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我們的教育存在血性缺失嗎?

2024-02-21教育

談起大秦帝國,估計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為大秦強盛的綜合國力而贊嘆不已。

秦國和趙國,其實擁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兩國不同的變法改革,讓兩國的綜合國力,逐漸拉開了巨大的距離。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開始在秦國實行變法。

變法的重要一條是,國家實行十二級軍爵制。

該制度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能夠斬獲敵人"甲士"(敵軍的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仆人一個。

士兵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也就是說,在戰後,士兵可以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為獲得爵位獎勵的證據。

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極大地增強了秦國軍民的血性,為秦國戰勝其他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這種軍爵制的核心,其實有尚武的成分。它有助於培養一個民族的血性。所以說,從秦朝開始,我們的民族,就開始了對自己的國民,進行系統的血性教育。

那麽,什麽叫民族血性呢?

民族血性是指一個民族所特有的血性,表示了這個民族的勇敢、堅毅和頑強的精神品質。

那麽,為什麽我們的基礎教育,是否存在血性缺失現象呢?

眾所周知,血性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夠直面挫折,有著責任擔當,有著報效祖國誌向的身強體健的新一代中小學生。

大家一起來看看,什麽叫血性缺失呢?

筆者認為,如果教育存在血性缺失現象,往往會導致廣大中小學生,存在身體羸弱,高近視率,超重肥胖,心肺耐力水平下降等身體素質下降的問題。

缺乏血性教育,學生就會缺失自我意識、家庭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缺乏血性教育,學生會存在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缺乏勇敢、堅毅的品格和血性陽剛的氣魄。

那麽,中國目前的中小學教育,真的存在血性缺失嗎?

筆者認為,這種認識有失偏頗。

中國教育一直存在血性教育。只是這種血性教育,需要更進一步的加強。

對學生進行血性教育,首先要重視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能夠增強學生體魄,鍛煉學生意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

目前,中國中小學,都在加強體育教育。中高考方面,體育的分數在中高考成績中,占比也提高了很多。

其次,要在日常學科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漫長的歷史上,一直存在著尚武精神教育,教育學生,要勇於面對困難,面對強敵,要勇於鬥爭、善於鬥爭,不怕一切困難。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一直不缺少愛國將士。

秦國的武士,大漢的霍去病,大宋的嶽飛,明朝的於謙 ……他們身上,都閃耀著為了國家利益,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

所有教師,在各自學科教學中,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學習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跡,從小培養學生愛國奉獻的尚武精神。

第三,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直面坎坷的堅強毅力,培養學生鋼鐵一般的意誌,為學生樹立雄鷹一樣的偉大的奮鬥目標。

筆者認為,教育主管部門,要允許學校把學生帶出校園,讓廣大學生,有機會走入大自然,敢於走入大山,樂於在戶外拉練中,努力增強學生體魄,悉心培養學生勇於克服苦難、不怕挫折、樂於奉獻的精神。

目前,許多中小學,由於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不敢讓學生走出校園。如果長期如此,一定會導致更多學生出現眼睛近視、身體羸弱、意識薄弱、不敢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的問題。

筆者認為,中國目前的中小學教育,並不存在血性缺失問題。

希望每一所中小學,都要自覺加強對學生的血性教育,培養出一批意誌堅強、樂觀向上、勇於奉獻、有誌於報效祖國的新一代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