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保利拍賣中國古董珍玩部近十數年經手的精美玉器,玉雕佳作。

2024-09-12收藏

【禮記·玉藻】有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詩經】亦有雲:「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古人崇尚玉,故漢時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釋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自上古時期到現今,玉石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重要性無可比擬。戰國時期,藺相如為趙國取回國之重寶和氏璧,後來, 秦漢時期禮制日趨完善,玉石從此成為社會身份、官職高低的標誌。直至清代乾隆帝一朝,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打通了新疆的玉路,源源不斷的玉料從新疆運往北京,在帝王的直接參與指揮下,宮廷造辦處及蘇州、揚州的能工巧匠,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玉器無論從玉料、設計、數量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形成了至今難以超越的「乾隆工」玉器制作,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在【清高宗禦制詩】中可見數百余首對玉器吟詠的詩文,在「愛玉成癡」的乾隆帝心中,玉不僅是君子五德,還可棐幾陪清供,興懷靜賞餘。是次為廣大藏家呈現保利拍賣中國古董珍玩部近十數年經手的精美玉器,文中匯集了諸多珍稀奪目的玉雕佳作。同時,希望能與更多藏友相聚相識,美美與共。

白 玉 WHITE JADE

北京保利2013秋拍 編號6178

清乾隆 白玉盤龍十二章圭璧(原配鏨胎琺瑯座)

L:28 cm

備註:

1.美國木材大亨托瑪斯·巴洛·沃克的舊藏,Thomas Barlow Walker(1840-1928);

2.北京瀚海2010.12.11,Lot2303

成交價:RMB 15,525,000

這件清乾隆時期的白玉盤龍圭璧,溫和潤澤,宛若凝脂,玉色冰潔無暇,純凈清冽,僅局部有俏色。該器造型生動,頗具動感,展現出蛟龍出海、升入碧空的壯闊場景,環境烘托細致入微,細節表現精煉傳神,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此件取材精良,體量巨大,整體雕琢,一氣呵成,采用圓雕及淺浮雕工藝完美地將玉璧、玉圭結合在一起,精雕細琢,搭配完美,頗有藝術靈感,配以銅鏨胎琺瑯底座表現波濤翻湧的海浪,更能烘托出海蛟龍盤旋於與玉圭之上的磅礴氣勢,意境恢宏,儒雅大氣,充分體現王者風範。器身背面淺浮雕十二章紋,兩兩對應,由右而左、由上而下依次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彜、藻、火、粉米、黼、黻等,技法純熟,細膩精致,這一巧妙的設計暗合蛟龍、玉圭、玉璧所蘊含的文化寓意。整件器物飽滿充盈,極富美感和活力,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既有個性出彩之處,又蘊藏傳統文化之精髓,可謂是匠心獨運,巧奪天工,風格優雅,工藝繁復,打磨拋光精細,雕工亦精細傳神,大處利落痛快,小處精妙傳神,外形優美精致,線條婉轉流暢,頗見深厚之功力,輔以上等材質,使得該器物在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上更勝一乘,值得用心收藏。另清代宮廷中的陳設玉器多配有精美的器座,紋飾與主器物相互呼應,材質以木質最為常見,銅制者較少,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肉形石,即配有銅鎏金底座,而這件底座為銅鏨胎琺瑯材質,更為罕見,可見級別之高。

北京保利2010春拍 編號4180

清乾隆 白玉八吉祥蓋盒一對 連鎏金琺瑯座一對

D:17 cm

成交價:RMB 6,720,000

在中國歷代君王的皇宮內,玉器一直是帝王之家的宮廷用玉,它一方面是皇帝、後妃們日常生活所需及品鑒賞玩之物,另一方面也是皇室祭祀祖先舉行盛大法事的祭器,其高貴的地位、顯赫的聲望,絕非其他任何器物可比。正是由於玉器在宮中的這種特殊性,所以帝王的審美、喜好以及帝王的宗教信仰,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其發展。

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宗教題材一直是其裝飾中的一個重要題材,主要為佛教、道教以及伊斯蘭教的內容。它透過宗教人物題材、宗教紋飾、宗教法器來表現,它的發展基本上與宗教在中國的發展與傳播同步。當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發展到一個極端時期,特別是明清時期,當帝王的意誌成為國家的意誌時,玉器上的宗教題材,實際上就是帝王宗教思想的表現,亦如此品所雕之八吉祥紋。

