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聊聊奇楠沈香

2024-08-18收藏

一、沈香簡介

沈香是指瑞香科( Thymelaeacea e)沈香屬( Aquilaria spp. )或擬沈香屬( Gyrinops spp. )樹種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由木質部組織及其分泌物共同組成的天然混合物質。在中國能夠形成沈香的沈香屬樹種主要為土沈香( A. sinensis )。

沈香是世界著名香料,位居中國四大名香「沈檀龍麝」之首位,被譽為萬香之首,自古被用作傳統名貴藥材和天然香料,在中國、日本、印度、中東各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廣泛使用。作為名貴的香精香料、宗教用品、中藥材以及日用保健品等重要原料,沈香及相關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長期供不應求。早期的沈香主要來自於土沈香天然林,隨著野生沈香資源的日漸枯竭,特別是1999年土沈香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以來,天然土沈香被禁止采挖,使得沈香及相關產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嚴重供不應求,價格連續飆升,因此,南方的很多地區開始嘗試人工栽培土沈香。經過多年的科學試驗和栽培實踐,土沈香人工林在多個地區規模化栽培生長良好,然而普遍存在結香時間長、結香困難、結香質素不高等問題,很難實作產業化發展。

形形色色的沈香產品

二、奇楠沈香

沈香自古以來就存在不同的等級劃分,如宋朝丁謂撰寫民的【天香傳】中將沈香分為沈水香、棧香、生結、熟結等4個等級。近現代人們根據沈香油脂含量的多少將沈香分為一等、二等和三等共3個等級,根據沈香的來源通常又可分為莞香系、惠安系和星洲系等。而「奇楠」則一直被認為是沈香中的頂級,古籍中關於奇楠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的【星槎勝覽】,泛指油脂豐厚、香韻奇特的上品沈香。明清兩代也有關於奇楠的文獻記載,奇楠在古籍中也被稱為「伽楠」「棋楠」等,但古籍中僅有一些沈香性狀的定性描述,缺乏生物學方面的詳細描述。

奇楠沈香結香過程的內涵物質分布(A-D澱粉消耗;E-H可溶性糖消耗)

近年來在廣東茂名、海南等地陸續發現一些不同於土沈香的特異沈香種質,這類特異種質具有結香早、結香快,而且結香質素高等多個優良特性,因而又被稱為「易結」沈香。種植實踐表明,將這類特異沈香種質的穗條嫁接到土沈香後種植3~5年,采用普通電鉆打孔就可結香,結香2~3年就能形成較高質素的沈香,因所結沈香性狀與古籍中關於奇楠的記載非常接近,因而又將這類易結沈香統稱為奇楠沈香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徐大平/劉小金團隊(森林培育理論與技術首席專家組)從遺傳、形態解剖、光合生理、結香過程、結香生理和分子機制以及種質鑒別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系統研究,發現這類特異沈香種質來源於土沈香,但奇楠沈香在表觀形態、微觀解剖結構和生理生化指標上與土沈香存在一定差異。

奇楠沈香的葉片形態(葉長、葉寬、葉周長、葉面積和長寬比)與土沈香存在一定差異,表現為葉片厚度、葉綠素含量、氮含量、比葉重以及凈光合速率均顯著高於土沈香,葉片的柵欄組織、海綿組織厚度以及葉片氣孔密度均大於土沈香,但奇楠沈香木質部導管壁厚度要比土沈香薄,射線細胞壁要厚,木間韌皮部面積比土沈香大,表明奇楠沈香的碳水化合物合成和儲存能力都要強於土沈香。透過對比奇楠和土沈香在應對外部脅迫後產生的應激反應變化過程,結合防禦反應激素、抗氧化物酶活性、總酚和總萜含量等差異分析,發現沈香的形成過程是沈香樹體生長和防禦之間權衡的結果。

奇楠沈香結香過程中,木質部射線和木間韌皮部中的澱粉和可溶性糖被大量消耗,應激反應強度和持續時長均大於土沈香,奇楠沈香的澱粉和可溶性糖利用率高達76.25%,而土沈香的利用率僅為 6.15 %。沈香形成後大部份沈香物質均填充在木質部射線細胞和木間韌皮部中,只有少量填充在木質部導管中,而且主要成分是色酮類和倍半萜類物質,尤其以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類物質居多。伴隨著沈香物質的進一步填充,結香部位木質部活性細胞會逐漸死亡,當沈香物質完全填充至木質部時,在樹體活性部份與死亡部碎形成隔離層。

奇楠沈香之所以比土沈香結香更好,質素更高,主要是因為奇楠沈香對外界刺激(脅迫)時的防禦反應更加強烈,且持續時長更久。透過對比奇楠沈香與土沈香在結香過程的分子表達差異,發現這兩類沈香在基因型之間存在明顯的分離,在代謝組水平上的物質積累代謝存在顯著差異,並基於重測序技術,開發了用於鑒定奇楠沈香種質的核心SNP標記位點(專利號:ZL 202311514597.7),檢測結果準確可靠,檢測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可用於市場上的奇楠沈香的種苗鑒定,預測育種材料的結香特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類奇楠沈香可理解為土沈香的一種化學型。(撰文:劉小金/中國林科院熱林所)

來源:中國林科院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