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申公豹 劍書
來源 | 堵錢眼的申公豹
太誇張了!
今年山東省堂堂的文科狀元,竟然考不上北大。為什麽呢?
按「不分文理」排名,全省第253位,沒有達到北大的提檔線,最後只好去了港中文。
這仿佛是一個時代的隱喻: 文科生的路,越來越窄。
就拿山東文科考生來說吧,以前是學文不好找工作,今年連學校都不好找了!
網傳「山東19萬文科考生滑檔」,雖然被辟謠了,但文科生滑檔數量真的不少。
很多文科生突然發現,大量招生計劃裏面的專業,都要求考生選考「物理+化學」。否則,入讀名校的機會將急劇減少。
甚至像西安交大、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還要求幾乎所有的理科專業都「物化必選」。
拜托了,學習數學類、軟件工程、電子資訊,要求物理必選可以理解,但化學真的有必要嗎?
似乎整個招生的計劃,都對文科生透著滿滿的嫌棄:
中大的心理學,物理必選。
廈大的電子商務,物理必選。
吉大的會計學,物理必選。
川大和西交大的金融學,物理必選。
上交的經濟管理和金融,物化必選。
……
最離譜的是華科大,所有專業全部要求物化必選!太刺激了,文科生直接繞道回避吧。
一旦沒有選擇「物理+化學」,報考的時候就各種受限,考了高分也可能滑檔。
為什麽對文科生如此不友好呢?
本質上,時代變了。 以前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算是鼓勵大家學理科。
今天是學不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要了。文科生,心裏苦啊。
每個微小個體感受的背後,是宏觀的戰略轉向,時代的一粒沙,掉在文科生頭上就是一座山。
當前,發展硬科技和高端產業轉型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對理工科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東方大國賭上了國運,瘋狂加碼理工科。
這輪本科專業大調整,3年要砍掉20%的大學專業,砍得最多的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文科,而增加專業點最多的,是工科。
為什麽2024年清華、武大、中大經費下滑,哈工大卻暴漲了50億?
為什麽要最佳化招生結構,不斷引導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
教育部已經明確說了,要想國之所想、急國之所急、應國之所需。
當前的內外部形勢,跟幾十年前極為相似,需要大量的大量數學、物理、化學、電腦的人才,中國還遠遠沒到享受世界,搞文藝、思考人生的時候。
最近,著名數學家丘成桐的一句話,引起輿論軒然大波。
在一場演講上,丘成桐說,美國數學從1960年開始領導世界。 中國現今數學還沒有達到美國20世紀40年代的水平。
丘成桐何許人也?世界首位獲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費斯獎的華人,從哈佛大學教授職務退休後,受聘於清華大學。說話分量,非常非常重。
不僅數學要奮起直追。中國真要在科技上成為強國,基礎學科尤其是理工科,太重要了!
這一點,正是中國瘋狂加碼理工科的根本原因。
說實話,這個思路沒什麽問題,但如果轉向的步子太快,那沒跟上的群體就容易成為代價。
以前的知識青年、紡織廠工人、現在的教培老師、房產中介就是例子。
教訓還不夠多嗎?我們不應該指揮棒一聲令下,就一刀切、一擁而上地招調整生計劃,缺少全域統籌和過渡安排。
廣大已經選擇文科的高考考生,無奈地成為時代的眼淚,真的很心酸。
不過,在時代面前,個體只能選擇適應,未來如果沒有意外,文科生的路還會越來越窄。
阿豹覺得,高考填報誌願本質上,是一場圍繞資訊差的博弈。
有個段子這樣說的,觀察行業興衰榮辱的最好風向標,就是看清華北大的就業去向:
2005年,清北畢業生紮堆去寶潔、聯合利華,然後外企的好日子就見頂了。
2008年,清北畢業生打破頭去銀行、移動等壟斷國企,然後國企就限薪了。
2015年,清北畢業生紛紛去互聯網,然後互聯網就被反壟斷了。
2019年,清北畢業生擠著去深圳當教師,然後深圳教師大減薪。
……
今天呢?清北畢業生紮堆考公、考編、考街道辦,土地財政也到頭了。
可見,現在盛極一時,未必永遠吃香。對真正熱愛文科的學生來說,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沒有長盛不衰的職業,也沒有一直巔峰的行業,就算「鐵飯碗」也是相對的。
作為考生和家長,都需要讀懂至少未來20年的經濟社會變化趨勢,保持思考,調整姿勢,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路。
畢竟,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