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不懂就先查一下,上來就噴只能證明自己無知,這篇課文沒任何問題

2024-01-23教育

一年級有一篇課文,題目叫【秋天】。這是一篇短小的寫景散文,不知道作者是誰。全文連標點符號才69個字,分為3個自然段。

課文抓住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動人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由於是一年級課文,學生剛學了漢語拼音,還沒學多少字,很多字都是不認識的,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讀課文,課文是整體標註拼音的。

可是,就因為標註的拼音,不斷有人對這篇文章中某些拼音提出質疑,說什麽正規的語文課本也能出錯。還有人甚至怪罪到曹文軒頭上。

曹文軒是誰?他既不是文章作者,也不是教材編者,與曹文軒有什麽關系?縱然有錯,也找不到曹文軒頭上呀。噴之前最起碼先了解一下嘛。

上面這三個人是典型代表,他們的評論區不少人附和,跟著胡扯。他們主要質疑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一」的註音,一個是「會兒」的註音。

「一」的註音,在本文中,有的地方,標註為第二聲,有的地方標註為第四聲,有的地方標註為第一聲。「會兒」兩個字標註為一個音,讀「huìr」。

但是,這些拼音有問題嗎?我真搞不明白,這些質疑者哪來的底氣,居然認為課文的註音不對。我嚴重懷疑他們是當年學的時候就沒學會,現在也不知道查證一下,就出來噴了。

關於「一」的註音,雖然有人指出是變調,但有人卻說只是讀時變,寫時不變,還說詞典裏就是這樣標的。更可笑的是,當我說「會兒」標註為「huìr」是兒化音時,竟有人說兒化音不是普通話。

瞧這些人說的,「兒化音不是普通話」,推廣普通話是變態心理,這是無腦到什麽程度?讓你都不敢相信他們上過學。難道上學的時候老師沒教過兒化音嗎?

兒化音是普通話的重要組成部份,發音時與其前面的音節是連在一起發音的,但通常由兩個漢字來書寫,如水管兒(guǎnr)、小曲兒(xiǎoqǔr)等。

兒化音是有其重要功能的,而非沒有意義。在普通話中,兒化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或特指的詞義,或具有改變形容詞、動詞詞性使其名詞化的作用。

當然,說兒化音是北方方言也不全錯,因為普通話本來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但是,作為普通話組成部份,兒化音也在推廣之中。

推廣普通話,有利於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這裏不再贅述。

再說「一」的拼音問題。估計不知道「一」變調的,不會多。在實際發音中,「一」有4種讀音,具體變調如下:

1、讀一聲 yī 的情況:單念,或在句尾詞末念本調 yī。如:逐一

2、讀四聲 yì 的情況:「一」在非四聲(去聲)音節前念去聲( yì )。如:一天、一群、一碗

3、讀二聲 yí 的情況:「一」在四聲(去聲)音節前念陽平(yí)。如:一個

4、讀輕聲 yi 的情況:「一」在重疊動詞中念輕聲(yi)。如:看一看

實際上,「一」的不同讀音,正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教材選取這篇課文,正是因為文章裏「一」有不同讀音。

有人說,「一」只在讀時發生變調,寫拼音時還是標註成第一聲,還說詞典上都是這樣標的。但是他沒看到詞典後面還有一個說明,如上圖。

這個說明裏,告訴我們,詞典之所以都標成第一聲,是為了方便起見,並不是說寫拼音必須寫成第一聲。也就是說,在實際書寫時,可以直接寫成其他聲調。

所以,無論是「會兒」的拼音,還是「一」的拼音,【秋天】這篇課文都完全正確,並沒有標錯,是這些質疑者自己不懂,也不去查證一下,就說課本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