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魏晉南北朝,為什麽喜歡吃玉?

2024-10-02收藏

魏晉南北朝是個很神奇的時代。別的時間段,士大夫們都死磕經典,文雅端莊。但是他們嗑藥、裸奔、嗜酒如命,喜歡學驢叫,怎麽任性怎麽來。這些已經很離經叛道了,但是還沒完。他們還喜歡吃玉。

其它朝代的貴族子弟、封建士大夫,甚至稍稍有點身份地位的人都喜歡佩戴玉器,君子如玉、溫潤如玉,玉為養德等等,都是好詞。

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風花霽月,被無數人追捧的玉,竟然成了食品,經過各種手段加工後,被吃到肚子裏去了。

玉雖然叫著好聽,又被賦予了各種美好寓意,但是從成分和結構上來講,它就是石頭,一種美麗可供觀賞的礦石。直接吃石頭肯定不行,大的咽不下去,崩牙,小點的也拉嗓子,味覺體驗太差了,和上刑似的。

於是,魏晉的各路牛人們,就研究出了很多新吃法。

他們把玉器磨成面,但是不能像白面玉米面那麽叫,太普通了。玉器磨成的面,叫玉屑。盛一碗這種面,叫吃「玉屑飯」。玉屑飯吃膩了,就把粉末加工成大米飯粒大小的顆粒,喝酒時放裏面幾顆,就是瓊漿玉液。

東晉葛洪在【抱樸子】中還有一種更為細致的吃法,「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消之為飴,亦可餌以為丸,亦可燒以為粉」。人家不僅吃玉,還知道放蔥提味。還能把玉變成小零食,外出旅遊揣在兜裏當爆米花吃。

吃法這麽高級,皇帝聽說後也親自下場了。據說南北朝有個皇帝,特別喜歡吃玉屑飯。但是吃這個玩意不能像吃米飯那樣大口大口的,容易噎著,得小口慢咽。古人還特別註重早飯,於是他就大早上的細嚼慢咽兩碗玉屑飯,上朝經常遲到。

流行佩戴玉器時,玉的消耗並不大,因為沒事在家砸玉玩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好不容易弄到一塊美玉,不說留著做傳家寶,也得小心保管好。但是吃玉之風興起後,每天的消耗量太大,市面上的玉就明顯不夠用了。

為了能接著吃玉,有人就把主意打到地下。玉器從先秦就是奢侈品,貴族下葬經常把大批美玉帶到墓葬中埋起來,咱們為什麽不把這些玉挖出來吃掉呢。

說幹就幹,於是盜墓賊的數量在這段時間成幾何倍增長,很多高官也加入到這一隊伍中。

北魏有一個將軍叫李預,武將,手裏有人,在盜墓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他多次派手下將士去盜墓,把方圓多少裏內的古墓都挖空了,就為了能大口吃玉。

吃了一年,他就得了重病,直接掛了。臨死之前還對家人說,吃玉者應該修身養性,隱居山林,不問世事。我一邊吃玉一邊縱情聲色,喝酒吃肉,操勞軍務,這才得了重病。吃玉沒有錯啊!

感覺被洗腦了,和現在被某些無良保健品忽悠的老人一樣。

那麽魏晉南北朝,為什麽流行吃玉呢?

其實,吃玉這件事,也存在很多年了。

屈原就寫過「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意思是他要到昆侖山上吸取玉之精華,希望能與天同壽,與日月同光。

大概是屈原這段話給後世祈求長生不老的人帶來了靈感,所以很多修仙的人都吃玉。漢武帝晚年修道,就命人把玉器打磨成粉,用露水攪拌後喝下去。

但是漢朝吃玉的人很少,到了魏晉南北朝,吃玉變成了全民養生風向標。最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和當時的局勢有關。

現在很多人說魏晉風度,其實那時候政治高壓,上升空間很小,極端壓迫下才能出現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賢。同樣,政治高壓,現實社會沒有出路,魏晉的權貴子弟、風流才子就想換條賽道。現實世界不行,那咱們就崇尚道教,追求長生吧。

【玉經】中有句話是:「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也」。現在都知道這是毒藥,吞金直接就自殺了。但是古人認為小口慢咽不僅啥事沒有,還有助於成仙。

【抱樸子內篇·仙藥】就說,服用玉器可以令人身飛輕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傷,百毒不犯也。這是練就了金剛不破之身,把水火刀槍毒氣全部隔絕在身體之外。這功效,只有神藥能與之比肩。

在這種情況下,心中煩悶的世人自然開始吃玉,把希望寄托在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