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中華第一鳳」省親,武漢最被低估的文物展封「神」

2024-04-09收藏

靈,靈巫也。以玉事神。——【說文】

【說文解字】表明,玉是中國先民溝通天地神靈的重要載體。 龍年春天,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以【玉神】為題,全方位展示嘆為觀止,卻藏在深閨的石家河玉文化,恰當之極。

與人潮湧動的武漢其他文物展相比,【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似乎有些不夠熱鬧,來自全國 21 家文博機構的 174 件(套)文物精品,靜靜地躺在盤龍城的展櫃中,等待與有緣人的「神遇 」。

此次展覽的六大亮點,足以照亮被嚴重低估的【玉神】展。

石家河文化的「中華第一鳳」

紅山文化的「中華第一鳳」

「 中華第一鳳 」回家省親,這個訊息不斷發酵,讓相對冷清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熱了起來 。這件收藏在國家博物館近 70 年的玉鳳,首次離開國博, 回到它的故裏。

在聚光燈下,這件團鳳玉佩 ,圓目、鉤喙 、長尾分叉,首尾相連,構成一個完美的圓,顯得溫潤而靜謐。

「 中華第一鳳 」曾爭議四起,這頂桂冠落誰家大家各抒己見。

如果仔細對比,石家河文化的這枚團鳳玉佩,應該是最早且紋飾成熟,也是工藝水平最高,最接近中國人心中鳳形象的器物。

現在說「 中華第一鳳 」落戶石家河,恐怕沒有爭議了。實至名歸的「 中華第一鳳 」很可能就是楚文化中鳳的源頭,開啟了鳳文化的先河。

「 中華第一鳳 」的省親,讓名為【玉神】的文物展真正封了「神」。

減地陽紋在石家河文化中普遍運用。

石家河文化玉器最具代表性的工藝為 減地陽紋

這種工藝,把紋飾線條之外的地子減低,使紋飾線條凸起, 形成立體感極強,視覺強烈的陽線。這種陽線的制作難度遠遠高於陰刻。

這種工藝,在石家河玉器中首次出現。

中華藝術是線的藝術,線一直貫穿於中華藝術的始終,線的質感與節奏,直接影響到藝術品的氣質與美感。

石家河玉器的減地陽紋,與早已成熟的陰刻線兩兩相守,陰陽相濟,勾勒出中國藝術的閉環。

石家河文化影響了三星堆文化。

為什麽石家河玉器的展覽,會有 三星堆 良渚 的器物?這是看展者心中常升騰起的疑問。

這,正是策展人的專業之處。

從中華文明上古的時間線和空間分布梳理,石家河玉文化上承良渚文化,下啟三星堆文化。

細心的觀者,一定會從良渚的陰刻紋飾中,看出其與石家河 玉器制作中的技術與風格繼承,也會從三星堆的銅面具中,看出上揚眼角 、寬厚闊鼻,與石家河的玉人神韻同步。

把不同時間線的器物,放在同一個空間:恍惚中,那種數百年 、甚至上千年的文明的嬗變,在我們一轉眼中就實作了。

殷墟玉鳳,其實就是「 中華第一鳳 」舒展身體,展翅軒翥的樣子。

也許很多人都不相信,殷墟才是石家河玉器的小迷弟。

石家河玉器的制作技術遠高於紅山文化、淩家灘文化和良渚文化。石家河玉器的器型大多很小,雕刻精細,普遍采用陽起減地技法和彎曲線條細陰刻技法。

這些技術特點和器物風格,在殷墟玉器大量存在。比如:殷墟玉鳳,其實就是「 中華第一鳳 」舒展身體,展翅軒翥的樣子。

在石家河玉文化展中,一件玉獠牙神人面像上,其冠下用 細線陰刻 一組 鉤曲夔紋 。此類夔紋在商文明禮器中大量出現,不能說非常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

砣機的革命,推動了石家河文化治玉技術的提升。

砣機對於玉器制作來說,是劃時代的科技。

學界曾做過大概率的判斷:最早的砣機應該出現在良渚文化中。沒有砣機,良渚文化中的陰刻細線不可能做得那樣規整而細密;砣機不升級,石家河玉器陽起減地技法和彎曲線條細陰刻技法也無從談起。

據說,石家河文化遺址中,曾發現有煉銅的遺物。在這裏, 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推測,砣機出現在良渚文化中,卻被石家河的先民改造升級,用銅砣頭代替了石砣頭。

也許,正是因為這次「砣機的革命 」,中華文明的玉器制作 進入了一個新的技術層面,引發了玉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的枝繁葉茂。

展廳頂燈的「中華第一鳳」元素。

到了現場,你就會為此次展覽的布展點贊。

走在展廳中,就像走進了一座幽深的大森林,無數的珍奇異 寶羅列兩邊,我們卻絲毫不用擔心打擾它們。策展人把燈光都給了這些寶貝們,我們安靜了,它們也安心了。

一些重要的器物,都被放在了客製的亞克力展架上,一眼就能看出其尊貴的身份。

在獨立展櫃中,光纖燈溫柔地撫摸著「 中華第一鳳 」,讓它神采奕奕,卻不會產生壓迫感。

擡起頭,展廳頂燈的造型,竟然就是線描版的「中華第一鳳 」,氛圍感十足。

與良渚文化、紅山文化比,

石家河文化是一位藏在深閨的女子,

溫婉而含蓄,等更多的有緣人來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而這次 「玉神 」展,也是一次被嚴重低估的展覽,

與南京的【玉潤中華】比 ,也許廣度不足,

但深度卻不差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