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帶娃這件事,很多人想都不用想,腦海裏面就能夠浮現出一個媽媽帶著寶寶玩耍的場景,或者是寶媽手忙腳亂一邊收拾家務,一邊哄孩子的場景。
不過,不管是哪種場景,我們都能夠發現,帶娃的總是媽媽,很少有爸爸的身影。
作為孩子的雙親,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有帶娃的責任,不過,往往帶娃的都是媽媽,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帶娃本身就是寶媽的責任啊,多少年來的傳統了,你沒聽過‘男主外,女主內’麽,男人就應該在外拼搏事業,而帶娃這種事情,自然是交給孩子媽來做。要是一個大男人整天帶娃,那多沒出息。」一位老婆婆表示。
這位老婆婆的思想,恐怕代表了很多老輩家長的意見,因為在歷史上,確實帶娃的一般都是孩子媽,而照顧家、維持家庭正常運轉的重擔往往落在孩子爸身上,這也是現代人將家裏的男子視為「頂梁柱」的原因。
「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時間帶孩子啊,整天上班的時候要做業務,下班的時候只要客戶或是公司知會一聲,又要去加班或者陪客戶,哪有時間帶孩子啊。」一位寶爸表示,他因為工作應酬比較多,所以根本沒有時間去帶孩子。
「男人帶孩子多丟人,要是讓其他大老爺們兒看到了,這輩子都擡不起頭了」,一位憨厚的寶爸表示,在自己的老家,男人都是不能夠帶孩子的,要是被人看到了,就會說男人沒本事等等。
很明顯,他所在的地區,人們都擁有一種「男人帶娃就是慫」的傳統思維,這也和當地的文化習俗有很大的關系。
「帶不好,真的帶不好,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抱著孩子手都是抖得,當時心裏就害怕得要命」,這位寶爸其實有心帶孩子,但可能是因為太過緊張的緣故,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擔心傷到孩子,所以還是將帶孩子這件事全權交給了孩子媽。
「和孩子在一起不知道幹啥啊」,這位寶爸似乎有點為難,不過這種情況其實在很多寶爸身上都存在,就是不知道應該怎麽帶娃,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需要做點什麽。
「還是自己帶娃吧,孩子爸帶娃有點不方便」,一位寶媽表示,「畢竟孩子吃奶又不是吃孩子爸的,孩子爸做家務也不行,細心度也不夠,還傻了吧唧的……」
確實,相比男性來說,女性對孩子的照顧通常會更為細心一些,並且因為女性比較感性,在孩子的情緒變化等方面,也會更加敏感一些。
導致孩子媽獨內建娃的因素,看起來似乎真的有很多,並且五花八門的理由初看之下似乎都很合理。
但是,當我們細細品味就會發現,任何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我們並不是說讓孩子爸獨內建娃,而是讓孩子爸參與到育兒過程中去,讓孩子能夠享受到完整的父愛和母愛,不讓「喪偶式育兒」出現。
「跟爸爸親」和「不跟爸親」的孩子有哪些差距?這3點最為典型
如果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缺失,那麽孩子就會缺少父愛,而這種情況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那麽,跟爸爸不親「父愛」不足的孩子,和那些跟爸親,深受父親疼愛的孩子,他們之間有哪些差距呢?以下三大差距最為明顯,別不重視。
第一點:身體素質上的差別
網上有一句調侃寶爸的話,說是沒有危險的時候寶爸就是最大的危險,其實說的就是寶爸的「活力」是非常旺盛的。
所以寶爸在帶孩子的時候,往往會讓孩子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從而讓孩子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
比如寶爸在帶孩子的時候,有更大的機率會帶著孩子去進行戶外活動,就像是帶小寶寶到戶外玩學步車,帶學齡前寶寶去郊遊,帶學齡兒童去打籃球、踢足球等等。
而媽媽帶孩子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些比較安靜的專案,比如帶孩子看看繪本,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手工活動等等。
這其實是男女之間的本質性差異,男性更偏向於運動,女性更偏向於安靜。
同時,寶爸帶娃的時候,對於孩子的「心疼指數」不如寶媽高。比如寶爸帶娃的時候,寶寶跌倒了,很多寶爸會選擇讓孩子自己站起來,或是根本沒有意識到要去扶孩子一把。
但是,寶媽帶娃的時候,要是寶寶摔倒了,寶媽可就心疼壞了,一般都會馬上把孩子扶起來。
所以,孩子「跟爸爸親」和「不跟爸親」,對孩子的身體素質是有一定影響的。
第二點:心理健康上的差別
「跟爸爸親」和「不跟爸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可以說是比較明顯的。
孩子如果不和爸爸親,容易缺少父愛,那麽在成長的時候將會有很大的機率「跑偏」。
還記得之前有一位同學,家裏很有錢,什麽都不缺,但是他的爸爸卻很忙,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平時幾乎沒有時間回家,而這也導致同學缺失了父愛。
於是,在缺乏父愛的情況下,這位同學的性格發展就出現了問題,他從來不相信親情,甚至不相信感情,他體會不到父親的努力工作是為了他更好的未來,他無法理解父母之間的那種愛,這也導致這個同學慢慢地長成了「霸淩者」,經常喜歡欺負別人,並且絲毫不拿情感當回事,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
第三點:思維認知上的差別
