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這種療法,自閉癥患兒家長一定要知道!

2024-07-17教育

自閉癥,又叫做「孤獨癥譜系障礙」(ASD)。

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局限性的興趣,以及刻板與重復的行為方式。

大多自閉癥孩子在3歲以後才能被診斷出,但其實,3歲以前是一定有癥狀表現的,只是家長沒有察覺意識到。

而越早確診,治療效果才越好。

//

以前我也很少接觸到自閉癥孩子,但隨著這幾年對過敏人群的關註,自閉的相關咨詢也增加了。

自閉癥容易在過敏體質孩子裏高發,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臨床目前也缺乏自閉癥的有效治療藥物,大部份患兒治療以康復感統訓練為主,比較少有人會結合到營養幹預。

也有部份營養專家已經提出來,其實自閉癥孩子除了常規的康復感統和教育方法,還可以結合「 生物療法 」。

它在幹預治療自閉癥中也起到了很關鍵作用。

而這個「生物療法」,我了解下來,其實就是營養幹預,且過程其實跟我們過敏幹預的五步法非常相似。

到底怎麽做呢,後面我們展開來說。

我們先來了解下自閉癥。

自閉癥的現狀和癥狀表現

按照過去的分類,自閉癥/孤獨癥譜系障礙(ASD)主要包括 自閉癥、阿斯伯格氏症候群和未分類的廣泛性發育障礙。

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MS-5)將它們統一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

自閉癥是自閉癥/孤獨癥譜系障礙中最為人所知的一種,它是一種復雜的、嚴重的神經發育行為障礙性疾病,

持續存在的社會交流障礙、興趣或活動內容狹隘、重復刻板行為,是自閉癥的核心癥狀, 患兒像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一樣。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自閉癥在人群中患病率為1%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男女比例是4-6:1,

中國自閉癥發病率達0.7%—1%,0-14歲的患病兒童約有300萬人。

導致自閉癥的原因

典型遺傳型自閉癥 是遺傳基因導致,患病率是萬分之二,一出生就逐步出現癥狀。

目前研究表明:

有超過1000個基因與孤獨癥相關,如7號、15號染色體變異、基因C4B(控制免疫系統功能和協調)有缺陷等等,導致與神經系統發育相關的蛋白質、糖蛋白、酶、受體、神經遞質等異常表達,從而使大腦、小腦、神經發育異常。

這種類別,後期幹預的效果非常有限。

與之不同的是 ,倒退型自閉癥, 是指孩子出生時是正常的,一般到12月齡到24月齡之間。

甚至是24月齡後才出現語言或行為倒退等癥狀,患病率約1/250。

「倒退型自閉癥」是最常見的類別,它是遺傳易感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母體環境也是造成孩子遺傳易感基因的重要原因。

比如父母有過敏或自免性疾病史、母親妊娠期感染、哺乳期感染,過度藥物、剖腹產、營養不良、環境毒素暴露等等;

還有孩子自身的一些經歷。

比如孩子出生後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不適宜的疫苗接種、重金屬及病原體、有毒物質的入侵等等。

都是可能造成自閉癥的原因。

因為這些,會導致體內超高的炎癥反應,引起大腦、免疫、胃腸紊亂,從而大腦損傷,身體器質性病變與各種功能障礙,從而引發「自閉癥」。

遺傳易感基因就像一把槍上了膛,環境因素就是扣動了扳機。

完全遺傳的幹預效果有限,但是這種非完全遺傳的,大多還是可以透過後期幹預改善的。

最佳治療期是6歲之前。

如果能在3歲前得到科學幹預,效果最佳。

早預防、早辨識、早幹預非常重要。

基於「菌-腸-腦軸」的生物療法

很多人認為自閉癥是神經疾病。

其實,更準確來說, 它是一種神經毒性疾病,是由多種化學物質、病毒、炎癥、氧化自由基等多種破壞性因素共同作用, 使大腦出現生理性損傷。

可見很多根源還是生物學問題,因而也完全 采用相應生物療法。

生物療法的切入點,就是腸道—大腦損傷,大腦的損傷是從腸道的損傷開始的。

//

腸道的損傷,始於腸黏膜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壞和腸道微生態平衡被打破 ,它們又恰巧是維持正常的免疫和神經系統功能的必要條件。

