口大量流失,績優生不斷流向大城市名優中學,縣中優質師資也在流失的情況下,留在縣城、縣中的孩子只能華山一條路,致力於增加應試練習。簡而言之,就是用更多的時間、更高的訓練強度,希望獲得相對良好的結果。但問題是,這樣的卷,被納入到普遍內卷快速升級的行程中,效果並不理想,而且縣中流失了最為可貴的績優生和優質師資,留下來的成績較好的學生,無法像往屆同等成績的學生那樣可以從績優生那裏獲得比照、經驗學習、帶動提高。縣中老師也因為沒有了績優生,無法真正意義上實作過去可以實作的教學相長。

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一直到今天,很多省份的地級市為了履行基本的教育政績責任,也為了挽回因縣中崩潰、沈淪導致的教育口碑受損的形象,開始模仿省會城市的辦學模式,一方面大力培養名優市中,集全市之力辦好一兩所中學,以期在高考競爭中「刷」出幾個清北生;另一方面扶持民辦高中教育集團。如【縣中:中國縣域教育田野透視】書中所說,這些做法對於縣中衰落的局面於事無補,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市級政府創造教育政績。

需要指出的是,市中的新崛起,在一些地級市確實也成為了亮眼的現象,但這與過去的縣中崛起具有不同的影響。首先,地級市相較於省會城市對於學生家長就業、學生成長的吸重力,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其次,市中仿效的是省城超級中學掐尖、涸澤而漁挖人(師資)的模式運作,不斷致力於提高應試強度,這使得市域範圍內的縣中、鎮中被進一步削弱,而市中規模無論如何擴大,所能容納的優秀學生也不可能比得上市域內縣中之和;第三,同樣加大了市域內主城區以外各地的學生家庭的教育成本。

所評圖書:

書名:【縣中:中國縣域教育田野透視】

作者:楊華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