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正選極罕之戰國【兩甾·特大型大孔圜錢】暨鑒賞

2024-05-14收藏

正選兩甾大孔圜 三相一材證真珍

甾,又名「兩錙」,譜載其乃戰國中晚期秦國所鑄之圓形方孔錢,稱「圓錢」。其面無廓和有廓兩種,青銅質地,遺存不豐。據有考「兩甾」錢鑄於秦昭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至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之間。一說其「鑄主」為穰侯魏冉、涇陽君公子市;「鑄地」在穰城(今河南南陽);流通於魏冉和公子市的封地,僅少數流通到域外。此外亦有另說鑄主鑄地,然其總的鑄期基本不變。

由於「兩甾」即是「半兩」之意,因此,其發現亦早。其中在南宋洪遵【泉誌】一書即有引敦素曰:「微有外輪,背面無好郭。其文篆書,右曰兩,左曰甾,形質大抵似半兩,制作古異,源流莫知。」清初尚齡【吉金所見錄】:「今按甾即籀文錙字省去‘钅’旁,說文六銖為錙,二十四銖為一兩,今曰兩錙即半兩也。」

根據上述言論,「兩甾」錢似為「半兩」錢的前身,不管其鑄主是誰,其鑄期都是在戰國中晚期(包括戰國秦)。而我們知道,圓錢也是出現於戰國中晚期,其與圜錢一樣也是中國錢幣制式由布、刀幣向方孔錢過渡時期是產物,換言之,圜錢和圓錢是同期的產物。在這樣一個幣形幣制處於變化不定的時期中,在圜錢制式上出現「兩甾」銘文,也就可以理解了。

愚在經年的獵泉過程中,十分有幸地獵獲到了一品「兩甾」特大型大孔圜錢,其三相一材,可言開門,難以否定。迄今為止,無論真假,皆未見有公開披露或展示,可以說是極罕見之品。時至今日,不再秘藏,特將其帳中點選出列,拍照亮相,正選公展鑒賞於此,以實物而實證,以宣泉界泉好矣。

首識書相。 清晰可識,本品面文「兩甾」二字,篆書書體,右左橫讀,面背無廓。可見其字筆劃纖細而規則,書相端正規矩,「雙人兩」風格與同期「半兩」錢文相同。其字形大小適中,筆劃流暢,橫直豎立,布局協調。無需贅述,品文識書,本品書相可謂古樸端正,凸顯官爐出品之貌相,偽所難及,其門得開,難有二話。

次觀鑄相。 輾轉本品,可見其鑄制規整有加,直徑約為54.68毫米,重約29.10克,中心開大孔,整體呈環狀,厚薄適中,屬於特大型出號大錢形制,之前未見披露。續可見其面背皆無廓,斜邊緣,面小背大,穿孔邊可見斜入,面大背小,外圓內圓規矩,穿輪皆為幹凈,典型的官鑄正品圜錢之鑄相特征。再觀其文字,筆劃無粘連,筆劃纖細渾圓,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處。如此,觀鑄識體,無需再表,本品之鑄相可實證乃其時官爐出品,偽不可及,其門再開,無話可說。

再察銹相。 展目本品,可見其鮮明的老生坑銹相,出於上世紀陜晉坑口,時間已久漸呈熟相。然,仍可見些許綠銹點染附著,紅斑嶄露,銹色純真無邪,深淺相間,皮殼包漿更是疊嶂,富有層次。試其銹痂皮殼,老而彌堅,可抗刃擊。整體銹相察之,老氣橫秋之貌相極為自然而一眼可感。復察材質,青銅質地無疑,銅色老舊感十足。諸般特征,天下之偽蓋不可得。至此,無需贅述,辯銹識漿,本品銹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其門洞開,至真耄耋,可謂不在話下矣。

如是,一番鑒賞審視,此枚「兩甾·特大型大孔圜錢」,三相一材,開門見山,過關斬將,正是難以置疑的到代之品。它的存世,可以讓我們透過實物,去一進步研究探索和認識戰國中晚期的鑄幣情況,具有不小的意義和價值。當然,由於其存世發現極罕,這裏也是正選,雖然其仍可進一步研考認識,然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更加值得善藏珍惜矣。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