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從宮廷走向民間,國寶「京」粹景泰藍風采依然不減

2023-12-07收藏

原標題【素描北京景泰藍】

景泰藍是北京所特有的一種工藝品。它富麗堂皇,珍貴典雅,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深受人們的喜愛。

景泰藍的歷史與工藝‍

景泰藍,即銅胎掐絲工琺藝瑯,俗名「琺藍力」「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形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誕生於北京,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因其在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年)最為盛行,且釉色多以藍色(孔雀藍和寶石藍)為主而得現名。曾是明清兩代宮廷中的專用物品。

金屬胎琺瑯器是以金屬制胎,用石英、長石為主要釉料燒成的五彩繽紛的琺瑯制品,按制造方法和工藝特點,可分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大類。

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是起線琺瑯的主要品種,起線琺瑯還包括鏨胎起線和稍後出現的錘鍱起線兩種。掐絲琺瑯和鏨胎起線琺瑯,大約在13世紀中葉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畫琺瑯,俗稱「洋瓷」,大約在17世紀初由歐洲傳入中國。這兩種不同特點的琺瑯制品傳入中國後,其技術也隨之為中國工匠所接受,並很快制作出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工藝品。他們用簡單的工具錘擊紫銅板制成胎型、手工掰絲掐成花卉等各種不同類別的圖案、用小鏟填充各種彩色釉料、用爐火將釉料燒結在掐好絲的銅胎上、用腳踏帶動輪軸轉動並手持沙石木炭磨光,在散布在京都和郊外的眾多的工藝作房裏,制胎、掐絲、點藍、磨光,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景泰藍的燦爛歷史文化。

景泰藍制品【孔雀壺】是建國以來景泰藍工藝的代表作之一

由於金屬胎琺瑯器制造工藝復雜,釉料配制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所以這種珍貴的琺瑯制品開始很長的時期主要在宮廷中制作,供皇帝及皇室享用、它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也有少量琺瑯器作為貴重禮物由皇帝恩賜給王公大臣,民間則很少流傳。景泰藍自元代末期問世以來,便深得皇家的青睞,器物古樸、典雅、色澤濃郁華麗,明清兩代琺瑯制品益加豐富多彩,成為帝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與清玩,尤其清朝乾隆年間更為盛行,各大宮殿都有陳設,以供使用和欣賞。

景泰藍工藝的藝術特點可用形、紋、色、光四字來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藍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這取決於制胎;還要有優美的裝飾花紋,這決定於掐絲;華麗的色彩決定於藍料的配制;輝煌的光澤完成於打磨和鍍金。所以,它是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專業技術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深刻文化內涵。是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景泰藍雖然是一個外來藝術,但經過元明清三朝皇家的推崇,再加上工匠的不懈努力,使它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但由於中國文人不推崇這種繁縟華麗的藝術,導致後人不大重視。景泰藍這朵奇葩,反而被西方人認可。

故宮歷代景泰藍傳世六珍之纏枝蓮紋直頸瓶

1904年,在美國芝加哥的世界博覽會上,景泰藍「寶鼎爐」獲得一等獎,後又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再獲一等獎。由此景泰藍在國際上聲譽大振。在西方人心目中,華美的景泰藍代表著中國燦爛的文明。

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中國成立後,景泰藍的發展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品種包括景泰藍和花絲景泰藍兩大類。其中景泰藍產品又分為金地景泰藍和藍地景泰藍兩大部份。花絲景泰藍又分為金地花絲、銀地花絲和藍地花絲景泰藍三大部份,同時花絲景泰藍裏還包括金地泡絲、銀地泡絲產品。景泰藍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已經成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和長久不衰的工藝品。全國收藏景泰藍最多的博物館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皇家禦用琺瑯器約六千余件,珍貴藏品,琳瑯滿目。現今民間亦流傳著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時的景泰藍珍品。

景泰藍集歷史、文化和傳統工藝於一身,風格造型優美典雅,色彩圖案華麗多姿,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及深刻的文化內涵,被稱為國寶「京」粹。景泰藍以其特異的造型、精美的制作、莊重的圖案、金碧輝煌的色彩而馳名中外,受到人們的贊譽。如今,保護和拯救這一國寶級工藝,刻不容緩,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經典景泰藍作品一覽

