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始於熱愛,成自責任

2024-06-10收藏

一一記京東收藏家協會會員、古玉收藏家翟建軍

通訊員:靳士平

5月18日,正值「國際博物館日」,筆者拜訪了京東收藏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收藏家協會會員、古玉收藏家翟建軍。

走進開元珍翠樓,一派古色古香的玉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就是古玉收藏家翟建軍的收藏館。漢代青銅沁玉羊,紅山文化中期太陽神人像,唐代捧瓶仕女……上千件珍藏,奪人眼球,震撼人心。

因愛而收

翟建軍,1977年出生於河北省三河市農村。自幼聰明伶俐的他,就非常喜歡擺弄各種雕刻的小玩意兒,尤其對玉雕情有獨鐘。

翟建軍愛玉,勝過愛自己的眼睛。他畢業於保定工藝美術學校,入伍服役3年,經解放軍大學校鍛煉後,入職河北興達建工集團作設計工作。當他拿到第一個月的薪金的時候,就去逛古玩市場,凡是心愛的東西,他都不放過。以後,月月如此。

2002年,集團公司在京東燕郊施工,工地附近有一個古玩市場。他每天早、晚工余時間,都要到古玩市場蹓跶蹓跶,有心儀的就買上一兩件。久而久之,他宿舍裏的墻壁上、辦公桌上、床頭拒上、櫃櫥裏,擺滿了玉人、玉獸、玉球等各種小巧玲瓏的玉雕擺件、掛件、手把件。

一次逛古玩市場時,一個賣瓶瓶罐罐的攤位旁邊,放著一堆不大起眼的小玉雕件,無人問津。他蹲下來,有意無意地翻看了一遍,也覺得沒啥買頭。當他正要站起身來離開時,忽然看見一個小鳳凰樣,形似酒杯的玉件,拿起來不僅沈甸甸的覺得壓手,而且手感溫潤。他非常喜歡,就當作「玉雕酒杯」買了下來。

拿回家裏,他左右端詳,上下打量,仔細把玩。只見這「酒杯」約4厘來左右大小;活靈活現的鳳頭,展開的鳳尾形成一個圓形杯狀;表面青白青白的,翻過來再看底部,隱約有一絲絲翠青色。他越觀看越上眼,越把玩越喜歡,覺得這肯定不尋常。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把這「酒杯」帶到北京,請專家掌眼。俗話說「不驗不知道,一驗嚇一跳。」經專家鑒定,此為戰漢時期的和田玉翠青鳳爵,距今己有3000年左右的歷史,是傳世極少甚為罕見的古玉雕珍品。

偶得這一寶物,使翟建軍的收藏方向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此,他對古玉產生濃厚的興趣,重點轉向了古玉的收藏和研究。

漢代和田玉 雄霸天下

以學助藏

如果說收藏是翟建軍與生俱來的愛好,因愛而藏;如果說得到這件奇珍鳳爵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偶然所得;那麽,如何化偶然為必然,怎麽拿到由必然王國飛躍到自由王國的金鑰匙呢?知識,就是答案。

「知識就是力量。」在步入古玉收藏的行程中,翟建軍深感知識饋乏是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要踢開「攔路虎」,就必須加強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文化素質,增強內生動力。於是,他走上了一條以智識玉,以學助藏的道路。

翟建軍立誌讀萬卷書。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閱讀【中國玉器通史】【中國玉器投資與鑒藏】【中國古玩指南】等中國歷史、古玩文化、收藏等專業書籍。每天早起晚睡,如醉如癡地徜徉在書山文海之中。有不懂的地方,他就或翻閱【辭海】,或上網查詢。20多年如一日,從無間斷。

「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裏路。」他一有機會,就參加各類古玩展覽會、研討會、鑒定會,參觀各地的博物館、個人收藏館,向專家請教學習,與同行探討交流。

久而久之,他已成為飽學之士。伴隨著知識不斷豐富,眼力也隨之大長。以所藏和田玉「熊霸天下」為例,說是偶然,卻是必然。一年夏季,應同行好友之邀,他到西安考察研討,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學習,眼界大開。像每次外出考察學習都有所收獲和長進一樣,這一次他對高古、中古玉器又有了新的認知。在逛當地古玩市場時,他走進一家古玩店,與同行們邊看邊聊,不知不覺間眼前一亮,一件精巧的和田玉小熊映入眼簾 : 小熊背生雙翅,呈朱砂沁色,憨態可掬。觀其品相,由內向外犯油,通體秋葵色。行話說:「千年古玉變秋葵」「老玉如新必真品」。由此,他認定此小熊為距今3000年左右的漢代玉器精品,高高興興地淘得一寶。

