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深圳理工大學包就業,是底氣還是噱頭?

2024-07-09教育

最近吸引眼球的新大學無疑是深圳理工大學,深理工招生與合作處錢振斐的一則采訪影片是引爆這則訊息的源頭。

現在網上和輿論對深圳理工大學是好評如潮,深理工也喊出了廣東高考排名18000名的考生大膽報考的聲音。18000名是什麽概念?對於2024年物理類排名來說,這個分數在606分左右,按往年經驗,這個排名和分數可以報考很多的211院校。深理工首年招生,如此高姿態宣傳和當眾喊話,並做出了包就業的承諾,究竟是底氣十足?還是為學校搶生源、擴影響的噱頭?

作為一名深圳人,我當然希望深圳理工大學憑借的是底氣,而且有長期承諾的底氣,而不是僅僅針對首批120名招生生源。

近年來,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嘗試。但不客氣講,這種嘗試和努力是否成功,最重要是要看用人單位是否認可。以所有用人單位的立場來闡述這個問題,話題有點大,在這裏,嘗試以民營企業的角度來剖析這個問題,發表部份觀點。

用企業產品來形容畢業生,雖然不是最恰當,但也比較形象。我們經常說,以技術研發的角度來推行一個產品,結局往往都是失敗,因為技術研發眼中的產品,都是他們認為最好的成果,但這不代表顧客的意見,所以市場的結果往往都不理想。而立足於市場需求的產品研發,即使在這個過程中舍棄了一些功能和先進性,但往往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樣說大家都可以理解吧?我們姑且把高校視為技術研發方和生產工廠,而畢業生是產品。所以,我們要先了解企業用人的需求與痛點。可以這麽講,企業選擇應屆畢業生是一個既無奈又不得不做的選項,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被以下幾個主要問題困擾:

一、企業需要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去甄別新進人員的能力、潛力、興趣和崗位的適配性。越大的企業,在此方面投入的時間成本和人力物力越大,一些新進人員需要輪換多個崗位後才能確定明確的工作崗位。

二、企業成功培養一名應屆畢業生成才,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從投資性價比來說,遠遠不如在社會上招聘來得經濟便捷,這也是為什麽近兩年經濟下滑環境下,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竣的主因之一。

三、企業經常告誡畢業生,過去幾年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在現實工作中作用甚微,必須得重頭學習。很多畢業生初到企業中非常不適應,常常的抱怨是:「麽我不會?」、「為什麽沒有人教我?」。

四、能留在首個應聘企業中的應屆畢業生比例很低。這是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些大的企業往往被戲稱為該行業的「黃埔軍校」,企業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平台,人往高處走是不變的準則,不論是被挖角還是主動跳槽,都是造成這種理象的主因之一。

高校的教育和校企銜接,能有效的解決和緩和以上這些問題和矛盾嗎?

就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顯然是否定的。

深圳理工大學介紹 ,他們獨特的優勢在於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依托是是中國科學院技術研究院的合作關系以及背後的2000多家孵化企業,其中持股的400多家企業。

我們不懷疑深圳理工大學可以順利的安排首批120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但是我們要追問的是,當這個人數不斷擴充套件到幾百人、幾千人,並且是持續的幾千人,就業問題也能持續有效保障嗎?

深圳理工大學這種辦學模式是借鑒了國際一流大學,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和林肯實驗室、芝加哥大學和費米實驗室。在美國,很多研究型大學與科研機構都是深度融合的,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深圳理工大學的這種嘗試和辦學模式的展開,符合學深圳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特性,是值得點贊的!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思考,中國的國情與美國有很大的不同,從美國幾家成功高校的過程來看,他們是走過了長期的積累的道路,這些高校也沒有承諾就業。一個中國科學院設立在深圳的技術研究院,是否足以支撐深圳理工大學的這一願景?並且其身後的2000多家孵化企業和400多家控股企業是否誌同道合的支持這一路線?

企業的首要目的是發展,前面已經描述了業對於應屆畢業生的諸多困擾,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專案組,不乏有大量學生參與到專案組中,但這些學生一旦進入企業,他們會發現之前參與的專案與企業的實際營運相距甚大,特別是成本和市場認可度。

深圳理工大學的學科立足點是以科研為主,還是產研為主?答案可想而知,畢竟科研機構不可能容納那麽大的生源。因此,首先,產研融合道路的展開,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企業需求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如果這種融合不是比較緊密的,是很難達到相應的效果;其次,包就業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產生惰性,使學生缺乏自主創新的精神,再次,如果學校過於追求就業而忽視教學質素,那就會使高等教育辦學走入誤區。

因此,我們支持深圳理工大學嘗試走不同模式的辦學,這一步的跨出,是高等教育之幸,也是用人單位之幸!但是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仍然很多,道路仍然曲折,我們真誠的希望深圳理工大學在以上一些問題,已經認真思考並有持續的對策。最後,祝福深圳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