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最大的話題,不是學校、同學、老師,而是軍訓。
曾經,大多數新生都比較期待軍訓,將其當成了軍事夏令營,但是如今的新生大多數都討厭,甚至抵制軍訓,因為覺得太苦太累沒意義。
有人說,是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吃不了苦。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中國首次將軍訓納入教育程式,是在日俄戰爭之後。
當時清政府清晰地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國民要強兵尚武的重要性,因此將軍訓帶入學校。
後來民國政府不僅繼承了這一教育制度,因為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並沒有改變,尤其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的大舉入侵,讓軍訓變得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當時幾乎所有的高中和大學都必須參加軍訓,是需要考核的必修課,不及格的還要留級重考。
軍訓內容不僅有基礎的體能、佇列、射擊等,還有野外勤務、測圖實施等,並且還要進行軍事演習,包括夜間演習。
當時的軍訓內容之所以如此硬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國政府在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這些學生能夠快速動員補充進部隊,擔任基層軍官,以彌補戰爭中的損失。
清末軍訓
民國軍訓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外部威脅,抗美援朝、越南的法國殖民者、印度的蠢蠢欲動。同時,內部也有不少匪患和分裂勢力需要維穩和保障戰後重建。
因此,在1955年頒布的兵役法中,也將軍訓納入了法律要求。
在此後的幾十年裏,中國也確實面臨著高強度的外部威脅,不僅打了好幾次邊境保衛戰爭,北方蘇聯的軍事壓迫也帶來了極大的軍事壓力。
進入80年代以後,因為國防體系已經完備,尤其是預備役和民兵制度的完善,使得學生已經不用再承擔後備軍擔子,因此軍訓已經開始以體驗為主。
但是在80後的記憶裏,軍訓內容還是比較硬核的,有的學校雖然已經取消了一些軍事基礎理論課,但是絕大多數仍保留了實彈射擊。
雖然射擊也就幾發子彈,基本上也都上不了靶,但打的時候也是真的很爽。
而且學會了最基礎的武器操作,本質上也是具備了最基礎的軍事技能,也是對國防動員潛力的提升。
八十年代軍訓
八十年代軍訓
不過進入21世紀以後,軍訓就變味兒了。
此時的軍訓內容,基本就是現在所看到的,走佇列、練軍姿、疊被子,軍訓地區也不再要求前往軍事基地或訓練中心,而就是本校操場進行。
至於操槍打靶、地形理論等術科、學科是一丁點都沒有。
枯燥的科目,以及9月份又正值暴曬的季節,導致學生不僅覺得無聊,而且還十分疲憊,因此對軍訓產生了極大的抵觸情緒。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外部環境的和平穩定。21世紀是全球化的世紀,加上中國綜合國力的越發強大,中國面臨侵略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尤其是在蘇聯解體之後,最大的陸地威脅消失,中國便不再需要全民皆兵。
第二,學生人數的暴增。新生人數幾乎每年都在暴漲,2024年度普通、職業本專科合計招收新生1,042.22萬人。
要知道,解放軍總兵力也就200萬出頭的樣子,根本沒有那麽多軍事基地和訓練中心來給新生進行軍訓。
而如果要打靶,一人5發子彈,這一千萬人就要打至少五千萬發子彈,相當於打掉美國一條子彈生產線三分之一的年產能。
而如果再加上高中初中的新生,相當於一條生產線要滿功率運轉一年,才夠給新生體驗打靶。
此外,一般來說9月份也是我軍各大軍區進行大規模集訓的時間,留守在營內的人數比較少,如果給新生進行專業的軍事訓練,很可能會面臨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
而保障能力不足又會引發各種問題,比如武器故障、遺失,甚至會埋下安全事故的隱患。
種種原因之下,軍訓科目也就越來越基礎和簡單,甚至有的學校為了圖省事,只是為了完成軍訓這一指標,找了一些所謂的培訓機構,讓非現役軍人對學生進行軍訓。
如此軍訓質素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