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2024高考必考!「考教銜接」必讀,統編教材課內作文素材全覆蓋!

2024-03-21教育

來源:高中必背古詩詞文言文語文資料

hello,小夥伴們,從近幾年高考來看,教考銜接已經成了高考的必然趨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統編教材課內作文素材,速速來看吧!

01

一、科學思維 探索自然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加來道雄

【石鐘山記】/ 蘇軾

【自然選擇的證明】/ 達爾文

【宇宙的邊疆】/ 卡爾·薩根

【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 關增建

(一)袁隆平:

1. 使命感和責任心 :拼盡畢生精力用農業科技戰勝饑餓。

2.敏於發現、勇於探索、勇於擔當、不斷進取 :發現「天然雜交稻」的雜種第一代,研究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尋找與發現水稻天然雄性不孕株,研究證明培育雜交水稻切實可行,培育超級水稻成果世界領先,引導新一場的「綠色革命」。

3.勇於挑戰權威、堅持真理、勇於創新 :挑戰美國著名遺傳學專家的「雜交無優勢」。

4.科學家的實證精神,腳踏實地,少一點形式主義。 :挽起褲腿走下稻田的標準形象。中國稻田裏走出世界級的農業科學家。用事實駁斥貶雜交水稻為「三不稻」,捍衛事實,捍衛真理。

反例:玉米地裏鋪紅毯,專家談笑田地間」。如今又現「麥田地裏鋪紅毯,成熟的麥子被壓彎」,觀摩會鋪紅地毯,腳都不沾土還說是為農。

5.專一的精神 :一輩子研究水稻,培育超級水稻成果世界領先,引導新一場的「綠色革命」。

6.淡泊名利 :領取國家最高科技獎前幾天依然在田裏翻看這土壤。

7.夢想與現實 :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那麽高,稻穗像掃帚那麽大。這極具誇張的夢想,正在走向現實。

8.敬業愛崗 :為天下人皆飽熱愛研究雜交水稻。

同質事例:張秉貴,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也做到極致。

9.外國 :愛因斯坦因「科學的美感」熱愛,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洶湧而來,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牛頓的三大定律。

10.反例 :一群又一群為了名利,為了一紙證書而在實驗室裏苦幹的學生,他們一旦獲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願在黑暗中前行。

在文學領域,只看見紅地毯和金錢,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況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學世界裏,我們只見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學」,吾不見哪怕只是一個有著創造之光的作品。

11.愛國,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中國有中國的有力條件。

12.科學態度面對失敗 :發現天然雜交稻雜種第一代但試種失敗但不放棄。

13.青年學生啟示 :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服務社會,報效人民 。創造性的勞動能夠為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

(二)探界者鐘揚

植物學家,科普達人,教育專家,援藏幹部。在生命的高度和廣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邊界。

奉獻不計名利,獻身科學,熱愛,胸懷人類。

(三)屠呦呦

1.中國文化的傳承 :從中國古代的典籍中發現靈感。

2.科學的求異思維 :發現青蒿素的萃取物顯示了一定抗瘧療效,但實驗結果很難重復,而且也與文獻記錄相悖;於是認真比對文獻記載與實驗操作之間的差異,發現現代實驗提取方式與古代的提取方式不同,正式這「不同」的發現,使得研究出現轉機,最終取得突破。(也適用於勇於探索)

3.類比科學思維方法:

梁思成:用「文法」「詞匯」來闡說建築上的慣例、法式和構件、因素,以「可譯性」來闡說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建築實作了同樣的目的、表達了同樣的情感。

語言闡說的創新。

4.要勇於擔當,肩負歷史使命。

中國青蒿素研究處於世界前沿,對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屠呦呦團隊在這方面的長期投入,亦如南仁東之於天眼FAST工程建設、黃旭華之於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其初心所願,皆為國計民生。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正是新時代科研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責任擔當。

5.科研求索之路無止境

屠呦呦團隊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結出累累碩果。盡管屠呦呦已榮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榮譽,但她和她的團隊沒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腳步。從他們身上讀懂科學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學事業向前發展的動力所在。

6.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屠呦呦說:「我經歷了190次失敗,但我還要繼續努力與嘗試。一個科研專案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7.反例 :「出名要趁早」的浮燥與焦灼,急功近利

8.吃苦耐勞、甘於犧牲的奉獻精神。 大量查閱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研究不輟,並勇敢地做第一批嘗試青蒿萃取物的誌願者。(以身試藥)

相關名言名言:

1.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

2.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艱苦的努力,要堅持不懈、反復實踐,關鍵是要有信心、有決心來把這個任務完成。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腳踏實地!

