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印泥的歷史及選擇使用保養方法

2023-12-23收藏

印泥(也稱印肉)是中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檔簽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印泥。它是書畫家創作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傳達印章藝術的媒介物。

根據史書上記載,印泥的發展起於魏晉南北朝。隋唐以後,有了絲帛和紙張,於是人們采用水調蜂蜜、朱砂等方法,將印章印在紙上,這就是印泥的雛型。由於水幹後朱砂易脫落,到了明代,特別是永樂初年,人們開始使用油調朱砂,之後便逐漸發展成我們現今的印泥了。

印泥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傳達藝術的媒介物。它的質素優劣,直接影響到印章藝術所表達的效果。好的印泥,紅而不燥,沈靜雅致,細膩厚重。鈐在書畫上則色彩鮮美而沈著,有立體感。時間愈久,色澤愈艷。質地差的印泥,出來則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使印文模糊。

春秋秦漢時代就使用封泥。那時的「封泥」和如今的印泥不同。它是用粘土做的,平時搓成泥丸子,臨用時用水濕透。當時的公文和書信是用漆書寫在竹簡木牘上的。為了防止泄密或傳遞過程中的私拆,在寫好了的簡牘外面加上一塊挖有方槽的木塊,再用繩子把它們捆在起,然後把繩結放入方槽內,加上一丸濕泥封上,再用印章鈐上銘印,作為封檢的標記發出去。這種泥丸稱為封泥,也稱為泥封。

用泥丸封信的方法一直沿用到魏晉南北朝。

到了隋唐以後,有了很好的紙張,公私書信一律改用紙,簡牘也就廢止了。用泥封信的陳舊做法也不再適用。

於是,人們又改用水調組朱砂於印面,在印在紙上。這就是印泥的雛形。由於水幹後朱砂容易脫落,到了元代,人們開始用油調朱砂,之後便逐漸發展成我們現用的印泥了。

制作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膘、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調和而成。它的品種很多,主要有純朱砂印,其色深棕紅。有人稱為壽星。它是用漂制朱砂時沈澱在乳缽最下層的一種朱砂制成的印泥,厚重沈著,非常美觀。

還有純朱磦印泥。它是漂制時上層的朱砂細末與艾絲、油等調制而成,(通常數十公斤的朱砂礦只能漂取一公斤的朱磦,所以朱磦印泥價格通常也高於朱砂印泥)略現紅黃色,如同熟透的橘子皮顏色,非常典雅。

除了純朱砂和純朱磦,在朱砂或朱磦中加入不同的原料調制,其色澤,彈性、韌度、也各不相同,有珍泉、觀銘、魅力、通明、淵泉等。

此外,還有仿古印泥和黑色、藍色、綠色等印泥。

如何選擇印泥?

印泥是鈐蓋印章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篆刻中國印用的印泥與用於公文的印油不同,前者主要是以艾葉纖維、朱砂和蓖麻油為基本原料,經過精細的加工才制成。好的印泥鈐出的印文,色澤鮮明沈著,具有立體感,不會滲油,文字醒目清晰。一般印泥除了紅色外,還有各種特殊的印泥,如綠色、黑色、褐色、藍色等。選擇印泥除了色澤外,還要註重質素和產地,上海、杭州、漳州、蘇州都產有質素很好的印泥。上海產的西泠印泥及福建漳州產的漳州八寶印泥是中國印泥的兩大主要門類。

對顏料的選擇主要看其是否會褪色,滲不滲油。對油脂的選擇主要是對其幹性度,黏性度和滲透性的考量。對纖維的選擇是彈拉力的強度和吸取色漿能力的大小。所以好的印泥應該是容易上章,容易上紙,不滲色,基本不褪色。

印泥分為書畫印泥,辦公印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精品印泥,普通印泥。用於書畫印泥的應該稱為精品。書畫印泥的印文必須清晰,不褪色,不滲色;更優者篆文不僅清晰,而且有神,能如實反映作者的刀功藝術。同時,書畫印泥實體表面細膩,拌和時能成團且具有彈拉力。上章,上紙容易,而且均勻。用於書畫的印泥宜略濕潤,用於篆刻的印泥宜略幹。用於辦公的印泥一般稱之為普通印泥,對它只要求表達的印文清楚,蓋章落紙輕松即可。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沒有質地細膩厚重光潔的印泥,就不能將其風神充分地顯現出來,效果就會大為遜色。一般說,大字多用殷紅印泥。小字多用朱紅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鈐印,則必須用朱紅印泥。清朝以來紅色加重,甚至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沈凝重。