八吉祥乃為西藏藏傳佛教八寶,北京雍和宮法物既明冊曰:「法螺,佛說具菩薩果妙音吉祥之謂;法輪,佛說大法圓轉萬劫不息之謂;寶傘,佛說張弛自如曲覆眾生之謂;白蓋,佛說偏覆三千凈一切藥之謂;蓮花,佛說出五濁世無所染著之謂;寶瓶,佛說福智圓滿具完無漏之謂;金魚,佛說堅固活潑解脫壞劫之謂;盤長,佛說回環貫徹一切通明之謂」。明清瓷器之上多以八吉祥為飾,而體現在玉蓋盒之上,尚屬罕見。

蓋盒以白玉為質,溫潤致密,其由蓋及盒身組成,子母口,扣合嚴密,呈扁鼓形,底承矮圈足。器表滿雕紋飾,中間圓形開光內雕以八瓣蓮花紋為中心,環繞八個如意雲頭紋一周,其間琢小圈點;開光外淺浮雕八吉祥紋,由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八種吉祥物組成,布局規整,刀功細膩,精美絕倫。其下為一圓形高台,為銅胎鎏金掐絲琺瑯,圓托與底座間以六龍形豎架支撐,底座上飾孔雀藍彩,中嵌一圓雕獸形白玉鈕,並鑲綠松石組成蓮花瓣紋繞飾一周,表面鏨刻卷草紋,下承六個如意雲頭形足。其雕工之細膩精湛、紋飾之富麗華美,與白玉如脂、雕飾雅致的蓋盒相稱相得彰宜,兩種不同的美碰撞出燦爛的火花,是為清代中期工藝雕造的傑出成就,頗為出彩。且該盒材質精良,琢工精細,為典型的乾隆宮廷玉作。

北京保利2010春拍 編號4323

清乾隆 白玉圓形插牌連碧玉座

H:31 cm

來源:"A splendid Collection of Antique Chinese Nephrite carvings" Manheim Galleries, New Orleans, Louisiana USA

成交價:RMB 8,736,000

此插屏為圓形,下承碧玉座,屏面以白玉制成,此玉質潤而膩,色純則雅,雙面均有雕工。其一面運用高浮雕技法雕刻山水、人物、樓台亭閣、古樹蒼松等圖案,頂部高山行雲,於前屏統一,而庭院內太湖石、圍墻、台閣等園林建築,湧現眼前。所雕三人神形各異,或捧花、或負物、或回首、或前行,屏右下雕一仙鶴斂翼停立,使此屏面更加靈動而富有生機。整幅畫面內容豐滿,構圖布局要妙,剛柔相濟,虛實相合,層次感強。另一面巧雕花石,一株水仙迎風搖曳,其葉姿秀美,花香濃郁,亭亭玉立,不愧有「淩波仙子」之雅號,屏面留下大片空白,可資後人題詠。

此品玉質瑩潤細潔,細膩光潤,所雕山水人物、樹木花石構圖如畫,清新古雅,畫面層次分明,線條清晰俐落,雕琢技藝高超,工藝細致生動,刀法細勁遒婉,且玉屏多以木質底座承之,此件卻以上好的碧玉雕座,十分罕見,尤顯珍貴,當為一件清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所為的精細高檔之陳設品。

北京保利2019秋拍 編號5709

清乾隆 白玉高士雅集圖大山子

H:29 cm,W:31 cm,重:21.5 kg

出版:楊伯達主編,【清玉掇英】,懷德堂舊藏,頁114-115

成交價:RMB 8,625,000

本品玉山色青,中部玉質純正,玉坯下平上銳,宛如漢武梁祠的一面山墻石壁。周作群山環抱,松柏成蔭,羊腸曲徑,逶迤可登。是蘭亭?亦或香山?任賞家遐想。可見諸耆老雅集,書詩、品茗、獨吟、對談,各隨其宜,聚散有序,憩動有方,是五友?還是九老?亦任識者命題。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裏,陶冶性情,豈不悠哉!真可謂人生之一樂。玉人在藝術處理上采取現實主義手法,人與山的關系既自然而又和諧,富有宋畫遺意,碾工細膩精到,頗有筆情墨趣,堪稱為一幅不可多得的、立體的文人雅集圖。本品所用鏤雕工藝之精湛,可與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乾隆 會昌九老圖玉山」相媲美,加之體量巨大實屬少見。