(四)青春有為:

1. 毛澤東 早在青少年時期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確立為祖國、為革命奉獻一切的理想,並為之不懈奮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從小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 聞一多 在【紅燭】中曾說過「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冰心說過:「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實的明艷,但是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3.當下例子: 王澤山院士 獻身科研六十載,風雪荒野裏開拓,大漠戈壁中拼搏,矢誌奮鬥為華夏。猶記得兩彈元勛「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作隱姓埋名人」。

4. 【百合花】愛國,舍己為人,舍小我成大我 :通訊員 為保護同誌們而用自己身體撲向手榴彈;「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戍邊英雄;當陳祥榕的姐姐 為弟弟獻上的百合花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清澈的愛只為了中國,因為英雄不曾遠去,因為百合花似的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5. 【哦,香雪】適用主題「夢想」「追求」「大膽走出去」「選擇 」

火車鳴叫著開進了大山深處的台兒溝,給沈睡千年的山村帶來巨大的沖擊。清純如玉的山裏姑娘,接觸到山外的世界,封閉的心開始喧嘩、騷動,雖然略帶羞澀,卻開始了邁向現代文明的腳步。面對外面精彩的世界,她們感到緊張、興奮、向往,同樣感到無奈、仿徨、恐慌。但不論如何,台兒溝只有勇敢面對,大膽追求,才能更加文明,更加進步

(五)當下青年奮鬥

1.「天問一號」發號施令的人——鮑碩

隨著祝融號登陸火星,「90後」女孩鮑碩也廣為人知。作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組建40年來的第一位女排程,她是對「天問一號」發號施令的人。

身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北京總排程,鮑碩工作的重要性和她所面對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發射前一個月,為了調整作息,她每天只睡4個小時,扛住高強度的工作節奏,業務熟練,遇事不慌。」

2.江夢南

在無聲世界裏吹響奮鬥號角,綻放最美人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誰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半歲失聰、學習唇語與人交流、從小異地求學;堅持學醫理想、考上重本、上清華讀博……江夢南開啟了人生的「困難模式」,靠著數倍於同齡人的努力,一路「升級打怪」,歷經無數坎坷,克服重重困難,向著夢想不斷前行。她以無比堅韌的頑強拼搏精神,書寫出了不屈不撓的奮鬥篇章,每一位了解過她的故事的人,都為之深深感動。

02

二、革命歷史

1.【長征勝利萬歲】

適用主題「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的使命」「苦難中的輝煌」

1936年10月18日,紅軍部隊經過萬水千山,經過一年多的長途跋涉,經過無數次殘酷的戰鬥,忍受了一切物質生活上的困難,終於到達了陜西吳起鎮。兩年裏,他們走過了草地,翻越了雪山,飛奪瀘定橋, 紅軍用腳,丈量的一寸寸土地,彰顯了大無畏的長征精神。

2.【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適用主題:「奉獻」「奮鬥」「樂觀」「勞動」

(1)那是1962年冬天,正是豫東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10萬畝禾苗堿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了歷年的最低水平。就是在這樣的關口,黨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面對如此嚴重的災荒景象,焦裕祿沒有退卻,為了蘭考這片土地風裏來雨裏去。他在身患肝癌時,依舊強忍劇痛,堅持工作,直至病逝。他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2)在風沙最大的時候,親內建頭查風口探流沙;雨最大的時候,帶頭冒雨涉水,觀水勢,將自己投身於他的工作中去。這就是焦裕祿。

(3)「生於沙丘,葬於沙丘」,焦裕祿,這位沈默的漢子把荒漠上的一切都扛在了肩上,在胃病侵蝕他時,他用自己的手,用藤椅,用所有能用的硬物抵住自己的胃,迫使自己扛住了這份擔當。

