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應以人格發展為核心

2024-03-25教育

心理健康問題的階段性變化規律與個體人格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相吻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應以人格發展為核心,把握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社會性發展任務,促進其人格全面、協調、有序發展。

2023年6月12日,湖北省襄陽市諸葛亮中學教育集團組織九年級學生開展「快樂減壓 笑迎中考」考前系列減壓活動,緩解考前學生緊張焦慮情緒。通訊員 付曉方 攝

幼兒階段要著重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樹立自尊和自信,培養行為習慣以及基本社會適應能力。幼兒階段是個體心理機能的快速發展時期,也是人格發展和完善的開端。心理學家指出,幼兒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獲得「主動感」,體驗「目的」的實作。因此,第一,家園雙方應同心協力創設良好環境,以培養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要塑造幼兒的情緒穩定性。第三,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第四,要提高幼兒的基本社會適應能力。現在的幼兒在家中備受關愛,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等性格特征,教育者需要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幫其扣好心理健康的「第一粒扣子」。

小學階段要註重在學習活動中和課堂情境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該學段,孩子的主要活動由遊戲變為學習,活動空間的拓展、交往物件的增加、行動規範的習得,推動了他們的人格發展。該階段的人格發展目標在於獲得「勤奮感」。同伴和教師的支持與認可會加強小學生的勤奮感,並使其體驗到能力的實作。因此,應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並培養自尊和自信,引導他們恰當認識自己,正確悅納自我,不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時,要提高小學生的社會適應力,既要註重培養其學習興趣、端正其學習態度、激發其成長主動性,也要引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坦誠相見、理解互助,在信任、尊重的基礎上,主動與老師、家長溝通。

中學階段要著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能力水平,明確理想,客觀接納自己。青春期學生生理、心理劇烈變化,人格發展也呈現諸多標誌性特點,他們的發展任務是形成自我認同感,防止角色混亂。青春期是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需對其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青春期還應著重提升學生自控能力,培養其積極向上的心態,提高情緒穩定性。此外,要重視中學生意誌品質的塑造,要從人際、學習、生活等方面,提升其社會適應力。同時,還要幫助中學生初步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奮鬥目標,為其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大學階段要著力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同伴、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作用的影響下,大學生的人格發展逐步趨於完善。但學業、社交、戀愛、職業選擇等人生重大課題,容易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新危機。該階段人格發展主要任務是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以獲得「親密感」,所以應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避免其陷入孤獨感。同時,大學生處於心理延緩償付期,雖暫時不用承擔社會責任,但其青春期的動蕩也延長了,因此,該階段同樣需要處理好自我意識的整合問題。另外,教師要幫助大學生學會高效學習,還要提高大學生的情緒智力水平,為其成才奠基。

作者俞國良系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跨學科平台首席專家,教育部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民族教育】2024年第3期

作者:俞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