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龍年到來,說說「龍」的英文譯法

2024-02-11教育

甲辰龍年,關於「龍」該英譯成「Dragon」還是「Loong」,成為一個熱點。

圖源:新華社

「龍」的兩種轉譯,有歷史淵源。「Loong」的出現可追溯到1809年,英國傳教士馬希曼在轉譯【論語】時,對「龍」的註音便是「Loong」,但後面對「龍」解釋時,依然用了「Dragon」。

在中國,龍意蘊豐富,在民俗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天則承載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轉譯成「Dragon」還是「Loong」,涵義不同。幾個對中國文化熟悉的外國學者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的意見也較為一致。盧森堡大學大學盧卡·努爾米奧表示:中國龍的形象更友好和善,而西方的龍多是魔怪形象,「兩者顯然是不一樣的」。英國漢學家吳芳思女士表示,在中國,龍是尊貴的象征,形象非常正面,但西方的龍形象則不同。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教授彭萍接受采訪表示:每一個國家都應有轉譯的自主權。目前來看,「龍」的轉譯有好幾種。除了把「龍」轉譯成「Dragon」,還有「Chinese Dragon」和「Loong」; 「龍年」的轉譯也有「the year of the Chinese Dragon」和「the year of Loong」兩種。

森堡大學大學盧卡·努爾米奧表示,Loong的轉譯很好。英國漢學家吳芳思女士認為也許叫Chinese Dragon比Dragon要好,中國龍年叫the year of the Chinese Dragon可以接受。而且就在最近,牛津英語詞典將Chinese Dragon詞匯化,成為正式的詞匯單位,並且註明了中國龍的正面意義。

彭萍認為Chinese Dragon不足以表達中國龍的形象,因為它的中心詞畢竟還是Dragon。每一個國家,每一種文化,在跨文化傳播時都應有轉譯定名的自主權。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國標」規範,把轉譯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轉譯很重要,轉譯後的傳播也很重要。如今在中國學者的努力之下,Loong的譯法已經走入其他國家。龍年春節,斐濟發行的龍年郵票,總統卡東尼偉的致辭中,稱龍年為the year of Loong。斐濟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韓小燕認為,應從從基礎層面解決文化傳播的問題。這個建議也很重要,一方面透過「國標」規範「龍」的轉譯,一方面要把轉譯「國標」傳遞到國際上,並在國際交往活動中,逐步確定關於「中國龍」獨一無二的轉譯單詞。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文化概念透過貼近原意原音的譯名傳播。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