不跟爸爸親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愛,在思想認知上和一般的孩子是不同的,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 對於情感的認知 。
因為他們沒有享受過父愛,所以對於這一層的情感理解是不完整的。
另外,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那些互動,這類孩子沒有參與過,所以他們對於很多父子之間的羈絆都是不理解的,這些認知的缺失可能會影響他們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
所以,和爸爸不親的孩子,或沒有接受過父愛的孩子,其思維認知的局限性較大,並且很可能存在一些「思維盲點」,他們有時候很難理解某些看起來非常普通的事情。
孩子的兩個朋友,一個叫軒軒,一個叫靜靜。軒軒的爸爸經常陪孩子讀探險故事,培養了勇敢探索的精神;而靜靜爸爸由於工作比較忙,很少陪伴她,面對困難時,靜靜就更容易退縮,對父愛的理解僅限於表面。
成年後,軒軒更自信地追求夢想,而靜靜則在情感表達和人際關系上顯得較為局限。
家庭教育之中,如果只有父母任何一方,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會有或多或少地影響,所以,父母要起到互補作用,同時參與到家庭育兒中,這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耶魯大學12年追蹤研究顯示:父親陪伴成長的孩子,智商更高,成年後社會成就顯著。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爸爸也應該積極參與到帶娃工作中去。
研究證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爸爸才是隱藏的「育兒高手」
孩子接受不到父愛,對於孩子的成長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寶爸們應該註意積極參與到帶娃工作中去,這不僅僅是作為寶爸的一項任務,也更是一種對孩子成長的負責。
1)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進行溝通互動
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大,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之所以很多寶爸願意承擔這麽大的工作壓力,其實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物質成長環境,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但是,寶爸們還需要註意一點,就是孩子的成長不僅僅需要豐厚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健康的心理基礎。
所以,寶爸們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與孩子一起聊一聊孩子見到的新鮮事,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些快樂的瞬間,同孩子一起互動遊戲。這些行為不僅能夠讓孩子享受到父愛的溫馨,還有助於親子關系的加深,以及寶爸對於孩子成長情況的了解。
2)參與各種家庭活動
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影響,並不只有那些直接性的影響(交流互動等),還有一些間接性的影響,也就是各種家庭活動。
說白了,其實就是增加父親在孩子生活環境中的出現頻率,比如說寶爸應該投入到家務活動中去,應該投入到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中去,應該投入到日常的采買活動中去等等。
這些行為別看沒有和孩子形成直接的接觸,其實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讓孩子能夠在潛意識中認識到爸爸永遠在自己的身邊,永遠陪伴著自己,能夠默默地給予孩子大量的安全感和心理慰藉,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作用。
另外,父親對於家庭活動的參與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對孩子將會有一種示範作用,有利於孩子的行為建立、習慣養成等。
3)對孩子的成就要給予肯定
來自家長的肯定,會極大地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而當孩子擁有積極性之後,自信心就會增強,榮譽感也會增強,成長的動力也就更大了。
不過,如果只有媽媽的肯定,而缺乏了爸爸的肯定,那麽孩子的內心將可能會永遠地存在一種「遺憾」。
所以,寶爸也需要懂得對孩子的成就予以及時的肯定,比如說孩子又掌握新的知識了、孩子學會打招呼了、孩子考試滿分了等等。
每一次看似不經意地表揚與肯定,都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幸福感,從而激發起更強的自強心。
寫在最後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關鍵的影響。
所以,寶爸們也應該認識到自己在育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要輕言「男人不帶娃」,而是要積極地參與到育兒活動中去,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互動話題】:你們家的寶爸平時帶娃嗎?你認為寶爸應該參與帶娃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