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小馬雲」已經17歲了,重回大眾視野,現狀讓人唏噓

2024-03-19教育

2015年6月,有一張非常像馬雲的照片在網上廣泛流傳,那是一位江西吉安的網友在路邊隨拍的,沒想到的是,隨後馬雲本人也轉發了這張照片,並配文說:「還以為是家裏人上傳了我小時候的照片,這英武的神態,我真的感覺自己在照鏡子啊。」

至此,這位酷似馬雲名叫範小勤的孩子一炮而紅,被人稱為「小馬雲」。

出名之後,「小馬雲」家成了當地的熱門景點,來拜訪他的人絡繹不絕,正如他們鄰居所說,一天都來四五十人,像集市一樣。

人們懷著各種心思去圍觀小馬雲,有的好奇,有的追逐熱點,有的拍照或者聊天。

2017年,有一位來自河北的老板敏銳地從「小馬雲」身上嗅到了商機,邀請範小勤跟他走,並承諾每年給他們家一萬塊錢,並資助範小勤讀書上大學。

貧窮的父親答應了。

自此,範小勤變身「小馬總」,參加各種電視節目、去時裝走秀、上學放學都有人專門開車接送、還有保姆貼身照顧。

然而好景不長,在2020年底,範小勤被這痊老板遣送回了老家,自此解約。

解約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說範小勤被榨幹了勞動價值被資本放棄,也有人說範小勤被吃了抑制長高的藥導致智力障礙......

而範小勤的表哥在接受采訪時則是另一套說辭:因為有媒體報道了範小勤的現狀,被當地有關部門介入,讓他回本地上學。

幾年網紅生涯,並沒有改變範小勤家裏貧困的窘境,在2021年2月,範小勤被專業機構鑒定,屬於智力二級殘疾,辦理了殘疾證,當地民政部門也為他們一家人辦理了低保。然而,被遣送回家的範小勤似乎並不適應,依然逢人就說自己是「小馬雲」,然後向圍觀者要打賞。

消失兩年後,有媒體追蹤範小勤近況,得知他被遠房親戚表哥黃新龍帶到了永豐的縣城去賣大鍋菜,那時的範小勤已經滿16歲了,在縣城上初中,周一到周五住校,周六周日在店裏幫助,被很多人拍照、圍觀、拍段子等。

如今的「小馬雲」範小勤已經17歲了,又開始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經常出現在表哥黃新龍的抖音影片裏,內容大多圍繞著範小勤一家人進行拍攝,有80多萬粉絲。

兜兜轉轉,「小馬雲」範小勤依然改變不了被網絡圍觀的命運,這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為什麽普通人能一炮而紅?

自從有了網絡,我們常常能深切感受到一句話:看他高樓起,看他宴賓客,看他高樓塌。

像範小勤這樣素人成名的案例數不勝數。

比如因一組照片走紅的「康巴漢子」丁真、因模仿老師太像而走紅一時的郭美美、因唱「挖呀挖」一夜走紅的黃老師、因科普反詐知識而一時爆紅的反詐老陳......

可惜真正讓自己一直保持熱度的鳳毛麟角,多數都是曇花一現,在短暫的流量狂歡後歸於平寂。

都說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但過往網紅太多太多,在這件事上互聯網的記憶往往只維持幾個月時間,正如你問80後誰是芙蓉姐姐和鳳姐我們都知道,而你問90後她們是誰,也許他們會覺得你是雞同鴨講。

為什麽普通人也能一炮而紅呢?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的張教授曾這樣分析:

當前的網絡環境具有烏卡(VUCA)特點,所謂烏卡,是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四個英文字母的縮寫,綜合來說,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一個普通素人,一個有特色的城市,一個特殊的景點,甚至一句話都能成為熱點,這個熱點被廣泛關註後,再加上平台的助推,流量就呈幾何級數增長,於是產生了「網紅」。

但是,偶然走紅讓人無法把握方向,能不能持續被關註,就是個人的能力了。

我們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素人爆紅的偶然事件?

網絡已經無孔不入地入侵我們的生活,在這個拼流量、博眼球的時代,越來越多未成年人也早早接觸了網絡。

很多孩子看到網紅只需要跳跳舞、唱唱歌,有的甚至什麽都不用做,就能受到眾多網友熱捧,根本不需要讀太多書、擁有太高學歷,於是價值觀開始逐漸崩塌,抱著「別人行自己也行」的態度,投身於網絡,甚至荒廢學業。

那麽,作為父母,我們應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素人爆紅的偶然事件呢?

首先,引導孩子誠實面對自我,了解自我。

網紅走紅之後,為了不斷追逐流量,就要樹立穩定的「人設」,持續輸出內容,說白了,就是必須在網友面前展示一個能迎合網友預期的自己。

如果孩子未成年,人設全由他人決定,跟自己內心的感受不相符,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誠實面對自我,不要為了他人評價刻意塑造不喜歡的自己,遠離虛擬的網絡世界,了解真實的自己。

其次,多交現實中的朋友。

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交友差別巨大,如果只在網絡交友,缺少真實互動,那麽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會被限制。

孩子在現實中有真實的朋友,在跟朋友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透過觀察他人表情、閱讀他人肢體動作、聆聽他人語言,由此感受他人真實想法和情緒,從而懂得換位思考、建立同理心。

這些人際交往的過程不是網絡所能給予的,而是在一朝一夕反復練習中自然而然學到的。

網絡上的關系多是淺薄、虛假的,只有現實中建立的真實關系,才能形成長久而穩定的雙向互動,這對孩子的情感發育至關重要。

最後,減少接觸網絡時間,多培養其他興趣愛好。

很多小網紅長大以後都會被曝出負面新聞,那是因為相比成年人,孩子的大腦前額葉皮質還不夠成熟,無法理智看待得失,一旦孩子對成名上癮,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再讓他接受默默無聞則很難,很多孩子無法正視失去,就會用其他方式來轉移自己「不紅了」帶來的痛苦。

如果可以,盡量讓孩子減少接觸網絡的時間,多培養一些現實中的正能量興趣愛好。

男孩可以多多培養一些體育運動類專案,比如籃球、足球、跑步等,既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又能轉移註意力;女孩則可以培養一些音樂舞蹈類增加氣質的興趣愛好。這些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一方面可以陶冶孩子情操,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轉移對網絡的註意力,從而遠離網絡侵蝕。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正視網紅現象,多多鼓勵孩子進行人際交往,遠離虛擬的網絡生活,成長為一個健康的陽光少年!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註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