他以為,所有收藏,看的見的是物件,是物件造型的外在之美;看不見的是其內在涵蘊的藝術造詣、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他收藏的古玉雕龍系列藏品,有稱之為「斧上有龍」距今7000年左右史前文化的玉斧,距今5000年左右紅山文化時期的「豬龍」,距今3600年左.右商周時期的「蟠龍」,距今3000年左右春秋戰國時期的「螭龍」,等等。時代不同,造型各異,但內涵始終如一。即:「中國龍!」

以藝養藏

眾所周知,古玩進入市場,有諸多限制;況且,收到好玩藝兒,翟建軍從不舍得出手。那麽,收藏上千件古玉珍品,靠什麽?翟建軍胸有成竹地說:「靠創業積累資金,以藝養藏。」

搞古玉收藏,只靠打工的薪金收入是遠遠不夠的。為此,他和妻子商量,決定自己創業,為收藏提供資金。

2013年,翟建軍與人合夥開辦了一家玉器加工⺁。他夫妻二人,憑借大學讀書時學到的美術和設計專業知識,以及業余學來的玉雕手藝,如魚得水。一件件玉雕工藝品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玉器加工廠辦得風聲水起。

後來,翟建軍和妻子又搞起葫蘆雕刻,首創範制壓花葫蘆,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造型精美,雕工細膩,神態各異的手工雕刻壓花葫蘆,深得人們喜愛,賣相非常好。

雖然有了玉器加工廠的分紅,加之做葫蘆雕刻的收入,可以為古玉收藏提供資金,但有的時候,自己看上的好物件兒,其藏家也舍不得出手。想到黃玉是自己收藏的空白,只好忍痛割愛,以藏品換藏品的方式,解決「可遇而不可求」的期冀。所得漢代黃和田玉羊,就是一例。

一次,見一藏友家多寶閣中陳列一件玉羊,其質地屬和田黃玉,通體甘黃,沁色自然,包漿光氣渾厚,高昂的頭顱,健碩的身軀,剛勁的四肢,雄健有力,霸氣十足。不覺心中怦然一動。想起行內流傳甚廣的「一紅二黃三墨四羊脂」的諺語,這不正是多年夢寐以求而從未見到過的寶貝嗎?於是,他以自己兩件藏品為代價,從朋友那裏交換到這件玉羊。他說:「收藏這行往往靠機遇和緣分,機會難得,一閃即逝。舍所愛換取最愛,值了!」

春秋戰國時期 蟠龍擺件

以藏養德

自古有「君子配玉」之說。

20多年收藏古玉的歷程,也是翟建軍受玉文化潤育的過程。伴隨著時間前進的腳步,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情愈發強烈,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敬畏感更加深沈,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更加迫切。

他的開元珍翠樓,收藏著上千件從高古到中古及明清時期的古玉珍品,還有現代玉雕工藝品和範制壓花葫蘆,就是一個小小的「博物館」。顧客到這裏,可購物,亦可參觀。無論是來買的,還是來看的,他都熱情接待,向客人耐心地介紹藏品,講述藏品內涵的文化,使人們感受玉之美、玉之德、玉之高貴,飽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餐。這樣,不僅留住了古玉器件,傳承了玉雕文化,而且使藏品活起來,永遠放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輝。

在三河七中教授葫蘆雕刻技藝

不僅如此,他還和妻子舒亞輝深入學校、社區等,宣傳玉雕文化,教授葫蘆雕刻技藝。在三河市第七中學、栲山小學等,常常看到他們的身影。

自2023年暑期開學始,翟建軍受聘三河市第七中學,宣傳非遺文化,免費教授葫蘆雕刻技藝。每周三下午,40多名愛好雕刻的學生,聚精會神地聽翟建軍講授葫蘆雕刻技藝,妻子舒亞輝手把手傳授技巧。使孩子們對葫蘆雕刻產生極大興趣,深深地愛上了範制壓花葫蘆這一非遺文化。每到周末,常有一些學生到開元珍翠樓來學習,夫妻倆都熱心接待,供用刀具,無償提供小葫蘆,毫無保留地耐心傳授用刀手法、雕刻技巧等。小小葫蘆,千奇百態,一刀一壓,凝聚他們夫妻倆不盡的心血。經過努力,學生們已初步掌握簡單的雕刻技術,能獨立完成一件作品。

「功不唐捐,玉汝於成。」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白付出,必然會像打磨璞玉一樣,如雕如刻,如琢如磨,使人獲得成功。翟建軍對古玉的熱愛與敬畏,對古玉的收藏與保護,以及他的努力與堅持,不正是一典型的範例嗎!

編輯:郭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