03

三、 傳統文化

適用主題:無用之用

1.【老子四章】有言曰:「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其譯為「動手去做的的就會壞事,有所把持的就會失去。所以聖人不求有所作為,因此不會敗事;不執意把持,因此不會喪失」。

(1)五石之瓠:惠子得到魏王賞賜的大瓠之種,種出五石的大瓠,卻不知道拿它怎麽用,莊子轉變思路,發掘出其獨特的價值: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3)不龜手之藥——宋人有不龜手之藥,卻世代以漂洗絲絮為業,客用百金購得不龜手之藥,卻因此幫助吳打贏了越國,從而裂地封疆。

「無用之用」當真無用?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追求有用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看得見的物質提升,但當我們把時間都用在了追求「有用」上,是否已經背離了我們的初衷,使我們自己只著眼目前,疲於奔命。因此,只有「有用之用」,人生會有缺憾,而無用之用,立足長遠,寄托心靈,方為大用。

2.【庖丁解牛】

適用主題:勞動的藝術、享受勞動、實踐、事物的規律和本質

同樣的刀子,同樣是用來切割牛肉,有的廚師只用了一個月便刀刃缺損,只好再換新的;技術好的廚師可以一年換一次;有一個高明的廚師,一把刀子用了十九年,刀刃依舊鋒利。這到底是什麽原因?中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子在【庖丁解牛】中,就以廚師的刀子使用時間長短,來形象地說明了掌握事物基本原理,探究其中規律的重要性和避開矛盾,順應自然的道理,婉轉而又風趣。

3.相關名言+事例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鐘芳蓉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科技強國,曹原仰望星空踏上【自然】;鑄就重器,「神舟」團隊將夢想寫在浩瀚宇宙。

南仁東傾盡心血使中國睜開勘探宇宙奧秘的「天眼」;水保專家朱顯謨固守二十余年,一生圓夢黃河清;「敦煌女兒」樊錦詩守著大漠黃沙,守著中華文化

(2)朝聞道,夕死可矣 :王安石「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是屠呦呦將抗瘧藥物用在自己身上,來向世界證明青蒿素對人體無傷害;是布魯諾堅持日心說,最終被燒死在了羅馬鮮花廣場;是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堅定與決然。古今無數雄豪傑舍我其誰,越挫越勇,在追求真理的漫漫長路上艱難行走。反觀當下,又有多少人對知識「淺嘗輒止」,「小學而大遺」「恥於下問」,最終一事無成。

(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河南暴發洪水,一度經營慘淡的鴻星爾克出手捐助5000萬;貴人鳥集團剛剛面臨破產重組,也悄悄捐了3000萬,這些民族品牌生動的詮釋了民族大愛、大義與擔當,「君子喻義」就如暖流一般溫暖國人心。反觀某些小人行為,國家尚處疫情嚴重之際,有人趁國之危,公然不戴口罩外出,做出過激行為在網絡上博人眼球擾亂社會秩序,有些網絡平台為了眼前利益大肆哄擡口罩價格,在網上散播謠言引發社會恐慌。

(4)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世人驚嘆於年僅14歲的全紅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跳出三個滿分動作,可又有誰知成功花兒的背後是七年如一日的苦練。

「草鞋書記」楊善洲,二十年耕耘,乃使荒山變青山;「敦煌女兒」樊錦詩,五十載守護,方讓敦煌復輝煌;「純粹作家」陳忠實,耗一生寫作,然使支筆丈文學。多少前輩,為心中所想而不懈奮鬥,為實作抱負而不懈努力。反觀「三分鐘熱度」那些人,缺的正是這份堅持,他們即便涉及的領域再廣,也未必會有所成就。

(5)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孔夫子教我知其不可而為,楚霸王教我雖千萬人吾往,西塞羅教我法治,

(二)【禮記】中的哲理思辨

1.「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jiá,受阻礙);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禮記·中庸】

解讀: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夠事先決定妥當,就不會行不通了。

2.「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禮記·中庸】

解讀:求取君子之道的辦法,好比走遠路那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那樣,必須從低處開始。

