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天一件文物:西周晚期它盉

2024-06-25收藏

盉hé,出現得非常早,大約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就出土了陶盉。青銅盉最早出現於二裏頭文化時期(對應文獻中的夏)。

西周中期以前,盉多與酒器組合,用於調和酒味濃淡;西周中期及以後,多與盤組合,用作水器。因為盉有較高的足,所以下可生火燒熱水。

盉最重要的形制特征,就是有管狀流。 其他部份則比較多樣。

青銅盉

其中有一種腹部扁圓如鼓的青銅盉(被稱為「扁圓盉」或「扁體盉」),流行於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作為盥洗器與盤配套使用。由於流行時間短,出土數量也很少,目前僅見數件。它盉就是其中之一。

它盉高37.5厘米、長40.2厘米、重4.6公斤,腹部扁圓,上有鳥形蓋,下有獸形足,前有龍形流,後有龍形鋬。

腹部前後面紋飾相同,由外向內可分為三層:最外圈為斜角竊曲紋,中間為重環紋,最裏面為渦紋。

側面亦有三條紋飾帶:兩邊為重環紋,中間為竊曲紋。

腹部上方有長方形口,口上有鳥形蓋,蓋後有鏈條與器身相連。

器蓋為圓雕鳩鳥,蹲伏在器口之上,昂首挺胸,翹翅展尾,雙目炯炯,尖喙勾勾。

身上飾鱗紋和圈紋,尾巴上飾翎羽紋。翅膀如同卷雲,上飾流暢線條。

管狀長流設於器腹中部,整體為挺身引頸、張口咆哮的龍形。張開的大口,即為流口。大眼凸睛,尖耳豎立,兩角外彎,四肢曲起緊貼流壁,身上飾重環紋。

盉鋬亦為龍形,身體彎曲近問號形,前後爪緊緊抓住盉身,回首後望,吐舌卷尾。

看龍首,應該是前面龍形流的親兄弟,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一個怒吼一個吐舌。

兩兄弟,一個在前,挺身為流,一個在後,曲身為鋬。挺好的

四扁足為獸形,但說實話,看不清楚具體紋飾。

蓋內鑄一字銘文:「它」,推測為作器者的名字。

這件文物時間是西周晚期,出土於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齊家村窖藏,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