清乾隆時,經濟與文化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宮廷玉器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新疆玉料大量進入宮廷,解決了長期阻礙玉器發展的原料問題,從而宮廷制玉進入異常繁榮時期。玉制文房用具品種多,制作精細,深受帝王喜愛。乾隆皇帝深受宋以來文人「尚古」觀念影響,素以風雅自許,對玉器尤其喜愛,品味偏重古樸文雅。

北京保利2016秋拍 編號5169

清乾隆 白玉雕禦制古佛像贊山子

H:15 cm

備註:法國藏家舊藏

成交價:RMB 5,635,000

宋代以來,士大夫喜將玉料加工成山川形狀,作為文房陳設之清玩雅物,清代此風更盛,且選料之優、工藝之境、題材之豐富皆勝於前代。尤其乾隆皇帝崇信佛教,在紫禁城內頻繁興辦佛事,以中正殿念經處和造辦處為首的各類內府機構制造了大量佛像、法物及神佛圖畫,且皇帝本人也經常寫經誦佛,禦制詩文中也屢見敬佛之作,內府玉器雖也多神佛題材,故宮博物院至今仍存有多件佛像玉山子。

這件清乾隆白玉禦制古佛像贊山子,用整塊上品和田籽料隨形琢磨而成,玉質滋潤細膩,光澤悅目,表面保留少量焦糖色玉皮,更添天然之趣。正面挖鑿成洞隙形狀,藤蘿披拂清幽宜人。佛陀安坐之處洞窟形如佛龕,身後七葉菩提樹狀若華蓋,既莊嚴殊勝,又覺自然天成。佛陀在洞中樹下結跏趺坐,身披僧祇支,雙手結印,神態安定,雙目低垂嘴角含笑,顯得無比慈悲祥和。雕工細膩入微,山石的層叠變化,藤蘿的蜿蜒盤旋,一草一木一石一葉都精致不茍。同時經營布置極為得法,繁簡合度,山洞之外的部位僅略加琢磨,以數道陰線刻體現山石質感,無一處潦草妄下,亦無一處堆砌贅余。既生動地傳達了佛陀冥思修行的莊嚴景象,又恰當的保留的玉石天然溫潤的特質,絕非俗工所能為。左側山壁上刻有禦制古佛像贊一篇,其文曰:「嵌巖之中,盤膝盎背。天上天下,獨尊無對。有說無說,二鐵圍山。黙然趺坐。莫認不言。偏袒右肩,法輪在手。三乗四諦,轉盡奚有。水澄於江,月印於天。像即非像,法爾如然。」此文見於乾隆禦制文初集卷三十,題為「仿蘇漢臣古佛像贊」。可知此贊原為題內府書畫所作,後又鐫刻於內府玉器之上,亦可推知這件玉山子應是以宋代名家蘇漢臣的佳作為粉本,脫胎巨跡,自然氣度不凡。更兼乾隆時內府富有玉料,能工巧匠雲集,故能成此絕品之作。

北京保利2018春拍 編號5181

清乾隆 青白玉淺刻填金乾隆禦筆「玉杯記」玉冊八片

W:9.5 cm,L:24 cm

備註:北美藏家舊藏

成交價:RMB 5,290,000

玉杯有鼌其采,紺其色,而璘璘其文者。驟視之,若土華剝蝕,炎劉以上物也。撫之留手餰□非內,出以視玉工姚宗仁,曰:「嘻小人之祖所為也。世其業,故識之。」然則今之偽為漢玉者多矣,胡不與此同?曰:「安能同哉!昔者小人之父授淳煉之法,曰:‘鐘氏染羽尚以三月,而況玉哉!’染玉之法,取器之紕颣且惌者,時以夏取熱潤也,熾以夜陰沈而陽浮也,無貴無瑕,謂其堅完難致入也,乃取金剛鉆如鐘乳者,密施如蜂蠆,而以琥珀滋塗而漬之,其於火也!勿烈勿熄,夜以繼日,必經年而後業成!今之偽為者,知此法已鮮矣。其知此法,既以欲速而不能待,人之亟購者又以欲速而毋容 待,則與圬者圬墻又何以殊哉?故不此若也」。宗仁雖玉工,常以藝事咨之,輒有近理之談。夫圬者梓人雖賤役,其事有足稱,其言有足警,不妨為立傳,而況執藝以諫者,古典所不廢,茲故櫽括其言而記之。

