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社恐」大學生求職不敢外出面試,這所高校的輔導員包了輛大巴

2024-10-14教育

這段時間,杭城桂花滿街飄香,應屆畢業生們卻無暇停下腳步欣賞。2024年秋招拉開大幕,他們帶著簡歷資料,不甚熟練地套上西裝,腳步匆匆地趕赴一個又一個面試現場。

然而,困擾著這些應屆生們的不只有面試本身:

面試地點遠,怎麽去?

去了怎麽和負責人聯絡?

找不到地點怎麽辦?

想到這些問題,緊張又上升了幾分。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的輔導員張衛洪在學院支持下給學生訂一輛「組團求職」的大巴車,學生在宿舍樓下直接上車,不用考慮路線直達面試現場,還能在路上和同學們交流準備。

招聘季來臨,很多時候初出茅廬的應屆生不敢主動遞上自己的簡歷,將焦慮都留給自己自我消化;但企業卻「愛你在心口難開」,希望學生主動邁出第一步。 為學生「承包」一輛的「求職大巴」看似簡單,實則架起了學生和企業溝通的橋梁。

今年,杭電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的求職大巴已經啟程

1

組團坐大巴去面試,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上周二晚上八點,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的大四學生小付收到了一條面試短訊,短訊來自一家大型央企,要求他第二天下午一點去面試。

「這家企業從外地過來,面試點安排在拱墅區的一個酒店。我收到短訊後,第一反應就是:我怎麽去?」小付和記者聊天時,穿了一套藍色的西裝,腳踩皮鞋,今年秋招已經開始,他和同學們隨時準備奔赴面試。

「從下沙到面試地點所在的西文街有20公裏,地鐵過去一個小時,還要走上十幾分鐘,這意味著午飯我可能來不及吃;如果我選擇打車,單程就要幾十塊錢……總之,趕一場遠距離的線下面試,意味著一整天的安排都需要認真規劃。」

那天晚上,小付剛開始規劃第二天的行程,就看到了班級群裏的一條訊息:明天可以乘坐一輛大巴,和其他收到面試通知的學生一起直達面試現場。

預訂大巴的是自動化學院輔導員張衛洪。「不少學生在群裏接龍,不斷和我說收到了面試通知。我當機立斷,第二天早上7點向學校後勤申請了一輛大巴車,送他們去面試。」

第二天中午12點,這輛「求職」大巴準時停在了學生宿舍區,包括小付在內的47個學生一起上車,準時到達面試地點。

47個學生組團坐求職大巴去面試。

張衛洪告訴記者,為同學們預訂一輛「求職大巴」,不僅讓學生少了許多規劃行程路線的煩惱,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種「組團出馬」的氛圍,「要的就是大家相互鼓勵,相互激勵。」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 今年畢業的應屆生有六百多人,許多學生相互之間並不熟悉,一旦踏上大巴車,大家就像臨時組成了一個「面試搭子團」,開始相互交流自己的面試準備。

「和同學們一起去,我的緊張度一下子降低了。」自動化專業的容同學告訴記者,自己老家在重慶,平時出門規劃路線,找地鐵、認道路對她來說都不在話下。「但關鍵是我是去面試的,一想到要在地鐵上站一個多小時,感覺自己整個狀態都不好了。」

另一位李同學沒有搭乘張衛洪安排的「求職大巴」,他的面試時間是下午三點半,「我覺得十二點出發太早了,但面試時間真的越來越近,我感覺越來越緊張,後來我打車去了面試地點,看到了我的同學們還沒走,突然就松了一口氣。」

一位同學記錄下參加面試前的場景,有同學在,心理壓力更小些。

看到熟悉的同學,他還問了問面試的氛圍和題型,「我發現有些問題我之前就準備過,一下子有了底氣。」

面試結束後,他們各自分散行動,有學生一起拼車,在車上交流面試的情況,相互問問其他人接下來幾天還有什麽面試安排;有學生在附近吃了個晚飯,慢慢悠悠搭地鐵回了學校。

「總之就是一身輕松。」一位同學說。

2

招聘季,學生和企業間存在「資訊差」

校招季,也有「金九銀十」的說法,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應屆畢業生們內心卻相當焦灼。他們在招聘季,最常見的心態就是「暈」,隨之而來的是焦慮。

