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縣中難出清北生?穩住師資生源才能不「塌陷」

2024-01-24教育

留住普通學生和優秀老師,就是留住信心和未來

近5年內,武漢大學社會學教師楊華等學者和學生走遍廣東、湖北等9個省份一線調研,披露縣域教育真實生態。調研發現,「雙減」改革為啟用教育生態提供了可能,但對縣域而言,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外,更值得警惕的現象是「縣中塌陷」。(1月22日【南方都市報】)

以湖北某縣中為例,雖是當地老牌的省示範高中,但2014年至2021年期間,中考成績前100名有超過一半學生外流,前30名留在當地就讀的學生僅占約15%,排名靠前的高分學生幾乎全部流向某市省示範高中。一頭「塌陷」,一頭「壟斷」,教育生態顯然失衡。

盡管隨著經濟發展,縣域人口外流是必然趨勢,但縣域高分學生因「掐尖」外流,斷然不是一個好現象。

首先應該明確,「縣中難出清北生」與「寒門難出貴子」是兩碼事。畢竟,尖子生還是尖子生,「寒門」出身不會變,只不過從縣城流向了市區,改變的是平台與路徑。

其次,「縣中塌陷」更像是一種「不良迴圈」。市級學校以優厚條件「薅走」師資生源,能進一步擴大吸重力;縣域學生成績降低,優秀教師流失,學校所獲資源和吸重力也降了檔次。如此便會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趨勢——高分學生流失越多,普通學生升學越難,縣城高中再難走出尖子生。

相比於「寒門天才」,廣大留在縣域學校的普通學生,更受「縣中塌陷」的不利影響,這也是亟須探討的話題。

眼下,以行政力量避免「掐尖」是政策主要導向,但調研發現,「嚴防掐尖令」反而致生源提前外流,以至於義務教育階段便呈現結構失衡。這說明,僅憑「雙減」或單一的改革舉措很難重塑縣城教育生態。

實作教育公平需從系統入手,一方面,政府負責托住底線,加強縣域學校、薄弱學校建設,保障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教師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市場負責放開上限,鼓勵民辦學校發展,提供托管服務強化縣域公立教育責任。從「塌陷」到「崛起」,唯有整體提升縣中辦學教學質素,才能重塑縣域教育。

誠然,培養人才不能單純以「清北」論,但一個學校能走出多少清北生,是一個現實且直觀的依據。2023年高考中,彜族男孩木乃約熱考上北京大學,被人稱為「陷中」的奇跡,可奇跡能有多少?對於縣域學生,能否順利升學或步入名校,需要更多機會。

留住普通學生和優秀老師,就是留住信心和未來。中國縣中的數量占據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如何穩定縣中、支持縣中、提高縣中的教育質素,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正觀評論員 韓靜)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統籌:陳若松

編輯:任思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