——【玉杯記】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此件為清乾隆時期所制的禦筆「玉杯記」玉冊中的八片,其為青白玉質。玉冊頭尾刻雙龍戲珠,其所刻五爪龍紋,龍行於雲間,雙目有神,氣勢獨具,身下波濤洶湧。其余玉片正反均工,淺刻填金禦制詩文。按其邊沿所刻的序號,「三」「七」遺失。

玉冊,亦稱玉策,為古代用玉版制作之冊書。帝王用玉冊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冊文,亦用於冊命太子及後妃,亦用作刻寫古代皇族族譜。文獻中對玉冊有一些記載,如【宋史·輿服誌六】載:「冊制,用瑉玉簡,長一尺二寸,闊一寸二分。」【晉書·元帝紀】曰:「玉時有玉冊,見於臨安。」又有左思【魏都賦】雲:「窺玉冊於金滕,圖案錄於石室。」

乾隆帝在國泰民安的社會條件下,在忙於處理全國軍政大事之余暇還抽空賦詩作畫、賞閱古玩以陶冶心性。他一生共寫下八百余篇考辨古玉評議蘇玉的詩文,其中一篇禦制文【玉杯記】成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其觀賞玉杯辨別真偽的記錄,也是後人研究乾隆帝古玉辨偽方法的寶貴資料。除本品外,兩岸故宮博物院皆有刻有「玉杯記」的藏品,可見乾隆帝對其的重視。

黃 玉 YELLOW JADE

北京保利2011秋拍 編號5014

清乾隆 黃玉高士小山子

H:9 cm

來源:倫敦蘇富比2007.5.16,Lot66

成交價:RMB 2,990,000

此件黃玉山子之山石如同斧劈刀斫而成,一位長衫文士,面山而立,左手背於身後,長袖飄飄,右手持筆,在山壁上題寫,此文士細眉細目,直鼻方口,面帶微笑,發絲梳理的一絲不亂,一綹長髯飄灑胸前,一小童背山捧物侍立身旁,側頭觀看主人奮筆疾書。本品用上等黃玉雕成,玉質細膩,玉色純凈,光澤瑩潤,凝如油脂,雕刻刀法嫻熟,運刀技藝高超,山石雕刻得有如壁立萬仞的懸崖,巖石形狀變化多端,頗具繪畫中「斧劈皴」意。人物則雕琢得栩栩如生,神情、發絲、衣角刻畫入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此山子從用料到做工都堪稱上品。此種山石的作法多見於清代雍正時期的繪畫中,在雕刻作品中可參見故宮所藏乾隆六年制作的楊維占雕沈香木香山九老。因此,推斷此件山子應為乾隆朝早期作品。

北京保利2011秋拍 編號5018

清乾隆 黃玉仿古龍紋佩

W:12.5 cm

來源:英國占士 · 甘特上尉(Captain James Gunter)舊藏

成交價:RMB 9,775,000

本品以黃玉雕成,玉質極佳,玉色純凈,瑩潤如脂。雕作環形獨角夔龍,雙面浮雕,紋飾相同。夔龍蠶眉珠目,高額長吻,獠牙外露,吻部接尾,獨角彎曲向前,龍鱗抽象成一排月牙形凸起,龍身內側裝飾渦紋,背部出戟,龍尾向外卷曲分叉。此龍造型仿古,與新石器時代中國北方著名的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類似,遍體裝飾紋樣仿自商周玉龍。清代宮廷的仿古玉器雖多,但其中黃玉質地者並不多見,此佩所用玉料極佳,造型優美大氣,雕工精絕,刀刀精到,實為宮廷仿古玉中的珍品。

北京保利2011春拍 編號7446

清 黃玉馬上翻身

L:6.7 cm

出版:【山水堂藏玉——形神兼備】圖222

展覽:「台灣山水堂藏玉特展」,天津博物館,2005年

成交價:RMB 920,000

青黃玉帶有赭黃色璞皮,立體圓雕一匹寫實的馬,倒在地上翻滾,昂首張口嘶叫,身軀壯碩,肌肉強健,肌理分明,四足曲收於腹上,馬尾倦收於兩後腿中,並以短陰線飾馬頸鬃紋及馬尾毛紋,馬身上色澤自然,各部肌肉強健,比例均勻,清晰分明,造型逗趣可愛,生動寫實,表現出動物天生的本性,似稚童天真無邪。本器亦可寓喻「馬到成功」或「馬上翻身」。

