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

2023-12-13收藏

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於1970年出土於徐州土山漢墓,墓主為東漢某代彭城王。該墓雖早年被盜,但仍出土有銀縷玉衣及玉、銀、銅、漆器等精美隨葬品100余件。經過很長時間的歷史,硯台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而成為了集雕刻,繪畫於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物件。漢代出現了以松煙為主要原料的手工墨,同時又發明了紙,硯便花樣翻新起來,不但有石硯、瓦硯,而且出現了玉硯、陶硯、漆硯和青銅硯。它們或方形或圓形,或山形或龜形,有的還帶有三足。自此,硯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階段,制作工藝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現藏於南京博物院,不僅代表了漢代制硯的傑出成就,而且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

硯台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台不僅是文房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硯台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徐公硯、易水硯、松花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硯台是伴隨著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早出現的硯台是石硯。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於是硯台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銅硯、陶硯、銀硯、徐公硯、木胎漆砂硯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硯的出現。唐代是硯台的重要發展時期,出現了端石和歙石兩大硯材,明清時期制硯的材質更加豐富,出現了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等。木硯研究始於何時,沒有定論,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實際並不適宜做硯台,但文人的浪漫將這種大膽的嘗試,與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頗為精美的文房陳設品。

除石硯以外,中國還生產過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硯。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長25厘米、寬14.8厘米、通高10.2厘米,通體鎏金並鑲嵌紅珊瑚、青金石、綠松石。盒蓋與盒身以子母口相合,渾然一體為伏地神獸。首似龍形,雙目呈三角形,睜目凝視,兩眉突起,並飾雙角。伏地匍匐、咧嘴露齒,其下頜前伸,巧妙地構成貯水墨池。腹微鼓,扁平光滑的長方形石硯置身其中,石質為甘肅臨洮石,上置圓形研石一塊。尾卷曲藏腹下。背脊隆起,雙翼凸顯。背部中心設一橋鈕,可系繩,便於提揭。出土時,硯堂上尚有墨痕,證明其為墓主生前實用硯,而非陳設品或明器。

銅盒硯的整體形狀貌似蟾蜍,頭生雙角,身添羽翼,張牙瞪眸,四足蹲伏,是當時的吉祥神獸。秦漢以來,古人對蟾蜍頗為敬畏,認為是鎮兇邪、助長生的吉祥物。【太平禦覽】引【關中記】就記載說:「蟾蜍頭生角,得為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

東漢鎏金獸形銅盒硯,受漢代求仙思想的影響。據史書記載,漢朝自武帝開始迷信鬼神。漢武帝在求仙求長生方面的追求,甚至超過了秦始皇。上行下效之後,這股風氣也在民間傳播開來,人們爭相塑造神獸靈物,旨在辟邪降福。由於漢代求仙思想充斥著整個社會,人們企望成仙升天,故而給諸多祥瑞神獸添加上通天的雙翅,這裏的蟾蜍形盒硯亦不例外。

東漢鎏金獸形銅盒硯的另一個特點在於「鎏金」。【集韻·十八龍】有雲:「美金謂之鎏。」銅盒硯通體鎏金,光澤燦然,確實美輪美奐。鎏金,就是把金溶解於汞中,制成濃稠狀金汞,然後塗在銅器表面上,再經過烘烤,汞被蒸發,金便留在器物上,金光閃亮,華麗美觀。據介紹,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就創造了在銀器和青銅器上鎏金的技術。到了西漢之後,鎏金技術大量被用於銅器之上。

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可當之無愧地視為漢代制作工藝的至臻之作,又系考古發掘出土品,實為罕見的稀世文房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