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奇石文化‖古代石與古代人(文石篇二)

2024-10-06收藏

古代文石概念,最早出於戰國後期【山海經】裏,提到出產文石的名山有8~9處之多,當時文石是指有美麗紋理的石塊。采石在【山海經西山經】稱:「采石指彩色者」。

而美石概念首見於【山海經】之【東山經】雲:「獨山之下多美石」。唐鄭惟忠【古石賦】稱:「博望侯周遊天下,得美石而獻漢武帝」。蘇軾在【怪石供】中稱:「今齊安後上往往得美石,與玉無辨」。

當代文石概念,指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中文人墨客賦予石文化的前進演化過程,這個被文人群體以獨特的文化情感侵入前進演化過程稱之為文石。

文石文化的形成過程,是整個當代天然奇石文化的靈魂和基石,正是在一代代文人墨客賦能中,中國奇石文化走向當代非遺賞石藝術之路。

賞石之風經過隋朝的盛行,在唐朝更是得到廣泛的傳播,唐朝的文化興文人盛,給奇石文化又註入了一大批文豪。

唐初四傑王勃的【無題·石圖分帝宇】

石圖分帝宇,銀牒洞靈宮。

回丹縈岫室,復翠上巖櫳。

霧濃金竈靜,雲暗玉壇空。

野花常捧露,山葉自吟風。

林泉明月在,詩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從爾命飛鴻。

這是首個用石意載體來寫詩意,就像我們當代的賞石觀「質形色紋韻」,他借助石韻來表述詩韻,我們無法知道他詩裏描述的石頭圖案,是否真的像皇宮裏所意想的情景一樣,還是他以情感為背景的意象輸出。

唐朝盛世文豪代代叠出,唐初四傑、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上演中國文學史的輝煌時期。

奇石文化正是有這些文豪的喜愛與賦能,讓奇石文化具有傳統文化的代表內容與傳承價值。

【素園石譜】中有記載,「詩聖」 杜甫是當時民間最有影響力的奇石收藏家:「今偶入蜀,憶杜子美詩雲:‘蜀道多早花,江間饒奇石’,遂命童子向江上覓之,得石子十余,皆奇怪精巧。」

那個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聖杜甫,整日為衣食發愁,即便如此,卻也從未忘記寫下「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誌,對奇石的研究和收藏,或許是他窘迫的日子裏,少有的慰藉。

而到了唐代晚期,有三位名人可謂把玩石和收藏石上升到了高度。一是唐晚牛僧孺,二是同期李德裕,三是同期白居易,前兩者為當朝宰相。

牛僧孺為唐晚期宰相,他對太湖石情有獨鐘。牛僧孺:治家無珍產,奉身無長物。而石此物獨不廉讓。牛僧孺曾頌一奇狀絕倫太湖石峰曰:似逢三益友,如對十年兄。

李德裕也為唐晚期宰相,他與牛僧孺恰巧相反,除好太湖石外,對泰山石、巫山石等多類石種都熱衷。他在【題羅浮石】一詩中寫道: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每獲一奇石,李德裕都予以品題,並在石表鐫刻「有道」二字。

白居易與同期的牛、李二人不同,他只賞石從不藏石,【詠雙石】詩曰: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他是為避免陷入牛李黨爭,明哲保身而已。

白居易在【太湖石】【太湖石記】中,詳細的描述了太湖石的成因和形狀特點,這是中國賞石文化史上第一篇全面闡述太湖石收藏、鑒賞的方法和理論的散文,也是中國賞石文化史中一篇重要的文獻。

點選頭像關註我,分享更多奇石精彩內容。

上一篇:【奇石文化‖古代石與古代人(文石篇)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om/is/iBSok6og/

下一篇:【奇石文化‖古代石與古代人(園景石篇)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om/is/iBSaND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