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就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象征著個人從校園走向社會 ,開始獨立生活和工作。然而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備受關註。據統計,2022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較2021屆增加了40多萬,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企業招聘減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明顯加大。「一本難求」已經成為當下大學生的真實寫照。
我的侄子林淵就是一本科畢業生中典型的「就業難」案例。他是我們家老四,性格內向,學習努力,在老家的一所普通本科讀完了四年大學,專業是智能交通 。可畢業時卻遭遇了就業難題,找工作屢屢碰壁。
林淵在老家所在市考了居委會的公務員崗位,竟然沒有考上 。這對林淵打擊很大。他跟我說,現在報考居委會的全都是各類牛人,有國外留學生,有985、211畢業生,跟這些人競爭,他一個普通本科生自然很難勝任。
現在哪怕一個居委會公務員崗位,也要爭到脖子上,反而成為許多大學生就業的新選擇。
前些天,林淵特地從老家來上海,想在大城市找找機會。我看他憔悴了許多,身體瘦弱,頭發都白了一大半。 他說那不是白發,是被壓力憋的。許多同學跟他一樣,在就業壓力下早早長白頭發。
我讓林淵別著急,工作慢慢找。 但他說必須著急,他都26歲了,再不工作就來不及立足了。我勸他別擔心,可以考研讀碩士,再緩幾年等就業形勢好轉。但他說自己啥也不會,專業學的也不對路,現在只想找個工作先養活自己。
談話中,我發現侄子內心的失落。他說自己後悔選了這個專業,也後悔沒有把書讀好。他羨慕那些在陸家嘴工作的白領們,自己當年如果學好數學之類的理科,說不定現在也在金融圈混得風生水起。
反思過後,我意識到侄子的遭遇並非個例 。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學畢業生人數達歷史新高,供給過剩。 據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超過1000萬,同時疫情導致社會需求減弱,造成了畢業生供過於求的局面。
第二,部份高校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脫節。不少大學生所學專業較冷門,如我侄子的智能交通,不太適應當前就業市場,學習與工作難以對接。
第三,經濟形勢導致用人需求下降。新冠疫情沖擊經濟,許多企業裁員不增員,社會招聘崗位大幅減少 ,畢業生無法有效對接求職資訊。
第四,部份大學生自身競爭力不足 。不少畢業生理論水平與實際工作能力存在距離,不能充分適應職場環境,導致用人單位優先選擇其他應聘者。
面對就業難題,當前大學生可以考慮以下對策:
第一,合理定位,調整找工作的預期。面對競爭激烈的求職現狀,不能一味追求大廠工作,要考慮適合自己的工作。
第二,主動接觸企業,多了解用人需求。透過校招日、求職社交平台等渠道 ,主動接觸企業,摸清用人意圖。
第三,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 不僅要註重專業知識學習,還要培養團隊協作、抗壓能力等軟技能。
第四,考慮進一步深造,如讀研究生。在就業形勢嚴峻時,可以透過深造提高自身競爭力。
我相信,只要畢業生保持積極求職態度,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題終將被破解。 我們也應關註大學生就業問題,透過改革教育體制、最佳化專業結構、拓寬用人渠道等措施,讓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實作理想的人生出發。
已開啟全網維權,搬運抄襲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