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元、永、宣青花瓷器上的龍紋及特點

2024-02-15收藏

---深藍藝術館藏龍紋瓷器鑒賞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歷代王朝的統治者都自譽為龍的化身,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龍都是歌頌統治者的永恒主題。今年恰逢龍年,結合深藍藝術館收藏的幾件以龍為主題的瓷器,淺析一下元代、永樂、宣德三代龍紋的特點及演變,並與藏友共享。

圖一:元青花龍紋罐(深藍藝術館藏)

元代龍最具特色,身體細長,體型矯健,細頸,小頭,兩眼向前直視,張口,上顎上翹如葫蘆狀,舌尖上卷,無須,下巴有肉須,,雙角如鹿角,頭部鬃毛如馬鬃向後飄逸,極具動感。肘部鬃毛散發並向後飄散。腿部剛勁有力爪如鐮刀,以三爪、四爪為常,完整器未見五爪,但在景德鎮古窯址元代的地層中發現有五爪龍的瓷片。龍鱗呈三角形表現,也有細方格龍鱗,

早期的龍多為個體,首尾相銜,後期逐漸發展成雙龍。器身以雲火紋飾相襯,雲我為蝌蚪狀,帶有長長的尾巴,早期的雲紋中心留白,到至正以後漸變成實心。以簡單的線條表現閃電,代表火。火雲紋不但烘托出龍的動態效果,還起到了補白的作用,使得畫面顯得飽滿。

上圖為元代早期青花罐。

圖二:元青花龍紋扁壺(深藍藝術館藏)

元青花大扁壺上的龍紋。這件扁壺上的龍紋,肘毛畫成肉須,有別於元代後期的表現形式。此壺同屬於早期元青花,我將它們歸類為至正前青花,我認為同屬景德鎮窯口,並非傳說的白滸孤窯青花。

至正時期的龍紋也有變化,但總體風格不變,由於深藍藝術館的藏品裏,沒有至正型龍紋青花瓷器,只有就此跳過。

圖三:永樂青花龍紋大扁壺之一(深藍藝術館藏)

永樂時期的龍與元代的龍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身子肥了,腿粗了,鱗片變小了,頭上的鬃毛豎起來了,鼻子猶如象鼻,上翻,又稱豬嘴龍,下唇的肉須減少,加長,龍舌由元代的前伸舌尖上翹演化為彎曲,猶如古代兵器中的舌矛。龍爪三爪、四爪、五爪並存,有人認為這種爪的變化分別代表使用者的等級,但沒有史料佐證。這時的龍常以纏枝花卉相襯,又稱花間龍,或海水相襯,稱海水龍,逐漸趨於多樣化。火紋以飄帶表現。

此時龍的造型給人以兇猛好鬥的感覺,尤其是豎起的鬃毛,不禁讓人想起「怒發沖冠」這句古語。

圖四:永樂青花龍紋大扁壺之二(深藍藝術館藏)

此時的雲紋用四角紋代替了元代的蝌蚪紋,又叫壬字紋。

圖五:宣德青花龍紋大梅瓶(深藍藝術館藏)

宣德龍紋與永樂龍紋相比,除了保持永樂龍的特征外,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身體更胖,給人臃腫之感肘毛又回復到濃密的表現方式,象鼻龍不再出現,並用上翹的豬嘴形狀表現,俗稱豬嘴龍。龍嘴緊閉,又稱閉嘴龍,是宣德龍與永樂龍的最大區別,此時的龍爪形如圓盤,五爪龍已成定式,三爪。四爪龍較為少見。

上圖的宣德豎龍較為少見,應該是永樂到宣德過渡時期的作品。

圖六:宣德青花趕珠龍紋大缸(深藍藝術館藏)

在一個瓷器的面上繪相向而行的兩條龍,是宣德的新創,此大缸在兩條龍之間繪有一個火焰珠,又稱趕珠龍

圖七:宣德青花龍紋大盤(深藍藝術館藏

圖八:宣德青花龍紋大罐(深藍藝術館藏)

圖九:宣德青花龍紋大梅瓶(深藍藝術館藏)

永宣以後的龍紋,已沒有了明中期的那種氣勢,尤其是到了明末,龍身瘦弱,龍爪無力,龍頭嫵媚,預示著大明王朝的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