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汝瓷的七大懸念,民間究竟有無真品

2024-03-30收藏

01汝官窯誕生年代何以無法考究?

汝窯的燒造年代範圍,在北宋晚期已成定論,但具體時限,研究者意見不一。陳萬裏、馮先生認為在哲宗元枯元年(1086)至徽宗崇寧五年(1106)的20年間。李輝柄先生認為大約始於政和元年至北宋滅亡的宣和六年(1125),即十四年間。孫新民認為汝窯的創燒不晚於神宗元豐年間,成熟於宋哲宗時期。郭木森認為汝窯創燒於宋神宗時期,盛燒於宋哲宗時期,停燒於宋徽宗初期。李廣寧認為汝官窯從政和年間燒造,毀於靖康年間金人的戰火,最多只有16年光景,之後才有南宋官窯――修內司窯的建立。

02汝官窯傳世珍品何以稀少?

南宋有一個人叫周輝,他在【清波雜誌】中這樣說:「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他在南宋的時候都發出「近尤難得」之感。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在雍正七年(1729年)有過一次統計,讓太監劉希文、王太平整理了汝窯,就是看看雍正時期宮裏到底有多少汝窯。他統計了一次,這個檔案現在有,可以查到,有31件。那時候,皇宮裏才有31件。汝窯器傳世大約分布於以下幾個地方:兩岸故宮博物院,海外博物館,隨著目前國內的民藏增加,件數超過原來的數據!

03汝官窯身份何以「官辦、民辦」難辨?

歷史上的汝窯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懸案,國內外許多專家對這些問題苦思冥想,探究汝窯的來龍去脈。據古陶瓷專家陳萬裏先生推論:「從宋徽宗崇寧五年,上溯到哲宗元年,是汝瓷發展的鼎盛時期。

北宋 汝窯天青釉凸弦紋三足尊

當時,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統治者認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選為皇室禦用珍品,亦稱汝官瓷。汝窯的內容究竟應算作宮廷壟斷的「官窯」?還是屬於部份「供禦」、「揀退方許出賣」即面向廣大群眾的「民窯」?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台北故宮藏

據說,陳萬裏先生傾向於後者的性質。但馬上有學者發出不同意見,同期南方著名的龍泉窯,據【雞肋篇】記述說「宣和中,制樣需索,益加工巧」,然而從未見有人將它列入「官窯」或冠以「官龍泉」之稱。可見,汝窯身份「官辦、民辦」難辨。

宋汝窯盞托,托邊緣有陽文款「壽成殿,英國維多利亞和艾拔博物館

04汝官窯何以「規模之大,存世不多」?

北宋時期,北方燒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時屬直隸州即現今的汝州市),當時(公元1102―1127年)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現今寶豐縣)、魯山縣、汝陽縣(伊陽)、葉縣、襄縣等地(據【中國美術史】記載):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古窯遺址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裏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

南北兩大瓷區;北區從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張公巷、文廟,大峪鄉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的坡池;

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窪,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裏、上千座窯爐。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如此巨大規模生產,但存世珍品不多,確屬謎也。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 05汝官窯作品何以「汝窯為魁」?汝官瓷胎質細膩,工藝考究。它以名貴瑪瑙入釉,色澤瑩潤,隨光變幻。觀其釉色,如雨過天晴,溫潤古樸;拂其釉面,平滑細膩,質同美玉;器表呈蟬翼紋狀細小開片,冰晶玉透;釉內氣泡稀疏,寥若晨星,在光照下若隱若現,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

汝官瓷滿釉支燒,器底有小如芝麻粒狀的支釘痕,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的典型特色。

06宋室宮廷何以偏愛汝窯作品?

北宋早期皇宮生活用瓷主要是定瓷(今河北曲陽生產),偶爾也有汝瓷進獻。汝瓷中的精品「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到了宋徽宗時卻是「唯用汝器」了。何以如此?

北宋 汝窯天青釉盞托 一方面是因為宋徽宗篤通道教,汝瓷的天青色符合「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才藝俱佳的徽宗皇帝被汝瓷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所折服,在青瓷中選中了汝瓷。「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北宋汝窯青瓷丙蔡碟

另一方面,宋、金、遼之間戰火不斷,人民流離失所,為皇宮燒制定瓷,時斷時續,已不能滿足皇室需要,於是皇宮召集嚴和店和清涼寺的能工巧匠在汝州(今張公巷)建了一個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廠。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窯廠正式成立了。

北宋晚期 汝窯青釉花口溫碗,2001年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

07汝窯工匠哪裏去了?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朝廷當局再也顧不上把玩汝窯了,紛紛南逃。那場戰亂,給後世留下無盡的遺憾。窯工們匆匆熄滅了窯火,倉皇逃命。按理,戰亂平息後,他們應該回歸故裏,重開窯爐,可是奇怪,至今尚未見到一件金代特征的汝瓷。

北宋 汝窯青釉洗 國家博物館藏 從汝州地區的窯址考古可以發現,金代時,這裏只有一種「汝鈞」與官汝略為接近,但面貌巳大為不同,與其說接近官汝,不如說更像鈞瓷。很顯然,那批宋徽宗時生產汝瓷的窯工要麽已經作古,要麽已經落腳它處。