碧 玉 GREEN JADE

北京保利2010秋拍 編號4470

清乾隆 碧玉雕山石龕無量壽佛坐像

H:29 cm

來源:

1.徐展堂「在望山莊」舊藏;

2.倫敦蘇富比1996.12.17,Lot275(封面),帶原配楠木座

成交價:RMB 14,560,000

此件作品由上等碧玉雕成,呈青綠色,據【西域圖誌】載:「準葛爾部玉名哈司,色多青碧,不如和闐遠甚」。乾隆中期以後,碧玉才成為宮中普遍使用,加之清宮造辦處玉作工匠均為精挑細選的琢玉高手,故彼時玉質好、制作精美的玉器陡然增多,此山石龕無量壽佛佛坐像即屬其中佳作。本品由整塊碧玉雕琢而成,營造出無量壽佛端坐於山石龕中之景,其神情安然,平靜而祥和。藝匠采用鏤雕、浮雕及陰線刻等不同手法,表現出山石的氣勢雄偉、頑石環生,並巧妙地利用玉器本身的綹紋表現佛龕山石的天然景色和深淺層次。山石龕上雕有古木蒼松及棕櫚樹,均為寺院壁畫和石窟中常常出現之物。所雕山石嶙峋,危峰兀立,匠師多使用透雕之技,使其玲瓏剔透、通明奇巧,增加整件作品的靈動性。從背面觀看,則山峰重疊,淺雕、深透等多種雕刻手法使得作品渾然一體,顯示了匠師嫻熟而洗練的工藝,及極高的藝術造詣。

清朝皇室多崇信佛教,【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中有大量的玉器、漆器及金銀器用來禮佛、拜佛。此件所雕無量壽佛坐於鑿空的石龕中,頭戴五葉冠,耳垂達肩,兩頰豐滿,雙瞼微垂,兩唇閉合,似為入定狀態;身形端直,小腹微收,富有彈性,身著漢族廣袖寬袍;右手扶膝,左手持寶瓶,雙腿坐姿與地藏菩薩相似,具有較重的西域氣息。細觀其面部造型,為典型的清乾隆時期宮廷造像風格,與同期存世的瓷塑、玉雕佛像等頗為相似,可見一斑,體現了彼時造辦處對佛像樣式極佳的把握能力。且佛龕內部循石開鑿,正框裝飾卷雲紋,溶洞圓潤光滑,力求逼真。此件作品整體造型端莊,線條流暢而富匠心,工藝精致,細部處理一絲不茍,品相一流,代表乾隆時期玉雕的最高水平。

北京保利2009秋拍 編號2088

清乾隆 碧玉禦制【石室藏書】筆筒

「乾隆年制」款

H:16.3 cm,D:14.3 cm

來源:

1.Collection of Richard J. Salisbury

2.Collection of Mrs. A. Hamilton Rice

3.1970年11月24日紐約蘇富比編號20售出

成交價:RMB 6,720,000

在乾隆作皇帝與太上皇的六十四年中,光是作與玉有關的禦題詩篇就有近千首之多,可見乾隆皇帝對玉器的熱愛幾乎已達「癡迷」的境界,故乾隆年間所制作的玉器比任何朝代都多,時至今日還能看到少數流散在國內外博物館或私人藏家手中的珍貴乾隆朝玉器。

如本品清乾隆禦制【石室藏書】碧玉筆筒就是一例,筆筒為碧玉質,使用整塊玉雕琢而成,圓筒形、厚實、圓口,以深雕及陰雕而成,雕琢層次分明、布局古樸典雅、不帶俗氣。在器壁上,玉匠運用多層次浮雕技法,巧妙的完成繁密的構圖,將浮雲、山石、樹木、人物穿插其間,筆筒正前方雕刻「石室藏書」四字,代表整個筆筒的故事涵義,筆筒左下角有二個書僮,前者背著書,而後者卻用挑的,再往前看,三棵古松立於山丘上,旁邊又有一書僮挑著書籍往前走,接著在筆筒後方是一間堆滿書籍的石室,五位可愛的書僮小心翼翼的將放在幾案上珍貴書冊搬運藏於石室中,此筆筒共雕琢了十一位可愛的書僮,神態動作生動自然,此種多層次浮雕法應是承襲於明朝竹雕風格。

