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古玉識趣(147):桯管復合難思量 多芯同鉆一眼仿

2024-08-15收藏

辨古,是一個有點魔幻的活計——

有時易如反掌,粗圖遠瞟一眼即見仿;有時難於登天,即使上手反復觀摩不一定能斷準確。是否能判斷、並且準確?全在於藏品本身所顯示的「看點」是否明朗了。

這就是「遠瞟一眼即見仿」的一例了(圖1)。

圖1

粗圖遠瞟,為什麽就見仿了?

雖說「料、工、型、紋、沁入、包漿」全真方真,但辨古是一假皆仿,只要見一假其余即無需再絞盡腦汁去考量。

此件的看點直接落在鉆孔上即是了。

古玉鉆孔,是一大工藝門類,且不同時期的鉆孔工藝各有其特點(參見【古玉學步(14):鉆痕細查考孔中藏奧妙】、【古玉學步(51):刮削鉆磨巧打孔 一孔多藝察古工】、【古玉拾粹(6):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 等),真正掌握鉆孔工藝特征也可以成為辨古的一個法寶。

此件藏品提供的鉆孔工藝方面的明確看點有二:

(1)似是而非的桯、管復合鉆

由於古玉珠的鉆孔比較深,所以出土館藏的古玉珠鉆孔一般都是采取雙面管鉆法。桯、管復合鉆法也偶有見,但極少,偶有在比較薄的片飾件上出現過,玉珠的鉆孔基本不會出現桯、管復合鉆。

此件玉珠的鉆孔,孔壁類桯鉆球形腔、孔底出現類桯鉆蜂腰,類桯鉆痕跡殘留;但孔底又出現明顯的管鉆痕跡殘存(圖2)。似是而非的桯、管復合鉆違背任何一個時期的鉆孔工藝特征,極其明顯的資訊粗亂。

圖2

(2)違背古工藝實際的多芯同鉆

古玉鉆孔,由於時代工具的局限,即使不得不常常出現多次換鉆導致鉆孔走位變形(圖3)的情況發生,也都是同芯鉆孔;而此件鉆孔出現多芯共鉆——至少單邊就出現直接五芯換位(圖4),則為現代任意而為的電動工藝傑作、而非古工藝殘留。

圖3:文化期良渚的同芯走位鉆例項

圖4

一仿皆假,其余看點勿須探究。

這是一位藏友的跟貼(圖5),不經意間翻閱碰見(不記得為哪篇跟評了)。由於遠瞟一眼的低仿卻奉為圭臬,特著點評。

圖5

古玉精深,尚需靜心,功夫10年,方得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