景泰藍制品【孔雀壺】‍

這件作品從造型、紋樣、色彩到加工都達到高潮的水平,是建國以來景泰藍工藝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美觀實用,壺的整體是由孔雀誇張變形而來,別致生動;壺嘴以孔雀的頭頸為原型,用傳統的魚鱗錦紋和創新的羽毛錦紋裝飾;荷葉形的壺口及壺蓋、底足上,都布滿美麗的裝飾,線條流暢,耐人尋味。尤為巧妙的是,頂端蓋鈕的造型是兩只金屬雕成的開屏狀小孔雀。彩釉以珊瑚紅為主調,襯以藍綠、黃金,色澤和諧統一。清新、典雅、華貴,充分顯示出中國景泰藍藝術的高超水平。

景泰藍傳世珍品掐絲琺瑯纏枝牡丹紋藏草瓶

該瓶為清代晚期景泰藍作品,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此瓶上用彩釉畫出的牡丹花,有很強的立體感,在我們的視覺中它是明顯凸起來的,有含粉帶脂、色彩香軟的感覺,實際上這是光反射的原因。纏枝牡丹紋是明清時期盛行的一種裝飾紋樣,畫面上牡丹枝莖纏繞,呈連續的波狀線,枝莖上填以花葉。纏枝牡丹,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此瓶通體以黃色彩釉為地,飾彩色纏枝雙犄牡丹花四朵,間飾紅蝙蝠。按中國吉祥寓意的習俗,蝠與「福、富」諧音,所以人們很早就喜愛把蝙蝠作為吉祥物用於裝飾藝術中。纏枝牡丹和蝙蝠繪在一起,寓意「洪福富貴,連綿不斷」。此瓶肩上盤有蟠龍兩條,是帝王威神的象征,也是宮廷禦用景泰藍琺瑯器的特征。

故宮歷代景泰藍傳世六珍之出戟花卉紋花觚

元·纏枝蓮紋鼎式爐‍

元代掐絲琺瑯器的代表作,清宮舊藏。通高28.4厘米,口徑17.1厘米,爐為圓形,雙沖耳,鼓腹,三圓柱形足,貌似銅鼎、樸實莊重,爐內建銅鍍金膽。爐腹上部以一道鍍金弦紋線將爐體圖案界為兩部份,線上部以綠色琺瑯為地,飾白菊紋12朵;線下部以藍色琺瑯為地,飾纏枝蓮花紋6朵。三足均以藍色琺瑯為地,飾彩色菊花紋。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元代掐絲琺瑯器的圖案裝飾多以盛開的纏枝蓮為主題紋飾,其特點是纏枝蓮花朵舒展飽滿,枝葉肥厚,並襯以小花苞。圖案布局疏朗,掐絲線條奔放有力。琺瑯質地細膩潔凈,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綠、絳黃等幾種顏色更為耀眼奪目,似用進口琺瑯釉料燒造。此爐是元代掐絲琺瑯器的代表作。

明·出戟花卉紋花觚

花觚分三段,撇口、束頸、圓腹、腹部出戟,圈足外撇。通體施藍色琺瑯釉為地,掐絲飾花,上繪五彩纏枝蓮紋,中托蓮花,其顏色對比強烈。花觚造型古樸優美,線條流暢。規矩大氣,賞心悅目,色彩絢麗。現收藏於北京觀復博物館。這件花觚為明代皇室書房陳設品,仿商周青銅器造型,色彩搭配素雅,屬明代皇家掐絲琺瑯文房插花具。早年流落海外,曾經被人改為台燈,為了走線,底部被打了一個眼兒。原本花觚的底部有「景泰年制」四字款,由於被鉆了一個眼兒,四個字裏有兩個字殘缺不全了。「景」和「制」是完整的,「泰」和「年」各缺了半個字。

