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5歲孩子被60萬網友關註!到底是為啥?

2024-07-12教育

喜歡玩滑板,籃球一口氣可以拍十幾下!每天都堅持去操場踢足球、滾圈圈……熱衷於鉆研磁吸玩具,自己拼出了200多種造型!

—— 這麽活潑愛玩的孩子,你能想到他是孤獨癥兒童嗎?

他叫旺仔,是一位5歲孤獨癥兒童,2023年5月進入融愛星諸暨市融愛學園康復中心,參加了海亮新未來心智系列課程的學習。一年多的學習,讓旺仔發生了很多改變。

媽媽夏晴喜歡用短影片記錄旺仔的成長。就在不久前,一條旺仔玩磁吸玩具的影片重新整理了網友們對孤獨癥的認知,播放量竟然超過了60萬,網友們紛紛留言贊嘆和鼓勵「動手能力太強了!」「我以為孤獨癥的孩子都很呆板,只會刻板重復一些動作!這個孩子有自己的思維,確實厲害!」

其實,旺仔除了活潑、愛玩,還是一個黏人的小寶寶。每天晚上都要跟爸爸媽媽親親、抱抱才願意上床睡覺。這樣的表現,時常讓夏晴覺得「旺仔好像又回到了一歲時」,感到欣喜,又覺得心酸。

2年的困惑:

孩子能力退化,不願與人接觸……

旺仔1歲生日宴,充滿了歡聲笑語。在親戚長輩們看來,他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而且很有禮貌。想要什麽都會跟媽媽說:「媽媽我想吃蛋糕,想出去玩。」

但是,生日過後,夏晴發現旺仔各方面能力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在逐漸退化。最明顯的就是語言表達不再那麽完整。一歲半時,旺仔語言退化到只會喊「爸爸媽媽」。家裏從事特殊教育的長輩提醒夏晴「旺仔有可能是孤獨癥」。

旺仔2歲多時,夏晴和丈夫就帶他在本地尋求康復幹預,輾轉嘗試不同的康復方式,得到的支持卻很有限。

「孤獨癥群體的資訊都很閉塞,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藏起來,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孤獨癥。而且本地康復資源除了婦幼保健醫院,就只有一家由孤獨癥家長開辦的康復中心。」在實際的接觸和交流中,夏晴發現「很多孩子能力有成長,但是依然比較呆板,不與人親近」。她希望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康復方法,或許能給孩子更正確的選擇。

到醫院做評估時,醫生反饋,低齡兒童能力出現退化,也可能是帶養方式出了問題「父母參與少,缺少陪伴和教導」。但是在夏晴和丈夫親內建養大半年後,旺仔的情況並沒有好轉,依然沈迷玩具,眼中無人,身邊的親戚朋友也覺察到「旺仔好像有點不對勁」。

旺仔3周歲剛過,就做了第二次評估,最終確認為「孤獨癥,同時伴隨智力低下」。

作為一對年輕的父母,收到這個訊息後的迷茫、無助,以及內心久久難以釋放的壓力和悲傷自不必說。最難受的還是「最初有那麽多懷疑,但是什麽辦法也沒有,不知道該怎麽辦」。

找到答案:

心智課堂,解鎖孩子成長難題!

2023年初,夏晴見到帶孩子從外地康復回來的徐媽媽。「兩個小孩之前情況差不多,時隔半年,卻已經是天壤之別了!」徐媽媽的孩子很有靈氣,很生動,他會主動看人,會跟隨對方的想法,會有疑問。「孩子能康復成這個樣子,真讓人驚訝!」隨即,夏晴聽從徐媽媽的建議帶旺仔奔赴諸暨參加了海亮新未來心智系列課程。

(旺仔一家初到融愛學園的合影)

觀摩心智課程教學時,夏晴說:「看到老師透過暗示和提示而非指令的方式,就可以引導小朋友做任務,真的很意外。原來還可以這樣教孩子!」

聊到旺仔的成長和改變,心智課馮老師非常高興,也非常健談。

她說:「旺仔入園評估時最核心的問題是沈迷於物品,對人的趨向性很弱,和人是斷聯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旺仔自己玩玩具時,如果父母參與進來跟他一起互動,旺仔不會回應,他會更喜歡自己玩。上課時,老師只有拿著他感興趣的物品,才有可能吸引到他的註意力。

