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萬件算盤收藏 見證時代變遷

2024-05-28收藏

「這個算盤是我2014年去江西於都時,在一個市場看到的,當時覺得是個老物件就把他買下來了。」5月20日,在菏澤市鄆城縣徐福周的算盤珍藏館裏,他指著屋裏的算盤告訴記者。

算盤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中華文化發展行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漢代就有算盤的記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嶽在其【數術紀遺】中載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算盤透過默念口訣,不僅能夠加減乘除,還能開多次方,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古代的天文歷法以及一些重大的發明創造,都是透過算盤計算出來的。

「我從2006年開始收藏第一個黃花梨算盤,已經18年了。這個算盤是一個朋友送給我的,從那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已經收藏了一萬多個。這些算盤各有各的來歷,五天五夜也說不完。」聊起算盤,徐福州有「一肚子」的故事。徐福周告訴記者,材質上,算盤有金銀銅鐵錫鉛等金屬算盤,檀木、楠木、黃花梨、烏木、大紅酸枝等木質算盤以及玉石、琉璃、水晶、瑪瑙、草籽、菩提、骨、瓷、泥、石膏等算盤。大小上,他收藏的算盤最大的長2.3米,寬18厘米,最小的只有拇指甲大小。年代上,最早的一算盤,寫著「天元鋪記」字樣,據不完全考證是元代的,明代算盤有100多個。造型上,有等子稱式、盒子式、長方形、正方形等樣式。檔位上,有一、二、三、四、五、七、八、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十九、二十三等檔位的算盤。

此外,徐福周還收藏有一些名人的算盤,這些算盤在社會發展行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如晚清一代富商胡雪巖的「公濟典當」行所用的算盤,清末實業家張謇開辦的「同仁泰鹽業公司」所使用的算盤。最有價值的一個算盤是2018年從山西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那裏得到的,為「上三下七」三十二檔楠木算盤,長83厘米,寬32厘米,光緒三十年(1904年),修德堂藥鋪的客製版,當時經一位山西的朋友介紹以8萬元高價收購。

隨著對算盤的收藏和深入了解,徐福周被算盤的魅力所吸引,在收藏算盤得同時,徐福周還收藏了1000多冊古今關於算盤的書籍,以便對算盤進行深入了解研究。有時為了收藏一個心儀算盤,即使借錢也要買下來,但他從沒有對外賣過一個算盤,他家屬和朋友對此都不能理解。

「從剛開始,我是帶著好奇心去收藏算盤,到現在我的生命已經融入到算盤的收藏中去啦,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它是一種文化。收藏的不僅僅是算盤這個載體,收藏的也是文化,目的是為了引起更多人的關註,尤其讓年輕人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燦爛文化,去保護民族瑰寶。」徐福周說。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蔣鑫 通訊員 趙考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