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幣制改革的失敗者,袁世凱三年「中圓」到底鑄造了多少?

2024-02-19收藏

說起袁世凱三年銀圓,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因為它是中國近代鑄造量最大,流通最廣泛的銀圓。據不完全統計,「袁大頭」的總產量共計10億枚之多,它鑄造於民國三年(1914年),由意大利籍雕刻師喬奇設計制模。初期樣幣中有雕刻師的簽名,被稱為「L.GIORGI簽字版」,但到了正式生產的時候,因財政部不允許錢幣上有雕刻師的名字而被‬去除‬,因此簽字版銀圓十分稀少。到了1916年,為了推行十進制結演算法,北洋政府財政部先後推行了中圓 、 二角 和 一角三種新銀輔幣,至此「中圓」出現‬在了‬近代‬機制‬幣‬的‬歷史‬舞台‬。

此品鋼模初打,人像須發線條淩厲,肩章五星尖聳,嘉禾顆粒飽滿,幣面呈灰金色氧化,充盈繽紛彩光,狀態極佳

2010年誠軒春拍,一枚民國三年袁世凱像中圓簽字版拍出了50400元,而到了2021年的誠軒秋拍,另一枚袁三簽字版中圓竟拍出了158.7萬元的高價。雖然品相差距會影響拍品的價格,但也可看出袁世凱三年中圓的收藏價值越來越高,那麽袁世凱三年「中圓」到底鑄造了多少呢,又為何被廢棄呢?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中圓L.GIORGI簽字版,2010誠軒春季拍賣會成交價為50400元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中圓「L.GIORGI」簽字版/NGC MS64,2021年誠軒秋拍成交價158.7萬元

民國5年(1916年),北洋政府為實作金本位幣制作準備,力推十進制結演算法,率先在天津造幣總廠開鑄發行含銀量為70%的中圓、 二角 和 一角三種新銀輔幣;次年6月,應南京造幣廠申請新銀輔幣祖模,獲準後亦行開制。除此之外,其余各廠均未同意鑄造,因此「中圓」產量較「壹圓」低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天津造幣廠從1916年開鑄,到1929年因質素問題停產整改,共生產中圓約123萬枚;而南京造幣廠從1917年到1923年共生產中圓247萬枚,共計371萬枚。這與10億枚「壹圓」來比,可謂鳳毛麟角。那為何「中圓」產量如此之低呢?

這跟民眾以及市場的接受度有很大的關系,雖然北洋政府竭力推行新輔幣,但民眾喜歡的輔幣還是二角 和 一角,再加上十進制改革的失敗,中圓的使用便毫無便利可言;除此之外,市場仍然留下按含銀量折算的舊模式,新輔幣含銀量僅為70%,不及舊式毫子,即使在南京和北京,市面上流通的輔幣也以舊式毫子居多。最終「大洋角以成色不佳,市面不易行使」等原因,淡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