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玉大叔想和玉友們分享一位資深玉石行家朋友的經歷和一些觀點,在大叔看來對當下玉石市場的看法。這位叫居木提的老師傅從事和田玉生意幾十年,對料子的判斷非常的準(他有個絕活就是給料子開窗,然後賣給同行,開的窗基本就是最好的玉肉,這種水平在我們業內很容易出名)對行業的變遷可謂是親身的見證者。咱們玉友就透過大叔的描寫,一起聽聽他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看待現在的玉石市場的。
居木提(化名)出生在和田玉之鄉上遊的墨玉縣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牧羊人,從小居木提就在山澗河谷放羊,感覺很無聊,快成年的時候,父親給了他一些錢作為過生日的零花錢。居木提舍不得花,原本打算去巴紮買點東西給自己的母親,沒想到路過玉龍喀什河的大橋附近,遇到有老鄉在擺攤賣玉,少年狠了狠心,用零花錢買了其中一枚個頭不大的羊脂料子。
之後的一段時間居木提只要有時間去巴紮,就會沿途像「他覺得像老板的人」兜售,聲稱這塊料子是自己牧羊的時候剛撿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這枚料子居然以翻了五倍的價格銷售了出去,居木提頓時發現原來買賣玉石竟然如此賺錢,比放羊掙的高太多了。這樣一件小事讓他走上了玉石生意這條路,只有小學文化的居木提一幹就是幾十年,成了親朋好友眼中的「大老板」。
八十年代末不僅僅有下海,來到新疆的外地商人基本都是廣東那一帶的,他們只認羊脂玉和碧玉,居木提敏銳的發現,那時國內市場對和田玉的認可度還不高,不過一些發達地區過來的老板很明顯在低價收貨,囤貨已有萌芽跡象。千禧年的時候居木提積累了一些資本,開始承包河灘地,雇人采挖和分揀玉石。日復一日的摸爬滾打,讓他從「倒料子」的老手,慢慢升級為「料廠的老板」,居木提只專註於在原產地籽料收購,然後透過他的渠道銷往全國。談及為何能在玉石圈混得風生水起,居木提總結為幾個字:「真真的兒」。從不作假也不售假貨,這是他的生意準則。
居木提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不是阿達西朋友們,而是河南來的「假籽」,對於這件事居木提感慨萬千。他坦言玉石造假之所以愈發泛濫,根源在人性的貪婪(實際上說了一些經書上的東西,這裏就略過了不適合展開)。引誘消費者貪圖便宜,助長了制假售假的歪風邪氣。
「還有就是嘛,現在網上面直播賣貨太火的很,但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播不是兒子娃娃(真漢子),根本不懂和田玉,真假嘛混賣,以次充好,也沒人管」居木提說到這裏,忍不住搖了搖頭,「市場只要收租子就行了,壓根不管誰造假,但是嘛多一個人上當受騙,就多了一個罵和田玉的人,別人騙了嘛不要緊,賺完錢跑啦~我們這些做正經生意的,也被他們連累得不輕啊!」
聽完居木提的分析,當時和玉大叔也陷入了沈思。「阿達西,你覺得玩石頭嘛還有未來嗎?」我忍不住問道。
居木提沈吟片刻,扶了扶頭上的花帽緩緩說道:「這個事兒嘛一方面,我們要認清現實,目前的和田玉市場,成交量確實在下滑,但價格跌過嗎?我在巴紮上康板子(胸脯)拍上一天也拿不下幾個料子啦,市場正在進行自我調整,只有把那些投機炒作的泡沫擠出去,生意才是真的好!市場暫時低迷,但是我放羊的時候嘛,羊都是一只一只的數,抓飯嘛也是一口一口的吃,料子現在一個一個反而越來越少了,只要好料子少了,這個生意就能玩下去」
居木提的話其實特別質樸,也反映出大叔相同的觀點——和田玉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由衷地感謝這位老師傅的傾囊相授。也許這不是什麽高深的經濟學,但一個牧羊娃透過小小的石頭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我們又何嘗不是在這個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呢?以欣賞之眼、收藏之心去對待每一件玉石藝術品,做一個有品位、有感受的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