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4.「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5.「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四)【齊桓晉文之事】

適用話題:心系百姓,大丈夫,建設性意見,憂國憂民

孟子便是這樣擁有錚錚鐵骨的大丈夫,面對當時戰亂的世道,他心系百姓,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感到不滿,他向社會發出吶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構建自己的理想王國,「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他滿懷治國良策,一心想救萬民於水火,在天下推行王道,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在面對困難時,他堅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帶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激勵無數仁人誌士,激勵了無數大丈夫,他的民本思想於今天的社會亦有重大意義。

2.追求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主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在孟子的這幅理想的治國藍圖中,我們看到「無饑」僅僅是第一步,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而「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則是關鍵的一步,物質富裕後,需要的是精神的昇華,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富有的人。

(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忍」字,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內核,亦有多重含義。「動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指在身陷個人困境時堅定心誌,磨礪品格,潛心提升自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則是在感知他人苦痛時憐憫體恤,並付諸行動,伸以援手的溫暖本性。

2.忍是仁愛之心:這樣一種仁愛之心,使屠呦呦竭盡心力,為人類不再忍受瘧疾帶來的痛苦研究青蒿素,造福世界;正是這樣一種仁愛之心,使袁隆平始終牽掛田間水稻,親身下田,反復試驗,只為讓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不再忍受饑餓;是這樣一種仁愛之心,使萬千民眾在可能延及周邊居民的重慶山火面前,積極支援,沖鋒在前,終於將明火全部撲滅,實作了一場史詩級救火。

3.忍是困境時的隱忍:華為在關鍵領域被美國抑制發展,迎來至暗時刻,仍咬牙堅持,守正創新,努力攻克技術難題,走過一個個困難的時刻最終更加挺立。

史學家司馬遷忍了宮刑的疼痛,忍了世俗的成見,扛起了如椽大筆,立起了泰山,才有了一部「史家之絕唱」;海倫凱勒忍受著黑暗的世界,忍受著心底的孤獨,創作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鼓舞人們追求光明;江夢南忍受無聲世界裏的寂寞與困難,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最終學業有所成。

(六)【兼愛】

1.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愛人之心,是人的天性,但也具有差異性:愛自己勝過愛人,愛親人勝過生人。而墨子的兼愛是在此基礎上賦予其功利性與平等性,強調了愛人與愛己、利人與利己的邏輯關聯,得出「只要人人都能將心比心地愛他人,社會就會安定,國家就會太平」的結論。著實,由於這一邏輯關系的前提是難以成立的,「世人不情願吃自己兼愛的虧,卻情願享別人兼愛的福」,使得「人人相親相利」的局面難以實作,但「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兼愛思想的力量並沒有因為理想的困難而減弱。

陶行知留學回國後放棄了北大教職,來到偏僻的曉莊,致力於農民的開化教育。張桂梅創辦了華坪女高,引領了多少山村少女走出貧困落後。疫情中的逆行者們離開了安全與穩妥,走向了危險與不確定,庇護了身後千萬群眾。引領著這些英雄的,是擔當、責任,更是視他人為己身,愛他人若愛己,憂他人之憂,悲他人之悲的,平等的,無私的,由對個體推至對普羅大眾的兼愛。

(七)【鴻門宴】

適用話題:性格、眼光、智謀、團隊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片斷,它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後長達五年的鬥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這場鬥爭的終結。這樣說,是因為作者透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這種性格不改變,他就必然以失敗告終。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於利用對方性格弱點也是分不開的。

(八)【拿來主義】

適用主題:文化交融、民族文化、外來文化、文化發展、創新等

1.古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各民族復合型文化,今有「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對待各國文化融合的態度,文化的交融有著日益擴大的主體。還有觀念從沖破封建主義束縛到追求種族平等的轉變,科研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的變化,時代一直在發展,但它從不言說。

2.反例:變革與守舊——【裝在套子裏的人】

守舊的別裏科夫最終在變革的恐懼中死去了。是變革,還是守舊?是生存,還是死亡?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面對的問題。急流險灘,不進則退,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過於循規蹈矩,常常固步自封,遲早會被淘汰。變革的痛苦是劇烈的,卻也是痛並快樂著的;唯有勇敢走出陳局,大刀闊斧地破舊立新,才能開啟新的局面,獲得涅槃重生!