根據清宮檔案記錄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皇帝在為「石室藏書圖」筆筒題詩時,曾大力贊揚「此器作石室藏書圖,刻鏤而不傷古雅,可供文房之玩」,可見乾隆對此類題材之推崇。

此筆筒所用玉材為典型的清代中期宮廷制玉采用的新疆和闐碧玉玉料,其特點為玉料中間夾雜有顏色較淺的「青玉斑」和顏色翠綠的「銅銹斑」。雖有瑕斑,但經由雕玉高手運用高招的巧妙構思、與不可思議的智慧精心布局,反將玉材的缺點轉雕成如國畫般令人讚嘆的秋意畫面,此等巧思運用及巧奪天工的雕工,非造辦處頂尖雕玉高手莫辦。器壁上方雕琢隸書「石室藏書」四字,「石室」一辭,語出【左傳】莊公十四年,杜預註,可解釋為藏圖書檔案之室。又有一說,石室是為古代文人不能為朝廷所用時,或是在亂世中隱世於山林之中著書論述之用。「二酉」指大、小酉山,【元和郡縣圖誌】:「大酉山有洞名大酉洞,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書千卷,舊雲秦人避地隱學於此。」

翡 翠 JADEITE

北京保利2012秋拍 編號5710

清乾隆 禦制翡翠雕辟邪水丞

「乾隆年制」款

L:38.2 cm

著錄:1914年編訂完成的J.P.Morgan官方資產名錄

備註:

1. J. Pierpont Morgan.(1837-1913);

2. J. Pierpont Morgan Jr.(1867-1943);

3. Walter Page(J. Pierpont Morgan Jr.'s great-grandson);

4. 附國家珠寶玉石質素監督檢測中心證書;

5.美國寶石學院(GIA)證書

成交價:RMB 49,450,000

此件辟邪造型生動,形神兼備,外形仿漢,同時又得六朝石雕辟邪之神髓。昂首作伏臥狀,背部脊線隆起,長尾上卷高揚;口鼻部突出,腮部圓潤,口微閉,唇廓隆起,口角上揚,頷下有須,鼻呈如意雲頭狀;眼窩深陷,眉突出如臥蠶,雙目圓凸,目光如炬;卷耳,頭頂中部有一角,頸部粗壯,生有鬣鬃;四爪踞地伏臥,腳爪尖部回扣,腳趾及掌背拱起,腿部肌肉強健緊繃,肩胛處有火焰狀雲紋裝飾;身形矯健,全身肌肉線條飽滿,圓潤流暢,造型既富神性又憨態可人。周身未雕琢繁雜紋飾,基本光素留白,並保留了一些玉石原本的璞皮質色,目的在於盡顯玉材質地溫潤之美。磨工細致,表面的光潤感覺與乾隆及嘉慶時期宮廷玉器雕件相一致,其含蓄內斂的溫潤之感與晚清玉雕的粗放和生硬的光感大不相同,以翡翠的硬度其打磨一關所下功夫可想而知。更為難得的是其腹部陰刻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其字型及工藝與多件館藏乾隆玉雕及料器的款識一致,明確地表明了其制作的年代。

辟邪背部中央開有一圓柱形孔槽,可作貯水之用。試想當年此物置於書案,初曉時分晨露凝結其上,聚於孔中,與其盈盈秋水之色相襯,正是圓了千古帝王「天下升平則甘露降」的夙願。

北京保利2013秋拍 編號6116

清乾隆 翡翠雕雙龍捧壽蝠耳菊花洗

L:22 cm

備註:日本重要私人收藏,1920年代購於山中商會

成交價:RMB 5,980,000

「秋雨霏霏碧蘚滋,閑情今日步東籬。不知冷月寒朝裏,開到西風第幾枝」,一首乾隆禦制詩【冒雨尋菊】,道出了乾隆皇帝的愛菊之情。自宋人始便有對菊花的喜愛有著品格上的暗喻,菊花的淡泊與孤傲,無疑也是仰慕宋風的乾隆皇帝所珍視,而此件菊花洗便是他文化訴求上的一點折射。