金代臨汝窯青釉膽式瓶 因為從上述其它同樣生產過貢瓷的窯場可以發現,這些窯場即使停燒貢瓷後,後續的民用產品依然保留了貢瓷的風範,產品固有特點並不會因為用途有所改變而突然消失,唯獨汝窯,竟消失得無影無蹤。

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北京故宮藏

在汝窯隱匿後不久,卻在遙遠的浙江杭州,突然出現一種與汝瓷面貌極其近似、而與歷史上的浙江瓷器反而很少有共同之處的窯器,它的名字叫修內司窯。內窯與汝窯還是有所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僅僅如父子、兄弟,外貌雖有不同,卻無法掩蓋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

南宋 修內司官窯粉青菱花式盤 當時人就已評價內窯「色好者與汝窯相類」。所以,應該決不僅僅是「襲故京遺制」,抑或是汝窯的那批工匠一起被宋朝皇帝帶到了江南,這就是為什麽內容在工藝上與汝窯如出一轍。

南宋 修內司官窯粉青菱花式盤局部

李苦禪先生就曾寫過:「天下博物館, 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也充分印證了汝窯在輝煌絢爛的制瓷史中獨領風騷的地位。 那麽,近百年來它在拍賣市場上表現的情況咋樣呢?答案是不超過十次。 對於瓷器收藏家來說,想擁有一般人終生只能仰視的熱點藏品,如元青花、明成化鬥彩、清三代琺瑯彩,只要財力雄厚,耐心期待,都還有機會購藏。但汝窯瓷器卻是難以企及的巔峰,它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夢中情人,是畢生的終極收藏。原因無它,一是因為它的超凡之美,二是因為它的稀少珍罕!而能參與拍賣交易的藏品更是寥若晨星。 1、北宋汝窯長頸賞瓶,EumorfoPoulos舊藏, 1940年5月28日由倫敦蘇富比售出,編號135,現為倫敦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藏品。

2、北宋汝窯水仙盆,原為日本安宅家族舊藏, 曾兩次被倫敦蘇富比拍賣,首次是1959年3月17日,編號26;第二次是1970年2月24日,編號1。口沿扣飾金屬,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安宅英一舊藏3、北宋汝窯圓筆洗,1980年4月15日由倫敦蘇富比拍出 ,編號140,原為香港收藏家羅桂祥基金舊藏,現藏於香港藝術館。

4、北宋汝窯圓洗,1982年6月15日倫敦蘇富比拍出 ,編號252,原藏台北鴻禧美術館,後為曹興誠收藏。

1979香港蘇富比拍品鴻禧美術館舊藏2017香港蘇富比拍品5、北宋汝窯盤,原為史帝芬·君尼庫克三世舊藏, 1992年12月3日紐約佳士得拍出,編號276,現被香港藏家區百齡收藏。

1992年紐約佳士得拍品成交價:154萬美元6、北宋汝窯盤,亦為史帝芬·君尼庫克三世舊藏, 2006年3月29日紐約佳士得拍出,編號401,直徑7.2厘米,似經過火燒,口沿殘損。

2006紐約佳士得拍品(口沿磨口,釉面疑似火燒)

7、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原為阿爾佛雷德·克拉克夫人舊藏, 2012年香港蘇富比拍賣,經34口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重新整理宋瓷世界拍賣紀錄。據說,這件汝窯洗被香港富豪劉鑾雄拍得,而且這件葵花洗跟大英博物館所藏的汝窯洗原來是一對。

8、北宋汝窯圓洗,原為曹興誠收藏, 2017年10月3日香港蘇富比拍賣,以2.6億港元的價格落槌,加上傭金共計2.94億港元,再次創造出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為亞洲私人收藏家競得。

大概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賣過一只,是一個很小的汝窯盤子,直徑8公分。這個盤子有點兒變形,當時沒燒好,有點兒擰著,北京話叫翹棱。估計燒出來以後,工匠一看不合格,順手就給扔到廢料堆裏掩埋了。由於盤子小,一個巧勁兒沒摔碎,很多年前出土後,就被人認出來了。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國,這個歪歪扭扭的小盤子當時賣了154萬美金。當時像今天特別值錢的元青花、清代粉彩、永宣青花等等,這些非常名貴的瓷器都賣不到這價錢。甚至現在賣到上億人民幣的琺瑯彩,當時也就賣個二三十萬美金,你想想汝窯的價錢。

到今天,世上有多少件汝窯呢? 當然,汝窯現在統計不是非常精確,因為有個別的汝窯在個人手裏。但是,能在市場得到藏家、行家公認,能在市場流通的汝窯瓷器少之又少。民間肯定是有汝窯瓷器的,但地下究竟有多少汝瓷,是個難解之謎。歷朝歷代蓋房子要破土,挖菜窖要破土,修戰壕要破土,現在修鐵路、建水庫、蓋高樓,更要動土。就會有一些汝瓷出土,斷斷續續,早一點晚一點的。現在被拍賣的就是那些出土的或者先出土再傳世的,可以肯定,民間汝瓷不僅有,而且還不會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