(九)【諫逐客書】

適用主題:積累

1.山不讓土成其大,海不擇流就其深

2.李斯在【諫逐客書】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3.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十)【過秦論】

適用主題:人心向背,成敗興衰

金聖嘆評點【過秦論】說:「‘過秦論’者,論秦之過也。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一語便斷盡。」

【十一】【諫太宗十思疏】

核心內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達「治平天下」的目的 。分別從以下方面談論:「見可欲」「將有作」兩條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是戒驕傲;「樂盤遊」「憂懈怠」兩條戒縱欲;「慮壅蔽」「想讒邪」兩條戒輕人言;「恩所加」「罰所及」兩條戒賞罰不公。

(十二)【種樹郭橐駝傳】

【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能夠憑借他的經驗將樹養成「碩茂」之狀,且「其實且蕃矣」而揚名天下,那對於育人而言, 「順其天性」 為培植的指導思想。

(十三)【竇娥冤】節選

適用話題:揭露黑暗現實、鬥爭精神、反抗精神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並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故事裏,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於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04

四、領會多樣人生態度

(一)詩意棲居

【歸園田居】(其一 )/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並序】 / 陶淵明 【蘭亭集序】 王羲之

(二)獨立不羈:【夢遊天姥吟留別】 / 李白

(三)憂國憂民:【登高】/ 杜甫

(四)樂觀曠達:【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05

五、自然情懷

【故都的秋】/ 郁達夫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再別康橋】/ 徐誌摩

(一)【蘭亭集序】 王羲之

1.看重生與死,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王羲之由遊樂而生感慨:「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死生亦大矣」的積極態度,生命或者腐爛,或者燃燒。他否定了古人虛無主義的人生觀,用對書法、文學的執著對抗生命短暫。可見,生命的過程固然不能延長,死是無法回避的,但個體生命卻可以透過燃燒生命的激情創造生命的價值。只有實作飽滿的生才可以無憾地死。

【相關連結】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臧克家

2.交流能發揮出人潛在的才華。 蘭亭會為各個文人墨客提供了一個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機會。在集會上,每個人的才能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尤其是王羲之透過這次集會的感慨,留下了千古奇文【蘭亭集序】。由此可見,思想只有透過交流和碰撞才能閃現出璀璨的火花。

【相關連結】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我們各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想法,我有一個想法,交換後我們各有兩種想法。——佚名

06

六、偉人魅力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格斯

【沁園春·長沙】 / 毛澤東

【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 馬克思

【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 恩格斯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毛澤東

【改造我們的學習】/ 毛澤東

【反對黨八股】/ 毛澤東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 ?】/ 毛澤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

【沁園春·長沙】

適用主題:胸懷天下,家國情懷,雄心壯誌,英勇無畏,敢於鬥爭等主題。

毛澤東獨自佇立在洲頭,眺望著湘江的流水、層林盡染的山峰、中流擊水的飛舟,回憶起青年時代自己與同學們意氣風發,攜手同遊、商討國家大事的經歷。那些不平凡的歲月讓他思緒萬千,面對山河,不禁發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要由什麽主宰呢?歷史永遠不能缺失青年的身影,百年前「恰同學少年」的他們懷揣如火般炙熱的革命情懷,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改造舊世界。

07

七、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一)家國情懷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屈原列傳】/ 司馬遷【離騷】(節選) / 屈原

【蘇武傳】/班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與妻書】/林覺民

(二)人道主義

【大戰中的插曲】/ 聶榮臻

(三)奉獻精神

【長征勝利萬歲】/ 楊成武 【荷花澱】/ 孫犁

【黨費】/ 王願堅 【百合花】/ 茹誌娟

(四)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

(一)燭之武(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

適用話題:論說藝術、大局觀、家國情懷、臨危不懼、責任擔當、赤心報國等主題。

事例:秦晉圍鄭,鄭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薦燭之武使秦解圍,燭之武以「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為借口拒絕鄭伯;鄭伯檢討自己未能早用之過,再以「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勵,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