整器以翡翠為材,所選用的翡翠石料質地堅密均勻,呈半透明,顏色均一,通體呈現均勻的淺水綠色,局部帶有黃翡俏色。其體量頗大,橢圓形敞口,弧壁淺腹,底承圈足,對稱飾雙蝠耳,乾隆制器耳飾豐富,式樣百變,然蝠形耳則甚為稀少,本品雙耳之蝠形甚為精美,面目清晰,形體寫實,而不抽象變形,頗見意趣。蝙蝠是中國古代傳統裝飾圖案,蝙蝠兩只意指福氣多而長壽,寓意美好。在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被當作幸福的象征,習俗運用「蝠」與「福」字的諧音,並將蝙蝠的飛臨,結合成「進福」的寓意,以此組成吉祥圖案。洗身外壁淺浮雕紋飾,腹部對稱刻書篆書「壽」字,兩側各雕螭龍,造型古拙,祥瑞吉慶。納福延壽,是中國傳統社會天子庶民皆希冀畢生追求的願望。【尚書】論五福,以「壽」居首。明清兩代,皇帝壽辰稱為萬壽節,是宮廷中最重要的節慶之一,同時寓意祥瑞的器物由此應運而生。此件翡翠雙龍捧壽蝠耳菊花洗即是一件既以龍紋體現皇權,又以圖案諧音「福」「壽」之美好寓意集於一身的宮廷陳設器。翡翠洗的內膛底心以菊蕊為中心,向外刻有三重菊瓣紋,好似層層水波漾蕩開去,清新脫俗之情盡顯,外底亦是同樣紋飾,使整器紋樣內外一致,渾然一體,頗具痕都斯坦玉作之風格。本品下配雕雲蝠紋木座,刀工快利、準確與器物成一體,完美展現了乾隆時期雕刻水平,襯托得質佳器美,是天然與人工相結合之完美的藝術品。

除卻工藝精美,本品的珍貴價值更在於其以翡翠為材,整器質地純凈,晶瑩剔透,玻璃光澤強,質素上乘。在清宮檔案中翡翠之名始見於乾隆三十六年【雜錄檔】,宮廷中常以「雲南玉」為名,實屬雲南省進貢的翡翠制品。關於對翡翠的使用,一般認為到了晚清才開始,其實大約在清代雍正年間翡翠作為地方貢品即已進入清宮內廷,而根據紀曉嵐(1724-1805)【閱微草堂筆記】中的記載,翡翠因其美麗和稀有,在乾隆朝早期到中晚期的短短五六十年間就從鮮為人知的一般玉材一躍成為價值超過和闐美玉的「玉石之王」了。乾隆元年,宮中建如意館,專制玉器,乾隆親自督辦,並組織收集各地精美翡翠玉器。目前故宮收藏的上萬件翡翠玉器,多數是在乾隆時期搜集入宮,翡翠玉器進入宮廷的途徑主要是貢入,在各地官員進貢物品中,玉器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乾隆對收集到的翡翠等玉器分類、鑒別、分級後,對工藝粗陋者再交由如意館改造。觀如今收藏於各公私博物館中的乾隆及嘉慶時期翡翠材質的宮廷擺件及璽印等,無不是制作極其精美的佳作,足見當時對翡翠材質的重視。

北京保利2011春拍 編號7258

清 禦制翡翠朝珠項鏈(「黃仲涵項鏈」)

L:46 cm,30顆 珠徑:13.43-13.29 mm

來源:

1.清宮舊藏,原為朝珠。民國初年由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家族釋出;

2.20世紀初由北京著名翡翠玉石商人鐵寶亭購得並改制成項鏈;

3.僑商首富「糖業大王」黃仲涵購得並收藏;

4.1925年始,黃仲涵孫媳佛姬兒·簡擁有,被其家族收藏近百年。

附:

1.香港翡翠鑒定證書

2.美國GIA珠寶鑒定證書

成交價:RMB 23,000,000

項鏈的主體由三十顆大小均勻的翡翠圓珠串成,顆顆碩大飽滿,每顆直徑均在13.29至13.43毫米之間,質地均勻,色澤翠綠濃艷,呈祖母綠色,晶瑩清澈,光彩耀眼,顯得異常雍容華貴。由於為清代朝珠改制,原本是以絲繩串結,所以圓珠上的穿孔要較當今所制的大一些。珠串色澤水潤,青翠欲滴,質地勻稱純凈,應為一整塊上等老坑翠料所制。其上乘的質地,頂級的打磨與拋光,溫潤而內斂的光澤,以及穿孔的大小,均顯示著此件翡翠項鏈不凡的出身與來歷。

