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小院舊物寄鄉愁

2024-03-28收藏

圖為王吉懷在整理藏品

從外面看,坐落在原平市平安西大街上的這處民宅,極其尋常。但走進去一瞧,卻別有一番情趣。仿佛讓人穿越時光隧道,來到了一個充滿古韻與鄉愁的別樣園地。

小宅的主人叫王吉懷,原平西鎮鄉南陽村人,今年65歲,街坊四鄰叫他「老古董」。他把小宅院取名為「雲鵠文化記憶展覽館」,寓意傳承歷史文明,弘揚傳統文化,記住美麗鄉愁。感覺頗有意境。

守住文脈

文脈深深在此處。

王吉懷告訴筆者,原平歷史積澱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有不可移動文物,遺存也是聲名遠播。一是建於金代、明代大修的普濟橋。二是宋、元時期的惠濟寺。三是建於元大德三年,明、清兩代重修的文廟。四是朱氏牌樓、清代石牌坊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及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物承載著燦爛的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戰略性工程。在文物保護提檔升級工作中,王吉懷就是原平傳承人隊伍中的一員,他和眾多古道熱腸者一起,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而積極作為。他收藏保留的老物件,從內容、形式上守護了文脈,傳承了文明、弘揚了文化。

走進古樸典雅的小院,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掛滿四壁的各式鏡子,鏡子有3000多面,為民國時期所用,展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琳瑯滿目,可謂是收藏鏡子的個人博物館。

與鏡子相映生輝的,是王吉懷精心收藏的62塊清代人留下的木制匾額,以及18個從民間收集而來的房檐精美獸頭。

而民國時代的3000多個陶瓷喜字罐也在這裏落戶,保存之多、品相之好,十分罕見,讓人愛不釋手。

另外,這裏還收藏著上世紀60年代的1300多個茶缸,圖案各異,造型別致,讓人叫絕。66把過去稱量藥材的秤,土話叫「等子」的東西,在這裏也能看到它們的樣子。

同樣在這裏,還能找到原平籍的老幹部們寫的60多本書籍。一位老幹部告訴筆者,他和王吉懷一起在機關工作四十余年,老王最初在縣委燒茶爐,勞動雖然辛苦,但吉懷勤勞肯幹,後來被選配到了縣委食堂,負責洗菜做飯。他為人實在又吃苦耐勞,後來又當了通訊員。因為有開車技術,吉懷還當過司機。這位老幹部說,他和王吉懷朝夕相處,友誼深厚,如今他們這批老幹部已經退休賦閑,老王透過展廳,把他們一輩子對生活、工作的感悟之得展示出來,與眾人分享探討,也是一種收獲。此舉讓老幹部們十分欣慰和感激。

傳承文明

深不見底的文物古跡,令人充滿好奇之心。一些古董寶貝、老舊物件,直到現在人們甚至還在琢磨研究它的來歷用途,這也給大家茶余飯後留下了探討的課題。

王吉懷退休後,於2016年7月成立了雲鵠文化藝術公司,把展廳辦得豐富多彩、紅紅火火。來展館參觀,從來不收門票,只有熱茶和笑臉歡迎客人。

成功來自苦難的磨練。王吉懷既有思路,又有行動。他倡導成立民俗文化研究會,認真展開工作。每年組織召開民俗文化工作研討會,編撰【原平文化叢書】【石鼓】等文化書刊,創立品牌。同時組織拍賣活動,活躍文化氣氛。這個展覽館雖然展示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物品,卻得到了不少市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大家主動無償把一些有價值的舊物捐贈給老王,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知曉和了解過去,起到傳承和育人的作用。

如果說,展廳裏的鏡子是一大特色,那麽,老匾更是一大亮點。這些保存的古匾是後人欣賞書法、研究歷史的寶貴實物資料,閃現著亮麗的文明之光,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展館的後院,有30多個古建門樓和格扇,物品雕工精細,紋飾優美,代表了清代崞縣、代縣兩地民間古建裝飾的藝術水準,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細細觀察研究,會滋生一種文化情結。

依托滹沱河兩岸的農耕集群,王吉懷還不辭辛苦回收了各類農具,並進行分類展示。這些農耕實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原平在歷史上作為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遊牧文明的交匯處,孕育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王吉懷創辦的展館展現了小物件大收藏、小人物大智慧。小展館雖說簡陋,卻顯富裕,因為它擁有人世間彌足珍貴的舊件老物,是歷史文化行程中的一個縮影。

弘揚文化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走進王吉懷的展館,濃濃鄉愁撲面而來,激蕩人心。在老王眼中,鄉愁就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它代表著人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和賡續,對祖先智慧的敬仰和繼承。在濃濃鄉愁裏,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家鄉的歷史和文化,加深對家鄉的認識和感情。

長期以來,王吉懷致力於民間「尋寶」「展寶」。熟人評價他:退而不休,厚植家國情懷,讓展館成為了故鄉的「活歷史」。王吉懷說,懷舊不是對過去的重復,而是註入了時代內容的重塑與昇華。他把收集到的古件舊物,一方面修舊如舊,盡量保留古調神韻;另一方面透過適度開發,進行活化利用。久而久之,展覽館成了原平文化圈子裏的亮點。王吉懷總結收藏的真諦:一是心生歡喜;二是可辨識真假;三是悟得出精髓。他說:「每一件藏品裏都有文化精髓在裏面,我不能只當保管員的角色,而是要讓更多人理解藏品的文化內涵。」 其實展覽本身就是一種德育教化,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在這裏浸潤久了,就會有收獲。

現在這座集收藏展示、品德教育、文博研究為一體的民間歷史文化小展廳,已成為當地歷史文化研究與對外文化交流的視窗之一,為原平文化繁榮、經濟振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不問時光深幾許,安然淺笑春風起。人們在鄉村街巷裏看看匾額,照照鏡子,瞧瞧老院,透過老物舊件,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加深對中華文化的思考,從而激發人們熱愛家鄉、傳承文化的自覺性和行動力,這應該也是一種功德吧!

開辦這個展覽館,王吉懷感到知足了。(鄭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