1.大局觀、家國情懷、臨危不懼、責任擔當 :晉文公面對風雨突變,亦毅然去之。鄭國終於轉危為安。燭之武雖然懷才不遇,但他時刻關註天下形勢,思考安定天下救濟蒼生的路徑,所以當面對國家危難之時,燭之武能不辱使命。在說服秦伯的言辭中,一方面足見他對晉國的歷史和晉君的為人十分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和秦晉之間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誌存高遠、有勇有謀之士;另外一方面,足見他語言表達能力之強。

2.「格局決定勝局」,為人要有大格局,方能取得大成就。 燭之武早年未受重用,鄭文公在危急之時才想起他,盡管燭之武心中有怨,但國難當前,他還是選擇既往不咎,孤身赴難,以一人身易鄭國安。

3.做個時刻有準備的人

燭之武「夜縋而出」,完美地勸退秦師,因為他蟄居時無時無刻不在蓄勢,了解天下局勢,才能抓住機遇說服秦穆公退兵。

4.把握機會,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雖然歲月給了燭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沒有放棄自己,而是把握住國家危亡的機會,把握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他孤身深入虎穴,與秦伯進行了面對面的交鋒,把幾十年積蓄的能量在瞬間發揮出來。「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只是這機遇來得太遲了一點兒,而且是冒著亡國的危險。但如果不是秦晉圍鄭,‘燭之武恐怕真得「駢死於槽櫪之間」,湮滅於歷史的風雨之中了。

【相關連結】
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托·富勒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佚名

愚蠢的行動,能使人陷於貧困;投合時機的行動,卻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機會對於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麽用呢?正如風只對於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動力。——西蒙

機會不會上門來找,只有人去找機會。——狄更斯

5.與下屬坦誠相見、主動認錯才能贏得人心、獲得幫助辭 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6.說服別人要抓住利害關系、講究方法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7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 犯請擊之。公約:「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二)張良(司馬遷【鴻門宴】)

人物故事簡介:

張良勸劉邦選擇暫時隱忍保持實力。又在鴻門宴中幫助劉邦順利脫險,不枉劉邦贊嘆「運籌帷幄之中,我不如子房」。

1.君子喻於義

張良的 「義」在於項伯連夜勸他逃亡以自保時的直言拒絕,在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時招來樊噲為他解圍,在於沛公逃走後為之獻寶善後……張良能夠得到劉邦器重,能夠青史留名,他舍私利取大義的智慧不容忽視。

運用範例:「喻義行義」,方能鑄就非凡人生。張良秉持「大局之義」、明曉「忠君之義」、踐行「舍身之義」,淋漓盡致地發揮作為一名謀臣的作用,助推劉邦成就一番霸王之業,實作個人價值,名留青史;蘇武面對單於的威逼利誘,寧願臥嚙雪、咽旃毛,也堅決不降於匈奴,躬身力行「忠貞之義」,歷來為後世傳頌;偉大的革命烈士林覺民先生,於「大國」「小家」兩者間割舍,最終堅決站在國家大義的立場上,公而忘私、為國舍家,毅然投身革命,身雖死而神不朽。他們不是輕視生死,而是看重生的意義才選擇克制、犧牲。今天,先人已故,但是他們喻之行之的大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以此成就更好的自我,建立更好的時代。

(三)諫官篇

魏征(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為人身正,則無愧、無懼

運用範例:「美之所在,雖汙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魏征身為人臣,一身正氣,故數諫而心中未嘗憂慮禍患,此不負心也;孫向波向突然暈倒的老人實施心肺復蘇,救活了老人卻壓斷了老人十二根肋 骨,雖被老人起訴但孫向波從不後悔救人,法律維護正義最終宣判孫向波無 需承擔責任。我們應不忘初心與正直立世,如此,人生無憾矣。

2.歐陽修(歐陽修【伶官傳序】)

人物故事簡介: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謚號「文忠」。他雖身居高位,盡職盡責,輔佐君王;他積極參與政治革新,編修【新五代史】,旨在警誡當朝統治者以史為鑒。