其 他 材 質 THE OTHERS

北京保利2011春拍 編號7318

清雍正 禦制花瑪瑙碗

「雍正年制」款

D:10.2 cm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成交價:RMB 3,450,000

瑪瑙是一種以隱晶質石英為主的具有明顯紋帶、花紋的礦物。數千年來,瑪瑙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玉石之一,乃雕琢美術工藝品的上等材料。此瑪瑙碗直口、深腹、腹下斜收至底,圈足,質地致密,晶瑩光潔,典雅秀麗,別致脫俗。遵循「大玉不琢,良材不雕」的原則,器身通體光素,無雕琢紋樣,造型簡潔明快,紋理自然交錯,任大任小,忽有忽無,流光溢彩,精美瑰麗,充分展現了瑪瑙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特性。真水無香,珍玉不鏤,恰是此器妙處。器表拋光均勻細膩,光潤柔和,自然紋斑掩映其中,或若婀娜女子翩翩起舞,或似黃昏落日那一抹余暉,虛實相生,氣韻古樸,相得益彰,形制簡練而韻味無窮。碗底鐫刻「雍正年制」四字款識,字型工整雍容,筆法老到,十分標準,與台北故宮所藏瑪瑙碗款識如出一人之手。細觀此器,質料瑩澤細密,造型圓融無礙,體態流暢婀娜,打磨精細出寶光,增之嫌肥,損之見瘦,雕琢工藝巧妙,技藝精湛,韻致內斂,極富藝術表現力,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

北京保利2018秋拍 編號5438

清乾隆 水晶雕螭龍紋四方茶壺

H:15 cm,L:18 cm

備註

1.倫敦佳士得,1990年6月11日,編號305;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舊藏,編號FR99

成交價:RMB 805,000

水晶古稱水精,被視為祥瑞神異之物。考古資料表明,春秋戰國時期已有水晶制品出土,又據唐末史書記載,水晶產地頗多,同時,又從大秦、波斯等國輸入,故各類水晶制品出現較多。明代以來以水晶雕文房供玩者頗為流行,清代亦多見,至乾隆一朝更有工藝精湛的水晶雕件出現。

查閱公私收藏,所見水晶爐多為圓形,似本器方正者十分鮮見。其挺拔秀逸,自腰部以下,漸漸收攏。壺身腹部為四方形,其壺蓋、蓋鈕、柄把、流嘴皆出棱角,折轉過渡流暢,寓方於圓,正曲對比,於穩健中追求靈動之美。壺身腹部淺浮雕一周仿古螭龍紋,其整體制作風格與同期玉器一致。乾隆時期宮廷玉器仿古者極多,仿古之風始於宋代,當時的文人熱衷於透過古器物考證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來增添文房清趣,因而興起了使用銅、瓷、玉、寶石等材質仿制古代器物的風氣。這種好古的傳統發展到五百多年後的清代乾隆時期更是盛極一時。這件水晶螭龍紋四方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得以誕生。其所用水晶料清透,極為難得,且內膛掏挖規整,雕刻研磨又極精細,造型端莊,紋飾古拙,冰壺流光,實為美器。

北京保利2012春拍 編號6144

清乾隆 蘇作瑪瑙巧雕僧人牌

L:5 cm

成交價:RMB 632,500

此牌以瑪瑙為質,用料精選考究,溫潤細膩,純凈透體。在工匠的巧手碾琢之下,依料施為,利用瑪瑙的天然色彩,浮雕出雲氣、廟宇及三位僧人,形色相依,構圖巧妙,留白協調,布局錯落有致,用筆疏朗寫意,寥寥數刀即勾勒出形象,線條簡約,人物神情憨態可掬,情趣盎然。蘇州琢玉工藝歷史悠久,技藝超凡,早在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就已具備極高的玉雕技術。從唐宋到明清時期,蘇州玉雕工藝逐漸形成了「小巧、精細、雅致」的獨特風格。【天工開物】稱「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至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玉雕工藝達到了頂峰,作坊林立,能工巧匠輩出,技藝精益求精,「乾隆工」譽滿天下,其作品不僅深受大眾喜愛,更獲得了宮廷的青睞,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不少蘇作玉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