基於孩子的特性,馮老師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帶領旺仔與人互動。

最初的教學中,馮老師會用物品來吸引旺仔跟自己互動,比如爬到老師懷裏玩玩具,跟隨物品移動和老師擊掌。在這個過程中,讓旺仔感受到人比物更好玩很重要。

當馮老師在旺仔眼中的存在感不斷增加之後,再逐漸拋開物品,讓旺仔坐在老師腿上玩搖搖車,和老師一起拉手、唱歌,做一些純肢體的互動遊戲。

(馮老師帶旺仔玩「搖搖車」,練習與人互動)

隨著和人互動越來越流暢,再逐步增加難度,引導他眼神跟隨,自己思考、解決問題。比如,將一個黏黏球粘在比較高的地方,讓旺仔想辦法取下來,最開始踮腳就可以拿到,增加高度以後,老師會引導旺仔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把旁邊的凳子搬過來踩著去夠。慢慢地,旺仔有了思考,不僅會利用凳子,也知道可以把小凳子疊放起來幫助自己增加高度。

現在,隨著旺仔跟隨能力的提升,馮老師對旺仔提出來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說他們玩拼圖遊戲時,馮老師會鼓勵旺仔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比如,每個小動物都需要用好幾塊拼圖來完成,旺仔透過觀察,說出具體需要的部位,老師再給他對應的板塊。這樣一方面增強了孩子思考和觀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的語言表達變得更好。

(馮老師帶旺仔玩拼圖,練習表達)

家校接力:

那個有靈氣的旺仔回來了!

回顧一年多的教學,馮老師覺得,心智課程帶給旺仔最大的改變「是對人的趨向性越來越好」。在改變的背後,除了課堂教學,家校共育的「雙向奔赴」也同樣重要。

在課堂以外,夏晴和丈夫幾乎全天陪伴在旺仔身邊,帶他學習各種運動,包括前面提到的籃球、滑板、足球、滾圈圈……媽媽夏晴覺得,開放、包容的校園環境對家長來說同樣可以舒展身心,有更好的精神狀態來陪孩子探索世界,同時也能幫助孤獨癥孩子走出「舒適圈」。

(融愛星諸暨市融愛學園康復中心)

夏晴說:「孩子康復的過程就好像一場接力賽,我們沿著老師的方法,在生活中帶孩子練習眼神跟隨,鼓勵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和表達,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最初,旺仔想要一件東西時,會自己上手拿,夏晴問他時,才能說出需求性的幾個詞,比如「媽媽,那個,開啟……」,沒有連貫的語句。隨著心智提升,孩子會思考了,他會主動說「媽媽我想吃這個,幫我開啟」。旺仔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想法,語言表達越來越準確,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好。這些點讓夏晴和家人們都覺得看到了希望。

但是,康復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旺仔一度出現了停滯不前,甚至能力退化的情況。這對於夏晴一家來說「無比焦慮和失落」。但是「經過又一段時間培養,旺仔的能力和心智水平又上來了」。這樣的起伏也讓夏晴覺得「孤獨癥孩子的家長要有好的心態,不要給孩子太大的目標壓力,也不要把自己過分帶入到焦慮的情緒中。」

她說,當家長只聚焦在當下的一小段時間時,孩子的變化往往不大,可能還會有退步。可是如果拿去年和今年比較,孩子的進步是非常大的。

今年,夏晴帶旺仔學習了非洲鼓、繪畫,嘗試各種戶外活動,還規劃了一場暑假遊學,在不斷學習、認識、體驗、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旺仔的主動性變得越來越好,廣泛的興趣拓展,不僅讓孩子更加從容自信,也讓他有了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夏晴說:「作為父母我們給孩子的持續陪伴,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旺仔非常有安全感。可以自己去校園裏玩。玩耍時身邊有人,他也不會抗拒,如果給他提供幫助,一起遊戲,旺仔也可以接受。」

每當旺仔在入睡時尋求父母的懷抱,夏晴都覺得「孩子心裏是有我們的,他是愛我們的!」她希望,未來,旺仔能夠生活自理,長大後能有一份工作,可以自力更生。「太高的要求和目標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無形的壓力,包容和陪伴,是我們給與旺仔最好的支持。」

(以上文中人物均為化名,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