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至正之寶」權鈔錢背後的含義

2024-05-22收藏

元「至正之寶」權鈔錢,是罕見的中國古錢幣名譽品,也是權鈔錢中面值最大、中國行用方孔錢尺寸最大者,存世極稀,位列中國古泉五十名珍,歷來深受泉家青睞。那麽,大家知道「權鈔」是什麽意思嗎?

要知道,通常情況下,一枚錢幣是十分凸顯其鑄造時期的時代特征的,例如西漢初榆莢錢,宋朝年號錢,明清黃銅錢等,權鈔錢也有適合它發展的時代背景。

「至正之寶」權鈔錢為元朝發行的官方錢幣,而 元朝的貨幣機制繼承了宋、金二朝,當時的元朝政府十分青睞從宋朝時期誕生出來的紙幣(交子、會子),因為紙幣本身成本低,流通能力強,因此大力發行紙幣。

元代(1287-1294年)至元通行寶鈔貳貫

然而,眾所周知,一個政府的公信力和經濟儲備以及紙幣發行是否符合市場規律是紙幣價值能否保持合理的前提。但是,元朝統治者對於紙幣的發行毫無節制,不顧市場情況瘋狂發行紙幣;加之元末統治者的昏庸殘暴,導致各地農民起義四起,社會動蕩。因此,最後元朝的紙幣直線崩潰,朝廷的貨幣信用系統也隨之全面崩盤。

到了元順帝 (1333年—1370年在位)時期 ,元朝國內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通貨膨脹、黃河決堤、農民起義,導致這個時候元朝的紙幣已經成了廢紙。統治者為了維系正常的商業貿易,不得已重新調整貨幣政策,於是在至正年間(1341年—1368年) 發行了權鈔幣。

元順帝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元順帝於至元十年(1350)下詔,鑄造能夠與紙鈔並列的銅錢「以實鈔法」。初期鑄行「至正通寶」未能奏效,繼而,朝廷又於同年改鑄「至正之寶」權鈔錢。

至正通寶折二背二

「至正之寶」又稱至正權鈔,面文楷書直讀,背穿上「吉」字為紀鑄地,即吉安路治所廬陵(今江西吉安);穿右「權鈔」二字表明權實鈔法之用;穿左為紀值,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伍錢五種。其形制規範,鑄工精良,錢文真書,秀麗端莊,相傳為元末書法名家周伯琦所書。

元末書法名家周伯琦

「權意」意為權衡、衡量,鈔即鈔票,權鈔錢是指 能夠與鈔票相權的銅錢,在形制上屬於鑄造的銅錢,但實質上它能夠與官府的白銀進行直接的兌換,是另一種形式的兌換券。 簡單理解來說就算是把無價值的紙幣換成有價值的金屬貨幣,以此來意圖穩定局面。

鑄造好的權鈔幣體形厚重,制作精良,共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和伍錢總計五種,上面的文字據說是擅於篆隸真草的參知政事周伯琦寫的,字型看上去遒勁秀美。只不過這種錢的鑄造量非常稀少,位列50名珍之一,後背面的「吉」字有人猜測是代表吉祥,也有人猜測是代表江西的吉安。

吉安 文星塔

至正權鈔明確規定了銅錢與紙鈔之間的比值,按元代用鈔習慣,一貫為一兩,百文為一錢,十文為一分,最大幣值的「權鈔 伍錢」可折錢五百文,而最小幣值的「權鈔 伍分」則折錢五十文。

元代「至正之寶」背「吉 權鈔 伍分」

元代「至正之寶」背「吉 權鈔 壹錢」

元代「至正之寶」背「吉 權鈔 壹錢伍分」

元代「至正之寶」背「吉 權鈔 貳錢伍分」

元代「至正之寶」背「吉 權鈔 伍錢」

此類權鈔錢是一種虛值大錢,以本身有價值的金屬鑄幣,來權衡毫無價值的紙幣,可謂本末倒置,在中國貨幣史上絕無僅有,因屬地方性鑄幣,鑄量無多,行用未廣,故傳世稀少,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