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金幣陪你逛故宮:太和殿盤龍柱、寶座、匾額與對聯

2024-08-21收藏

現在,咱們將視線從「金磚」上移開,看太和殿的貼金盤龍大柱、九龍金漆寶座與牌匾對聯。因為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中的2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的背面略帶點凹面,這使得景深更顯立體深邃,賦予大殿內景以層次感和縱深感,仿佛是身臨其境一般,緩緩步入太和殿的深處。畫面都是寫實刻畫,而且畫面十分生動細膩。來,咱們就一起看看紫禁城內最為重要的大殿,細細品鑒每一處妙思與內涵。

中景裏,最為突出的就是6根大柱,其中4根貼金盤龍大柱,2根朱紅大柱。要知道這6根大柱並不是全部,全殿一共有55根朱紅大柱,只是九龍金漆寶座四角的貼金盤龍大柱格外顯眼,柱高12.7米、直徑1.06米。關於這個尺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概念,這裏換算一下,高度相當於三層樓;直徑1.06米,周長就是3.33米,需要兩個成年人才能環抱住。

畫面中,4根貼金盤龍大柱將殿中七級高台圍住,高台上是皇帝專屬的九龍金漆寶座,共同構建出太和殿中最金碧輝煌的部份。金漆寶座的背後是七扇屏風,兩旁對稱陳設著香爐與仙鶴、大象、甪端(音lù duān,瑞獸,似麒麟,獨角。被認為能通曉四方語言,並且只陪伴英明的君主)等銅雕,這些銅雕各有寓意,仙鶴保佑健康長壽,大象馱著寶瓶寓意太平有象,甪端顯示皇帝通曉天下。

關於金漆寶座,還有一個小故事,你猜和誰有關?對!還是袁世凱。太和殿的龍椅在1915年被袁世凱撤走,換上了一把西洋風格的高背大椅;但因是倉促趕制,最後人們將其換下時,發現椅背破損的白緞處,竟露出內裏填塞的幹稻草。可是清代原本的寶座已下落不明,現陳設的龍椅是一把明代嘉靖年間換下的寶座。

回過頭再看這6根大柱,盤旋而上的巨龍的矯健身姿清晰可見。這6根大柱所用的漆面也不是泛泛之輩,都是瀝粉貼金技術通體塗金:用高純度的黃金,經多道工序制成小片金葉,夾在用煤油熏煉成的烏金紙裏,進行兩萬次手工捶打,約需6-8小時,才能把1克黃金錘打成約0.5平方米的金箔,這種薄如蟬翼,柔似綢緞的金箔,可以說是古代登峰造極的造物。其厚度只有萬分之1.5毫米,也就是0.00015毫米。

六根金色巨柱,仿佛一幅展開的乾卦影像。乾,象征著天道執行的力量,正如【周易】所言:「時乘六龍以禦天」。這六根金漆蟠龍柱,正是寓意天子車駕,代表著帝王掌控時局的能力。太和殿內,這樣的權力象征無處不在。

在太和殿的正中央,高懸著一塊匾額,上書「建極綏猷」四個大字。兩側的對聯寫道:「帝命式於九圍,茲惟艱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寧」,這均出自乾隆的親筆。然而,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原物已經遺失,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文物工作者根據1900年的歷史照片精心復制的。

「建極綏猷」四字中的「極」,在此處指的是屋脊正中的大梁,「猷」則意為道或法則。「建極綏猷」傳達的是天子應秉持中正,治理國家,擔負重任,順應天道的理念。而對聯則闡述了皇帝作為天命所歸,應為萬民之楷模,百姓應對其保持敬畏;同時,上天會庇佑那些同心同德的人們,永保天下安寧。

今天講的總結一下,無非是三點:一是太和殿內部的驚艷絕倫的設計之美;二是用料考究的工程之美,三是不同結構的寓意之美。

其實中國類似特征的建築還有很多,比如即將再次登上貴金屬紀念幣的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徑30.27米,總重量為7400多噸,主體使用材料為華北落葉松,鬥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達上萬立方米。這樣恢宏的工程奇跡,將如何在貴金屬紀念幣上展開呢?咱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