適用主題:勇於擔當,生命更有重量

歐陽修身為諫官,為天下勇擔以文為言、輔佐君王的重任。【伶官傳序】以後唐莊宗李存勖先崛起後失敗的史實來告誡北宋皇帝要慎重對待「人事」,勤於治國。用文章之法來承擔起「事君、為民」的責任,還提攜了一大批文才後輩,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真可謂「文、忠」也。

(四)君王篇

1.楚懷王(司馬遷【屈原列傳】)

適用主題:虛心納諫

故事簡介:楚懷王在屈原的輔佐下,楚國的國力日漸強盛。內有美政,外有聯盟,實力強大。楚懷王卻識人不清,任人唯親,內經不起身邊的寵臣寵妃的挑唆,寒了忠臣的心;外經不起秦國的誘惑和哄騙,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楚國的未來。

2.劉邦(司馬遷【鴻門宴】)

適用主題:隱忍,示弱,韜光養晦,審時度勢,順應歷史潮流,善於利用人才

故事簡介:劉邦到了鹹陽,企圖封城稱王,項羽得到訊息後盛怒之下要攻打劉邦。劉邦在項伯告密之後選擇了向項伯示好,約為婚姻,還以長者的禮儀接待他,解釋自己的忠心;鴻門宴上劉邦也是對項羽稱臣,甘居其下,項羽因此放松了警惕,後在張良與樊噲的幫助下,劉邦借機逃脫,保存了實力。

(1)要善於審時度勢,順應歷史潮流。 劉邦在鬥爭中善於洞察時勢。他深知「天下苦秦久矣」,註意吸取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較能體察關中老百姓渴望廢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獲得休養生息機會的心理,於是就「承敝易變,使人不倦」,采取了—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諸如「約法三章」,嚴明軍紀,開墾「秦苑」,屢赦天下,不殺降卒等。因此,他占領了政治上的主動權。相反,項羽思維方式簡單,—意孤行,逆歷史潮流而動。項羽的分小國、封諸侯的思想與劉邦的大一統,集強權的政治主張相比,明顯不合潮流,畢竟周後至秦的400多年裏,老百姓多經戰亂,擔心諸侯割據,渴望和平安定。劉勝項敗的歷史告訴我們,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2)要善於利用人才,人才是取勝的關鍵 劉邦使用幹部就是堅持「任人唯賢」的路線,能夠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虛心下問,做到集思廣益。例如,和劉邦一起參加「鴻門宴」的隨行者張良、樊噲、紀信等人,都是他的團結一心、生死與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謀士張良常常在關鍵時刻為劉邦提出正確的策略,使劉邦避免了許多錯誤。「鴻門宴」過程中,在項莊舞劍欲殺沛公的危急時刻,及時召樊噲為劉邦解圍;劉邦脫逃後,張良又從容處理善後事宜;項羽只會用兵,不懂用將,他麾下的韓信、陳平糊彭越紛紛棄項投劉,就連忠心耿耿的範增電被他活活氣死。戰爭不是僅憑武力,它需要最高的集體智慧和調兵遣將的組織能力。項羽的剛愎自用導致人才流失,最終處於劣勢。從用人這個角度可見真正的戰爭要憑借智慧,而不是武功。

【相關連結】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 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

(3)後唐莊宗李存勖(歐陽修【伶官傳序】)

適用主題:堅持,居安思危,憂患意識

故事簡介:李存勖是一個人生極度分裂的人。前半生背負著父親「三支箭」的遺願,東征西戰,終於手刃仇人,建立後唐。但建國之後卻沈迷音律,寵信伶人,荒廢朝政,導致伶人造反,身死國滅。

(五)俗世奇人篇

1.賣油翁(歐陽修【賣油翁】)

適用主題:熟能生巧,腳踏實地,夯實基礎

故事簡介:【賣油翁】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陳堯咨是北宋狀元,他擅射,經常在自家後花園練習射箭,甚以自己的射箭技術為傲,可是在賣油翁的打油技術面前卻黯然失色。賣油翁的一句「無他,惟手熟爾」道破了天機——「手熟」不是簡單的練習,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專註,是一種不驕不躁、沈穩踏實的人生態度。

切入點:熟能生巧是一種踏實的態度。

2.郭橐駝(柳宗元【郭橐駝傳】)

