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讀書學習的內外功夫

2024-01-14教育

2023年6月底,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教育廳等九部門印發名為「愛閱讀」的讀書行動方案,鼓勵大中小學生利用周末、假期等時光讀有意義的課外「雜書」「閑書」。這麽做在全國實屬先行。這讓筆者想起了陸遊的教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就是說,不能就詩學詩,應擴充套件到其他領域。好比船離岸,如果竹篙不是撐在岸邊而是撐在船上,那就動彈不得。這是辦事的著力點問題。其實,讀書學習也是如此。

蘇東坡曾倡導「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對專業學科分工越來越細的當代來說,不乏啟益。學業專攻的同時,也要提倡博學多聞。比如經濟學研究中,若不了解一國、一地區的地理、氣象、水文乃至文化傳統,僅憑啃幾套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專著,往往就會因決策脫離實際而貽害無窮。不了解某地的地質地貌、礦產水源、氣象天文和整體的自然生態環境,盲目大搞城市集群擴張,有可能會造成無可估量的後果。這些看似與經濟不沾邊的外在東西,卻與經濟學研究有著內在的緊密關聯。這看似「詩外」的功夫恰恰是內在的「助推器」。

胡適先生當年曾對要留美的吳健雄提出「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讀文史的書,多讀其他科學」。從事物理學研究,卻要她「多讀文史」「多讀其他科學」的書,看似不合邏輯,其實不無道理。諸多科學大家成功的例項證明,「凡第一流的科學家,都是極淵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約」。楊振寧先生曾在【美在科學與藝術中的異同】中談到,讀初中的時候,他父親專門找清華名師教他儒家典籍。他甚至可從頭到尾背誦【孟子】。他認為:「這段經歷對我的人生有決定性的影響,遠比我早早地去學一些高等分析、微積分更有用。」故此,他在2005年一次演講中談及中國教育政策時,強調:「要培養廣泛興趣,使得多半的學生能夠從狹窄的專業鉆研之中走出來,使得他們對於兩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有多方面的認識,從而達到文化自覺的地步。」「多讀文史」「多讀其他科學」的書,不僅能豐富思想、拓寬知識結構,還可豐富想象力,提升形象思維能力。

科學大家錢學森也有類似見地:「科學技術工作決不能局限於抽象思維的歸納推理法,即所謂的‘科學方法’。而必須兼用形象或直感思維,甚至要得助於靈感或頓悟思維。」反之,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研究也需要具備多項思維能力。上述貌似「外在」的功夫,又何嘗不是「內在」的功夫?

孔子就倡導「博學於文」,不分「外內」,強調要學會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乃至融會貫通。其實,各學科、學科領域之間也是相互貫通的,沒有絕對的「內」與「外」的對立。因此,要從個人實際出發,因時、因地讀書學習。這種內外兼顧的功夫,也不失為是對辯證思維能力的培育與歷練。

來源:【閱讀時代】2024年第1期

作者:譚振江

編輯:景晨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