清·天雞尊

清乾隆時期作品,通高18.9厘米,身長13.4厘米,口徑4.5厘米。天雞呈立身翹首狀,背負螭耳尊,雙翅揚起貼於尊身,足凳鏤空雙輪,長尾下垂內卷,尾羽內側立一銅鍍金小天雞。天雞胸前貼飾片狀彩雲,中間嵌長方形銅鍍金片,其上陰刻「乾隆年制」單行楷書款。整體以紅銅做胎體,掐絲花紋內填入琺瑯彩釉,露銅處鍍金。天雞身上隨形有羽毛狀飾紋,尊表面飾纏枝蓮紋。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天雞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神鳥由來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體形象的塑造則在清代乾隆朝才開始成熟。乾隆時期造辦處曾以不同的工藝制造天雞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該器形優美,形象生動,色彩富麗,鍍金輝煌,透露著一種神異之感,體現了乾隆時期琺瑯制作工藝的精湛水平。

故宮歷代景泰藍傳世六珍之勾蓮紋嵌石多穆壺

清·纏枝蓮紋多穆壺

清乾隆時期作品,通高53.4厘米,口徑10.4厘米,底徑14厘米。壺圓筒形狀,僧帽口,龍柄,龍流,蓋頂嵌珊瑚珠為紐。口沿、橫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寶石,整體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壺通體飾纏枝花卉紋,花朵大小有別,排列有序。足上嵌長方形銅鍍金片,上陰刻「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多穆即蒙語「奶茶」,多穆壺是蒙、藏少數民族盛裝水或酥油茶的器皿,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風情。清代滿族亦以此盛裝奶茶,乾隆年間曾以多種工藝進行仿制,有瓷、銀、漆器等質地,但在裝飾上又融進了漢文化的元素,因此粗獷、柔美兼具,一般都制作得十分考究。

清·獸面紋提梁卣‍

清乾隆造辦處琺瑯作造。通高26.5厘米,口徑10.2-13.2厘米,卣扁圓腹,器身上斂下闊,有蓋,方提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飾一條銅鍍金回紋帶,界出頸、腹兩部份圖案。頸部正、背面中心飾獸面,兩旁配飛鳳;腹部飾雙鳳相向飛舞。蓋面飾4條螭紋。足內光素鍍金,中心鏨陽文楷書「乾隆年制」四字雙行款。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卣為商代盛酒器。此卣造型仿古青銅器,制作精美,工藝細致,無論掐絲、釉色還是磨工、鍍金等,都足以反映出清中期掐絲琺瑯工藝水平之精湛。

明·纏枝蓮紋直徑瓶

明宣德時期作品。清宮舊藏,高22厘米,口徑2.9厘米,足徑9厘米。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通體以淺色琺瑯為地,飾掐絲填紅、寶石藍、黃、白等色琺瑯釉的纏枝蓮花紋。足內鐫刻楷書「宣德年制」四字款。造型莊重,琺瑯釉質細膩,色彩純正。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張同祿大師的景泰藍作品清逸新穎﹑超凡脫俗﹑題材廣泛﹑造型多姿多彩,他以奇妙的構思﹑和諧的釉彩變化不斷地超越傳統,使作品風格古雅而又富於時代韻味,並以新穎俏麗、細膩華美、古樸典雅、富麗堂皇及強烈的時代感形成了自己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自成一派,人稱「琺瑯張」。

張同祿大師在匠心傳承六十年的景泰藍藝術生涯中,立足傳承、廣博眾彩、虛心學習、刻苦鉆研,繼承和發展了景泰藍藝術,是景泰藍行業中是唯一全面掌握創作設計、全部景泰藍制作工藝技藝的大師,他能夠將各種傳統美術技法及其姐妹藝術之精髓融匯在作品中,賦予了景泰藍藝術這一支民族之花、國之瑰寶以新的孔雀壺的造型打破了傳統造型的特點,以壺的形式表現出!此件孔雀壺的造型打破了傳統造型的特點,以壺的形式表現出俏麗的孔宙亭亭玉立的優美姿態。壺把作為孔雀尾的造型舒展,和諧與壺身,孔雀頭融合起來渾然一體,渾然一體,頂蓋部位,設計成一只開屏的孔雀,更加襯托出整個作品的細膩、精致、和諧的韻味。

作者丨付順利

【文章來源:【北京紀事】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