腸道又被稱為「第二大腦」、「腹腦」。

腸道神經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源於胚胎期,隨著發育它們會分為兩支,但結構和功能非常相似。

它們互相傳遞資訊,其中,70%的訊號由腸道神經系統發送至中樞神經系統。

迷走神經像一根長繩,把兩個不同方向的神經系統緊緊拉在一起。

大部份腸道神經系統位於消化道黏膜下層,並受到腸黏膜屏障的保護。

由於腸道需要大量接觸外源食物,長期暴露在各種外來病原體中,受損的機率遠高於中樞神經。

當腸道黏膜生理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壞時,失去保護的腸道神經系統就會受損,進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害。

腸黏膜上的黏液層寄居著數以萬計的腸道微生物(人體80%的微生物都集中在腸道)。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微生物可透過神經、免疫、代謝三條通路與大腦溝通,參與神經調節活動,影響人的情感、認知、行為。

它們統稱為 「菌-腸-腦軸」

神經通路, 指的就是腸道微生物和大腦能透過迷走神經和腸道神經系統相互影響;

免疫通路, 指的是腸道微生物透過淋巴系統,與免疫系統相互影響,比如微生物可對各種免疫細胞進行功能調節,微生物代謝產物可調節神經系統炎癥;

代謝通路, 指的是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透過血液迴圈,作為化學訊號調節神經系統,影響大腦功能。

當腸道受損後,產生的腸道炎癥因子、毒素等,會透過上面提到的三條通路傳遞給大腦,血腦屏障受損,引起大腦神經系統炎癥;

腦部炎癥反之又繼續影響腸道,降低消化吸收能力,加重營養不良,解毒能力下降,陷入惡性迴圈。

再細節的具體調節機制,作為家長也不必深究,但是必須明白:

腸道的狀態與大腦的健康息息相關。

孩子在生命早期階段血腦屏障、腸道屏障都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所以一定要多方面註重起來,能避免就避免。

微生物(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藥物濫用、不良飲食、環境毒素、不良生活方式、食物過敏等都會導致腸黏膜屏障損傷、腸道微生態失衡。

好比過敏也是需要早發現早幹預,很多嚴重的過敏性疾病,都是因為早期有過敏跡象時,家長不夠重視沒有綜合幹預,以至於傷害一直累積加重,腸道功能進一步破壞加重導致的。

自閉癥,就和過敏的產生原理很類似。

//

自閉癥和過敏的孩子,都需要非常關註腸道功能。

絕大部份自閉癥患兒也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問題,脹氣、便秘、腹痛、腹瀉、偏食等等,且胃腸道紊亂與自閉癥的嚴重程度有很強的關聯性。

對自閉癥患兒腸菌和代謝物的分析表明,自閉癥患兒體內至少有十幾種菌明顯異常,有300多種代謝物的含量發生了異常變化,進而引發大腦問題。

因此,幹預腸道,是生物療法最基礎的一步。

生物療法「三部曲」

綜合來看,把自閉癥生物療法做一個整合的話,這三步是一定要做的。

一、合理檢測,找出並消除傷害源

常做的檢測包括:

1、急慢性食物過敏檢測。

慢性過敏指食物不耐受,過敏原和食物不耐受都有必要檢測,明確傷害源。

有很大比例的自閉癥患兒都存在食物過敏情況,檢測有助於後續的飲食排除。

2、腸道菌群檢測。

透過糞便分析腸道功能與腸菌情況,排查真菌、寄生蟲等是否超標。

3、毒性物質檢測。

可透過頭發檢測體內汞、砷、銻等毒性元素水平,以及銅鋅比等元素失衡情況。也可透過尿液檢測環境毒素水平。

4、有機物及代謝產物檢測。

血液、尿液的胺基酸測定,比如靜脈血氨水平、血漿半胱胺酸、蛋胺酸、腺苷水平,血清肌胺酸、尿液的牛磺酸和β丙胺酸水平等等,透過這些生化指標來判斷患兒的代謝情況。

尿液有機酸檢測,也可評估患兒能量、物質代謝、真菌等感染情況。

5、甲基化迴圈檢測。

所謂甲基化,是人體內產生的一種常見化學反應,可對DNA、蛋白、分子等進行化學修飾,從而開啟或關閉某些基因的表達,調控蛋白質的功能。

就像在一本書上做標記註解,標記註解不會改變書的內容本身,但是會影響你如何理解書中這些文字,是重點閱讀還是忽略跳過。

很多自閉癥患兒甲基化反應不足,導致免疫功能、解毒能力、神經遞質水平下降,透過靜脈血檢測甲基化反應中多個位點基因的關鍵酶的表現,可評估甲基化水平。

此外,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檢測,比如膽固醇水平檢測、尿液神經遞質檢測、CD4 +CD8 比值T細胞試驗、氫呼氣試驗、甲狀腺測試等等,要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檢測。

可見,自閉癥的幹預,要比普通的過敏,還需要更進一步地完善檢查和狀況了解。

但要註意,檢查是為了更明確患兒身體狀態,相比檢查,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自我審查。

孩子日常到底處於什麽樣的環境,經歷著怎樣的傷害,有沒有過度醫療,吃的食物怎麽樣,有沒有接觸化學物質,生病有沒有過度用藥…

這些家長自己都更清楚,需在調理過程中相應做最佳化。

二、飲食最佳化

食物影響腸道菌群,菌群再透過「菌-腸-腦軸」影響大腦,所以幹預腸道,飲食是最重要的環節。

臨床發現約70%的孤獨癥患兒存在挑食、不吞咽、不願嘗試新食物等飲食問題。

需給予更合理的飲食模式。

適合自閉癥患兒的飲食模式有很多種,總結如下(需在專業營養師指導下進行),詳情可見:

⬇️

適合過敏、多動、自閉等孩子的九種飲食模式,總有一款適合你。

無論采取何種飲食模式,食材本身的來源都特別重要。

盡量選擇有機、無農殘的天然食物,相比普通食材,能少攝入很多化學類物質。

吃本就健康的食材,能幫助降低體內炎癥水平。

同時,要註意維持血糖的穩定性,利於保護血腦屏障。

(9種飲食模式供參考)

三、腸道與神經修復

找出和移除傷害源,以及給予合理的飲食,回避過敏原這些,本身就有修復作用。

只要不再增加傷害和刺激,身體會透過新陳代謝起到一定自我修復作用。

但是光這些往往還不夠,

還需要加強的有:

1、進一步移除不利因素。

檢查環境和飲食中是否有化學性質來源,包括孩子的洗護用品,廚房調味料,吃的營養素等。

此外還需移除非甾體的抗炎藥、抗生素、酒精、壓力、睡眠不足等不利於胃腸健康的因素。

2、重建菌群,加強腸道/神經修復,提升消化功能。

益生菌,復合天然消化酶,是最基礎的幫助菌群改善和助消化的營養素。

還有常見的基礎營養素如維生素B,維生素C/A/D、必需脂肪酸、胡蘿蔔素,鋅、鈣、牛磺酸、磷脂酰絲胺酸、γ-胺基丁酸、茶胺酸等,進一步幫助降低炎癥水平,促進胃腸黏膜和神經修復,糾正營養不足,恢復代謝平衡。

3.特殊生物療法。

另外,部份患兒還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生物療法。

比如:

註射高劑量亞葉酸、甲基B12來提升腦脊液的葉酸、甲鈷胺濃度,疏通甲基化迴圈通道;

註射丙種球蛋白幹預伴有自身免疫性腦病的自閉癥患兒;

用腸道菌群移植、益生菌灌腸幹預菌群嚴重失衡的自閉癥患兒;

用高壓氧艙、臭氧自體血液回輸提升線粒體功能;

為低膽固醇血癥的自閉癥患兒補充膽固醇;

運用EDTA(重金屬解毒螯合劑)肝腸栓劑或金屬硫蛋白促進療法,排出重金屬;

對伴有硫酸化反應障礙的自閉癥患兒靜脈輸註促胰液素或泡浴硫酸鎂等等

⬆️這些則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最後,每個自閉癥孩子病因,癥狀表現,嚴重程度等都有所不同, 前面三部曲是基礎,有共性,所有自閉癥孩子都可以先這麽做。

其他更個人化的幹預方式,則需借助更先進的醫療方式配合。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