適用主題::順其自然,尊重規律

故事簡介:郭橐駝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外貌不佳,「橐駝」還是別人給他取的外號,他卻欣然接受;他種樹技藝高超,名震京城,別人學不來。後來橐駝自述種樹秘訣:「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屈原:適用主題:責任擔當,香草美人,求索奮進,勇於變革等。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始終以國富兵強、民眾幸福為己任,身居廟堂而心憂天下,身居荒野而顧盼廟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沒有選擇隨波逐流以求自保,他置生死於不顧,只願國家祥和清明。

3.【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

適用話題:「工匠精神」與「追求創新」「精益求精」「不斷實踐」「力求完美」「堅毅」。

「工匠精神」使用範圍擴充套件,任何行業或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以稱為「工匠精神」。「大國工匠」韓利萍潛心鉆研高精尖技術,用「台下苦練」的堅守換來航天利器聲震寰宇。「木雕大師」高應美殫精竭慮,匠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靜寂之中噴薄。鉚工劉師傅所說:「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時代發展瞬息萬變,創新永鑄工匠精神。「大飛機」飛天,「蛟龍」入海,「玉兔」登月,5G 資訊科技一展雄風

4.【與妻書】

適用主題:愛國,獻身,個人與國家

「為天下人謀永福也。」革命誌士林覺民在看到「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的黑暗現狀後,毅然在絕筆【與妻書】中寫下這句話。

當下例子:黃文秀等扶貧幹部才投身鄉野,傾註大愛,為脫貧攻堅奉獻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正因如此,張桂梅才奔走籌資創辦華坪女高,助山村女孩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八、科學思維 探索自然

不懈探索學習之道

【勸學】/ 荀子

【師說】/ 韓愈

【讀書:目的和前提】 / 黑塞

【上圖書館】/ 王佐良

(一)【師說】

適用主題:教書育人、教育方式、時代發展下的教育變革等。

從學術上看,師生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揭示了師生之間沒有年齡的差距,有「道」者即可為師。老師與學生的定位不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可變的。老師也許在人生閱歷、學術經驗上豐富一些,但是學生思維活躍,可能在創新方面強於老師,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師快,因此,雙方可以形成互補。老師不能因為年長、經驗豐富而否定學生的創見。孔子說「教學相長」,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中,發現不足並不斷提高自己。

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也要學會取長補短 「術業有專攻」,一專多能的人才畢竟是少數,每個人都會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正如音樂家善於演奏樂曲,建築師精於設計高樓大廈,文學家長於描述人生百態。每個人都是一個奇跡,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有自己的強項,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潛能發揮到最大值。同時,我們還要認漢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虛心地向擁有其它專長的人求教,正如作為教育家的孔子想郯子、萇弘等人請教。唯有如此,才肯旨不斷地豐富自己。

【相關連結】1.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2.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讀書使人心明眼亮。——伏爾泰

4.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爾泰

5.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高爾基

6.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雨果

我對於我的工作我的事業,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獨出心裁的創意,像鴿群一般在天空翺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們的羽毛。我的設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灘上,等待著我把它用金線串起。——畢淑敏【我很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勸學】

1.自我反省、自我審視能夠提高道德修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失往往會伴隨著入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糾正和扼制過失的作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博學的君子是透過不斷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終成為道德的楷模。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缺陷誰都不可避免,不斷地自我批評、拷問靈魂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我。

2.善於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徑。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善於借物是一種智慧,借力能打力,恰當地借助外力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物」的含義頗為廣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進的技術、優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師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夠開辟一條捷徑,借助一種獨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時也借給他人一雙看世界的慧眼。

【相關連結】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2.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頓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4.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茍子·勸學】
5.有誌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遊褒禪山記】
6.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盡信書,不如無書。」「古書之不存,後世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7.學林探索貴涉遠,無人跡處有奇觀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8.治學創業須「盡誌無悔」「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怠而出,「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悔之不及也。有涉遠之誌,有涉遠之力,有涉遠之物質條件,一定要「盡誌」,讓自己無悔。

聲明:轉自高考語文,如有侵權,聯系署名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