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正選極珍罕的全品【莒邦法化·齊刀】暨賞析

2024-01-05收藏

莒邦法化大齊刀 精整全品首披露

刀,乃為戰國時期齊國所鑄行的一種刀形貨幣,簡稱齊刀或齊大刀。其主要流通在齊國(今山東半島地區)。尤以鑄體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圓環,緣廓(刀刃邊)有齊柄斷緣和不斷緣之別,面背有文字或飾紋,其鑄體乃刀幣中最大者,因面文字多少而珍稀度不一。

就一般而言,齊大刀分別有三字、四字、五字和六字銘文,且都為泉譜所錄,收藏實踐中都有發現和披露。然,在民國出版的【古錢幣大辭典】和洋洋巨著【中國錢幣大辭典】兩書中,都載有一枚獨特銘文的斷頭殘品(拓圖見後),其銘文為一個半字,首字,釋讀有多種,該書中的字無法在電腦中輸入,查閱相關資料,有稱首字為「莒」的,也有讀為「簟(譚)」,半個字則為「邦」。

對於首字的讀法,有一些考證文章,各有其理,但並無很權威的認定,故此仍采用「莒邦」一說。檢索可知,該「莒邦」殘刀頭,現藏於天津歷史博物館,而戰國時期莒國鑄刀幣也是確定的(有實物也有陶範出土),因此,在此首二字仍讀「莒邦」。檢索可知,可見有一枚稱唯一實物的「譚邦法化」及其拓圖展示,然觀其鑄相不整,此不論其真偽,然文字全可定。

然而,莒邦法化齊大刀,全品真相究竟如何,仍需要有開門實物來加以佐證。得上天眷顧,愚在經年的獵泉過程中,十分有幸地獵獲到「莒邦法化」全品,其品相上佳,鑄制精整,從未見過有披露。是故,今日賞泉,不再秘藏特將此幾位難得的「莒邦法化」齊大刀全品帳中點選出列,正選公展於此,孰是孰非,實物實證,以饗泉好。

首識書相。 清晰可識,本品面文為「莒邦法化」四字,金文書體,背無字,有二橫紋。可見其字書寫工整,筆劃纖細,間隔有距,橫直豎立,運筆流暢而舒展。字形大小有別,「莒」字和「法」字字形更大。其完整四字展現,且書相古樸工整,書相全貌可確定乃其時官爐之鑄品,無異無邪,其門得開,難有二話。

次觀鑄相。 輾轉本品,可見鑄制十分的精整,長度約為190.22毫米,重量達130.92克,鑄體厚重足料,實觀鑄體器形, 可見其長度、寬度和重量,均超過已知的幾字齊刀,一句話,其刀型更大更重,正是不見全面不知其真實貌相。 觀其制式,面有廓,未斷緣,背有邊輪廓線條然非凸起之邊廓。續可見其緣廓深竣挺拔,內側傾斜皆地章。文字線條纖細,且呈渾圓凸起狀(齊刀偽品文字面平),其鼓凸自然有度,不高不低,恰到好處。續觀其地章,平整無痂,輪邊幹凈利落。再可見其圓環柄頭, 輪廓粗遒而呈渾圓之狀(偽品則是平而不渾圓), 穿口內外邊緣幹凈無流銅。藉此,無需再表,觀鑄識體,本品精整的鑄相,凸顯齊大刀一貫風格,無異無邪,偽不可及,其門再開,實在無話可說。

再察銹相。展 目本品,可見其乃老深坑銹相,渾身大部呈類似黑漆古般的銹色,兼有少許綠銹點染,分別自然。 續可見,其身有一些小銹泡鼓起(背面更多),亦見錢體星光點點閃耀,是為鮮明而真實的水銀沁是也。 再測其銹痂,堅硬而不糟,皮殼疊嶂,更是老而彌堅。又察其材質,青銅質地無疑,銅色陳舊感十足。藉此,無需再表,一言以蔽之,此等銹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二千多年時光磨礪而成,全天下偽制仿品,任其使出渾身解數,蓋不可得矣。是故,其大門洞開,自當不在話下矣。

如是,一番鑒賞,幾度審視,此枚「莒邦法化」齊大刀幣,三相一材,廉頗黃忠,過關斬將,正是一眼開門見山,毋容置疑之品。如前所述,對於此刀,見殘不見全,見拓不見物,清晰實物照片更是不得亦見,可見其確實乃珍罕至極之品,其收藏價值遠高於六字齊刀,乃不言而喻。

最後,盡管泉界對於其首字的釋讀還有不同看法,對其鑄主鑄期的研究考證觀點亦有不同,讓都沒有或者無法否認其真實。在這裏,愚將其首次公開披露出來,並撰文小作賞析,實物實證,據實而論。若有仁智之見,只要言之有物,述之有理,自然十分歡迎,而那種淺薄無知,戾氣又重的噴子,則請繞道而行,跳梁無用,累死無憐矣。


以下為山東章丘出土的「莒邦法化」刀頭殘品拓圖,可見【中國古錢幣大辭典】所載,現為天津歷史博物館館藏。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