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海南周刊 | 老馮和他的奇石館

2024-08-26收藏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通訊員 陳宇葉

中國人的想象力往往賦予物象本身之外的諸多解說。華夏石文化源遠流長,一方頑石,因其自然形態和天然紋路,也會被意象化或具象化地得到審美。2012年,中國觀賞石協會將每年的8月30日定為「全國賞石日」。

收藏奇石的人不少,但具備專業素養和能夠持之以恒的不多,現住澄邁的馮春光算一個,他浸潤其中已超過30年,甚至建立了一家小型的奇石館。作為海南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在8月23日啟幕的2024海南儋州「東坡杯」石展上,馮春光用天然玻璃隕石(雷公墨)組合的作品——【文房四寶·墨寶天成】,格外引人註目。

逢巖奇石館內的部份奇石藏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攝

與石為友 以石會友

初識馮春光是今年6月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在澄邁雷公島采訪之時,當時他正在沿海灘塗的亂石中尋覓奇石,手裏還拽著幾顆剛撿到的「雷公屎」「雷公米」,它們都是雷公墨,因體積較小而得名。與他同行的人都稱他「老馮」,並向他請教石頭的相關常識。

老馮是廣東茂名高州人,自稱是馮寶和冼夫人的後人,生於1960年的他,迄今有一半時間生活、工作在海南島,算得上是一名新海南人。

老馮1982年畢業於原廣西桂林冶金地質學院(今桂林理工大學)地質普查專業,此後曾在廣西德保銅礦和廣東茂名市化學制品總廠工作,1996年下海南,2001年在澄邁創辦塑膠薄膜廠。

「我小時候在家鄉聽老人講過流星的故事,說真有隕落的流星——‘天星屎’,意思是流星隕落後剩下的黑色石頭,也就是現在通稱的雷公墨。」老馮說,「工作多年後,1993年,得知母校的師兄們有人從事礦晶及觀賞石的收藏和商業活動,激發了自己的愛好,從此收藏奇石和雷公墨成了業余愛好,而且沈迷其中,可以說是一發不可收拾。」

老馮用雷公墨加工的雕刻小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攝

工作之余,老馮在家列根本待不住,總是邀上三五好友,往海南島的海邊或山裏跑。在澄邁、昌江、儋州等市縣的沿海區域,他常常會有驚喜和收獲,比如一些造型奇特的矽化木(木化石)、黃蠟石,當然少不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雷公墨;在文昌蓬萊,他意外發現了橄欖玄武巖及橄欖石結晶俘虜體;他也經常光顧海口曾經的東湖舊貨市場,在那裏交流到藏友的海南紅色珊瑚石標本……

老馮還將目光投向國內外。廣西桂林的海洋貝類化石、貴州的海洋動物糞便化石、雲南西雙版納的目擊隕石等,是他實地覓得或從石友那裏流轉過來的。為了豐富自己的奇石藏品種類,老馮還委托朋友或透過網絡,購買了多枚來自國外的鐵隕石、橄欖隕石、球粒隕石、碳質隕石等,其中一些蘋果綠色玻璃隕石,就來自捷克等國家。

2008年,老馮的木化石藏品【蛟龍出海迎奧運】在中國(昆明)東盟石文化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還有兩方雷公墨(玻璃隕石)獲國內石展金獎,越發增強了他繼續收藏的信心和決心。

老馮的木化石藏品【蛟龍出海迎奧運】2008年在昆明的一次石展上獲得了金獎。宋昌吉 攝

「奇石收藏20多年過程中,我運用自己的地質專業知識,將它們進行了分類,並標註了來源地點和獲得時間等資訊。其中巖石可分為三大類:火山巖、沈積巖和變質巖;此外,還有礦物晶體、化石、隕石,以及寶玉石等珍稀奇石。」老馮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藏品逐漸增多,家裏放不下了,需要一個更大的空間。」

2016年初,一次機緣巧合,老馮得知澄邁福山紅光農場內有一家準備裝修的咖啡館,因故無法繼續推進,便將那個面積約四百多平方米的毛坯房租了下來,建立了一座屬於自己的奇石館,名曰「逢巖」,將自己多年來收藏的500方奇石作品、約3000枚礦物標本、超萬枚玻璃隕石標本(其中珍稀藏品200多個,小精品難以計數),悉數陳列其中。

以館為平台 接四方石友

8月初,記者慕名前去參觀逢巖奇石館,只見簡陋的展館裏,展示著豐富的藏品,難能可貴的是,幾乎每一件或每一類展品旁邊,都附有或詳或略的介紹文字。

老馮說,起初他建奇石館只是想給自己的「寶貝」找個安身之所,同時作為個人喝茶、賞石的空間。隨著在當地有一定名氣,引起了澄邁縣教科局、科協、青少年活動中心的關註,不久便成為「澄邁縣科普教育示範基地」「澄邁縣青少年校外教育實踐基地」。

老馮的黃蠟石藏品【碩果】。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攝

後來,逢巖奇石館還接待了來自省內外的大批來賓,包括島內外的地質專家和賞石界人士、中小學生和親子活動團隊,以及定安、屯昌、文昌、三亞、白沙等市縣科協領導幹部。

再後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李捷博士、中國海洋大學童雲洪博士、中國地質大學肖龍教授、中山大學肖智勇教授、【礦物愛好者】主編劉新國、廣西隕石協會朱立新會長等專家、學者也陸續慕名來訪,鑒賞該館的雷公墨精品。老馮總是抓住每一次機會,虛心請教,接受建議。

訪客中,還有來自祖國另一個寶島的嘉賓。2019年3月18日,老馮接待台灣花蓮縣賞石協會的林展助會長一行,雙方進行了賞石交流活動,其樂融融。

逢巖奇石館還多次舉辦4·22「世界地球日」和8·30「全國賞石日」等主題活動。

今年8月上旬,老馮的奇石館又接待了中山大學行星科學夏令營的師生一行。

雷公墨也是寶石的一種,在逢巖奇石館,雷公墨展區上方墻上的一巨幅材料畫尤其顯眼,在以藍天白雲為背景的畫布上,密密地張貼著一粒粒小型的黑色雷公屎,仿佛墜落的流星。老馮將它命名為【一起去看流星雨】。老馮還精心打磨了不少雷公墨佩掛件或飾物,希望每一位心儀者或科普愛好者都能擁有一件。

馮春光收藏了大量的雷公墨。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耿 攝

收藏奇石,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譬如對石頭包括巖礦化石的理論基礎和鑒別能力,但老馮覺得還不夠,還要繼續學習。他曾參加上海隕石培訓班(主講老師是上海市礦物化石研究會邀請的歐陽自遠院士),還參加過觀賞石鑒評培訓班(由中國觀賞石協會壽嘉華會長主講),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奇石鑒賞水平。

「多年以來,我還陸續得到了國內著名地質學教授、中國觀賞石協會張家誌教授的業務指導和經驗傳授。」老馮說,「不得不說,這都得益於奇石館這個展示空間和交流平台。」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原礦產保護處處長何賢偉,多次存取過老馮的奇石館,鑒別過他的藏品,並交流雷公墨成因及其文化淵源。何賢偉認為,老馮所建的奇石館,在海南起步較早,藏品豐富,特色突出,富有鄉土氣息,特別是雷公墨收藏及其雕刻小品,兼收並蓄,精品眾多,堪稱海南民間翹楚。

(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