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幫助孩子跳出舒適區,也讓自己跳出舒適區

2024-06-30教育

今天是兒子獨自睡覺的第一天,或許是因為平時多忙於工作。確實忽略了與孩子的陪伴與教育,2015年出生的他,幾乎是一晃眼,已經九歲了。在獨自睡覺的時間上,不說同齡的孩子,單他的爸爸我,都比他早了四五年。

也是巧合,前幾十分鐘剛編輯了一篇關於「舒適區與原生家庭」的文章,正好在兒子因為怕黑跑來敲門打算放棄的時候用上了。他成了我這篇文章的第一個讀者,這篇文章也讓今夜我下定了決心,讓他從今天開始獨自睡覺。

這或許就是人生吧,我們需要或者說喜歡給人生的過程賦予各種定義。不論是定義年齡;定義什麽時候是兒童、什麽時候是少年、什麽時候是青春期;定義什麽是叛逆;定義哪個年齡段該做什麽;定義哪個年齡段不該做什麽。然後再用這些定義去約束自己或者約束別人。

其實突然覺得這是一件多麽可笑的事情啊?當我們對宇宙或者地外文明幻想的時候就有類似的假象,假象人類就被高級文明圈養或實驗的生物。所謂人生不過只是被編排好的程式,看似變化無常,實際上卻總是迴圈踏步。甚至有人從古至今的論述這一迴圈不變的理論。且不說是否有理有據,單就大多數人時常掛在嘴邊的各種「定義」似乎就成了自造的佐證。這原本是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物件,他們都還在迷糊,我們就已經深信不疑並付諸實踐了。

一句「大家都這樣」是否就是制約文明發展的腳步與根源呢?下午的時候,陪兒子做暑假作業。他的語文書中有一篇朱熹寫的小詩,因為朱熹的書院遺址就在附近,於是便聊了幾句。當說到朱熹的身份時,不禁湧上一絲酸楚。「思想家」突然發現這個稱呼有些熟悉的陌生感,這個稱呼或者稱謂現在還有嗎?個人覺得這類人群是否就是人類文明演化變遷的基石與主導者呢?我們現在擁有了近乎科幻的科技、可以摧毀自己的武器,我們為此歡呼,雀躍。思想幾乎成了無用的存在,難道沒人發現現代文明似乎也是停滯的嗎?

這或許也是大多數現代人的舒適區吧。突然不想再繼續往下寫了,有點無奈,也有點疲憊。或許是時間晚了,或許是其他。有同樣興趣的朋友嗎?一起討論討論?

文/山巖

編輯/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