求職季也有「金九銀十」的說法,許多學校、學院組織的招聘會正在火熱進行中。

來到學校舉辦的集體招聘會現場,面對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招聘單位,哪些適合自己的專業?哪些有硬門檻?再加上薪資、工作時間、地點,所有問題一股腦拋來,讓曬在太陽下的學生們又暈了幾分。

一位應屆生在社交平台上發帖:「下午學校招聘會,一百多個家公司居然沒有一個公司招我們專業的,才投了五份簡歷,還是投給了不限專業的公司,怎麽辦我好焦慮。」

自己投簡歷,去哪裏找招聘資訊,怎麽和對面人事溝通詢問,怎麽規劃安排外出面試?又是一通思索。

一位高校輔導員和記者坦言,面對這樣需要做復雜決策的情況,有相當一部份學生會選擇「擺爛」,「學生在下沙,要去一個專場招聘會面試,看了看地圖,在西湖區,直接就說‘太遠,拒絕!’還有一種學生,遭遇過幾次不太順利的面試,就灰心得再也不想出門求職。」

社交平台上,許多應屆生在秋招春招時都感到無比焦慮

然而,這一頭應屆畢業生「暈頭轉向」後無比焦慮,那一頭的招工企業卻「愛你在心口難開」。

【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藍皮書】 調查顯示,與2023屆校招相比,多數企業2024屆計劃校招人數較上年度基本持平或增加,2024屆春招補錄期(一般在5-6月份)仍存在不小的招聘缺口,這也一定程度表明 在局部企業與局部畢業生群體中,「招工難」與「就業難」依舊同時存在。

張衛洪觀察到,除了受學生們熱捧的大廠以外,一些大型的央企國企,還有一些小微企業都有不小的招工需求,「大型的央國企面向的是全國應屆生,很少會為了一個學校的學生開專場招聘會,這就要求學生及時關註招聘資訊,主動上門求職。而一些小微企業不夠知名,也需要學生主動了解。」

總而言之,學生和招聘單位中,存在著一些「資訊差」,一個不敢邁步,一個無暇分身,到最後只有錯過,所以,架起雙方溝通的橋梁很要緊。

3

一輛大巴車,形成求職季校企合力

於是,張衛洪去年就開始嘗試,把學生組織起來,用一輛「求職大巴」送去組團面試。

「去年,我們用一輛大巴車送30多個學生去溫州一家校友企業面試,有5個學生當場就簽了意向合約。」 張衛洪介紹,這樣的「組團求職」和學生「單打獨鬥」的效果完全不同。

去年,張衛洪和學生一起坐大巴去求職面試。

一方面,企業願意為了這麽多學生出人出力,把企業介紹做到最好。 「舉個例子,一個學生去面試,企業不可能為他安排講解、實地參觀,而一群人一起去,效果就不一樣了。學生們甚至還能與高管直接面對面交流。」

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有歸屬感,敢於去邁出求職第一步。

如今,許多年輕學生都說自己的「i人」(MBTI人格測試中,i人通常指性格內斂、內向的人),為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癥」的標簽。

有些高校老師甚至還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平時在微信上聊天很積極的一個學生,進了辦公室面對老師卻說不出話來,兩相沈默後,兩個人面對面又用微信交流。

習慣了用手機打字交流,現實生活中不聲不響的學生,真的到了求職季,要和企業單位的人事專員交流,往往會加倍焦慮,不肯邁出第一步。

但如果組團式求職,又解決了出行問題,這些學生的心理負擔就會減輕很多。張衛洪的想法,受到了學院黨委副書記吳漢玲的大力支持。

2023年,在學院組織下,二十多趟「求職大巴」把上百名學生送到各個面試地點,更遠一些的地方,還負責接他們回校。

「大巴就停在宿舍樓下,又看著自己的同學們紛紛背上包準備出發,再焦慮,一咬牙也就跟著一起去了!路上又能和同學相互交流,沒準一下子就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張衛洪覺得,這不是為學生「保姆式」的求職服務,也並非逼著學生一定要去面試現場,而是學校和企事業單位之間形成的合力。

那天,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黨委副書記吳漢玲為臨上車的孩子們加油打氣,她聲音洪亮、表情昂揚,像是在說無論大家遇到什麽問題,學院都能為你們托底。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能邁出找工作的關鍵第一步。

采訪的最後,圍坐一圈的學生真誠地問起張衛洪:「洪哥,下一趟大巴,什麽時候安排?」

文:邱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