更有講究者,鈐蓋一遍,惟恐其色過淺,遂重蓋一遍,以增其厚重。當然需相重如一,這只能借助印規才能辦到。鈐印時下面的墊物,可用膠皮或其他較軟物,但不能過軟,過軟易失墨點。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絨三者混合一起組成的。朱砂質重、油脂質輕,若長期不調和,兩者會分離,朱砂下沈,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結變質,不好使用。

因此,我們歸納幾點印泥的使用方法:

一、要經常翻調印泥。一般印泥顏料分輕質的有機顏料和重質的有機顏料。而同一有機顏料或同一無機顏料的材質,輕重有時候也有所不同。而顏料與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樣。

油脂,顏料和纖維的調和僅僅是一種物理反應,所以擱置日久會發生分層現象。輕的顏料會隨著油脂緩緩上浮,重質的顏料就會緩緩下沈。隨著時間的延長,分層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層會出現油狀的色漿,該色漿會發生酸敗,變得又粘又稠。下沈的重質色漿逐漸結塊變硬。這種變化不同程度的挫傷著纖維,最後造成纖維腐爛,而印泥變成硬塊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漿,無法使用。為使印泥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必須經常正確翻調之。至少半年翻調一次。

二、正確的翻調,即指翻調時需要註意以下幾點:翻調工具:光滑的牛角片,光滑的竹片或者光滑的塑條。翻調手勢:順著一個方向上下翻動,不宜切割、打轉式的翻調。冬天翻調印泥可將印泥(連缸)放在蒸氣上或者直接用熱風加熱後再進行。翻調的作用:視不同比重的顏料,油脂和纖維充分混合,且交織成一體。在使用過程中進行翻調可改善色漿表層被占用而導致的比例失調的狀況。冬天翻調可改善印泥的軟硬度,使印泥上章易,落紙易,且均勻。

三、 蘸印泥手勢。用印面蘸印泥,宜輕勿重,不允許擠壓,敲打。因為纖維吸足漿後呈交織狀態分布在印泥色漿中,把三者融為一體。如果擠壓,敲打印泥就會在粘上大量色漿的同時將纖維從交織狀態中提拉出來,纖維容易被折斷,受損,起毛,甚至打爛。所以,蘸印泥不宜用擠壓,敲打的手勢。

印泥保養方法

許多人認為書畫篆刻印泥同普通辦公印泥一樣無需保養,其實是大錯特錯了。越是好的印泥越是需要人們對它呵護。以下,我們介紹一些最主要的保養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慎收貯 —— 容器采用舊瓷器最好,水晶玉器亦可,不宜用銅錫等金屬,最忌用漆器木器陶器,以及犀象等動物骨骼容器。使用金屬器,容易同印泥產生化學反應,使印泥變黑變硬。而漆器木器陶器等容器,由於其結構疏松,孔隙較大,印泥中的油分容易散失,會影響其長期正常使用。

宜翻曬 —— 春冬日暖,宜曬一時;夏秋日烈,宜曬一刻。久而不動,印色自壞。

遠汙垢 —— 蓋章用畢,必凈章面,蓋好印缸,毋使灰落,失真印泥質素。

慎霾濕 —— 芒種後霾,概宜高閣,冀北風高,防其灰入,南山煙雨,斥鹵卑濕,高藏慎密,又宜常曬。

勤翻調 —— 印泥存放時間長久之後,砂體沈下,油性浮上,會產生分層現象。所以,須經常翻調至均,和其體性。一般十日半月就需翻調一次。

忌添油 —— 一旦色淡,油幹,不宜自行加油。首先,印油是經過多道加工後制成的,非普通的蓖麻油或者菜油。如加入蓖麻油或者菜油後,因其遠遠輕於印油及其他成分,故會漂浮於印泥表面。所鈐印文必油跡斑斑,影響印文效果。而單純的只加入印油而不加入顏料,會使原有的印泥組成比例失衡,艾草腐蝕,印泥潰爛,不復使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