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迎新春致‘繁花’海派摩登空間回顧展」,由摩登生活空間和海派賞石兩大板塊組成,第一板塊的摩登生活空間展示,展品由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張雲財提供。這位受到比利時王國領事館領事欣賞和多次為民國題材提供拍攝場景和道具、登上【瑞麗】等時尚雜誌封面的民間收藏家,是【雲泉軒】的創始人,已在滬太奇石文化城經營了近20年的時間,他自小喜歡收藏上海老宅老屋裏的老物件,15年前開始專註收藏20世紀30年代老上海物件,5年前開始從事摩登生活場景的布置,被譽為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懂經爺叔」「潮流男神」。
前排右起:薛雲生、杜海鷗; 後排左起:鄭 文、萬建華、代夫玉、施健、張雲財、倪國強、王萬東
這次展出的上海老家具,是在1843年後到1949年間上海出現和生產的中西合璧家具,包括舶來上海的西洋家具,上世紀20~30年代上海生產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阿蒂克風格的家具,中西合璧、相容並蓄,其精神氣質和時代豪氣就是電視劇【繁花】的場景,在展示廳裏成功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精氣神,講述了那個「繁花」故事的淵源。此次展覽是張雲財常年從事收藏和老上海生活場景布置的一次大會演,把人們帶進了【繁花】的真實場景裏。
從「老上海」走出來
張雲財說,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有「東方巴黎」的美譽,當世界各國人都紛紛湧入上海,形成了獨特的海派文化,在歲月的流逝中,「老上海」定格在那個時代,其低調和奢華、中西文化碰撞形成的特有文化,成為今天城市發展中一份美好的追憶和人們懷舊的物件和理由。十幾年前,張雲財開始追尋老上海的點點滴滴,從家具到燈飾,從石頭到木頭,從月份牌到老式的縫紉機,那個時代中產階級生活的樣子、城市的模組屋,都寫在那些老物件裏,他以特別的嗅覺聞到了價值,於是他踏破鐵鞋,尋尋覓覓,拜訪名門之後、走進拆除的老城區,把塵封在歷史煙雨中的那些生活用品、文化記憶的物件翻出來,家具、燈飾、文化用品三大類為主的老物件2000多件,除了在上海滬太奇石文化城內的400多平方米的展示廳以外,還有近500平方米的倉庫。
剛剛邁入花甲之年的張雲財,沈浸在那個「老上海」的時代裏,就是從影視劇和書裏走出來的「懂經爺叔」,白皙的臉、小資的手、純正的上海話、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老上海」的故事,已經完全迷上了那個時代。
把「老物件」整理好
最近,在雲泉軒裏,一座老上海的電話亭赫然在目,黑色的格子玻璃,老式的電話機,非常逼真一如當年,這是張雲財在影視劇和各種書本裏研究了大量的資料,畫出了框架以後專門請人制作,使放滿了「老上海」物件的展示廳,一下子有了那個時代的模組屋和生活場景。
帶著滄桑和破舊,是很多老物件的共有特征,如百年舊沙發,皮已經破損,必須在保持其原有骨架的前提下進行整修,用頭層優質牛皮重新最佳化,在式樣完全不加改變的情況下,在色彩、線條、裝飾等方面做文章,他收集的數十款沙發經過整理,每一款都「整舊如舊」,材質品質大提升。
張雲財說有的老物件需要打磨,有的則是「翻造」,有的需要原封不動,需要根據不同的老物件有針對性地采取不一樣的手段進行保護和整理,才能不露痕跡地保持原貌,讓「老上海」「凍齡」。
將那場景布置好
五年前,張雲財發現,越來越多的上海人喜歡「老上海」的樣子,有的是海歸人士,有的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有的是事業有成的新上海人,他們的生活空間就是想布置成「老上海」的場景。
從別墅到會所,從老洋房到新式公寓,從品牌中醫館到白領的閨房,張雲財為他們的生活空間布置動足了腦筋,更讓自己進入角色: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懂經爺叔」,這對豆綠色的沙發要配上一只七彩的英式落地燈;這個梳妝台上的化妝盒是民國初期的老紅木做的;這個餐廳裏必須有一個老式的紅酒櫃……在有的老洋房裏,柚木地板、琺瑯玻璃窗的環境,就得配置全套的老式實木家具和獨具個性的老燈飾。
這樣的場景布置,是最高端的藝術設計:研究主人氣質和生活方式,現場量尺寸進行空間研究,為他們設計真正的「老上海」生活空間。張雲財在自己收藏的2000多件物品中尋找最合適的,常常夜不能寐,他創作「作品」不驚人誓不休的。他說有時候一個空間裏,一個燈飾、一個小物件就會讓整個空間驚艷。張雲財肚裏有貨,心裏有感覺,眼中有藝術,手下有功夫,更有源源不斷的「物資」儲備,使他遊刃有余、手到擒來,每一個空間展示案例都獲得了陣陣喝彩。
都說張雲財是一個收藏家和文化人,可是張雲財卻很低調和實在,他說,他不想唱收藏文化的高調,只想好好經營,並透過經營獲得一定的收益,使自己有更多的資本去還原老上海的生活場景,讓更多的人在這些場景中穿越那個年代,在【繁花】深處邂逅美好。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