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瓷器是權力的象征,也在古代統治階層的審美追求下將華夏圖騰發揮到極致!
西泠2024春季拍賣會就給藏友們敬現宮廷精美龍紋瓷器,展現瓷器之國的昔年光輝,在今日重現輝煌!
跟小編看快訊!
清雍正青花礬紅海水江崖九龍紋大盤
清乾隆青花釉裏紅雲龍紋玉壺春瓶
在華夏文明的浩瀚星河中,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更是文化傳承中極具影響力的標識,自古以來龍便被尊崇為民族之魂、文化之髓的神聖存在,始終以它無與倫比的魅力,引領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航向。
定窯刻花龍紋盤
龍紋,作為這一古老信仰的藝術化身,猶如一條穿越時空的金線,串聯起中華大地的輝煌篇章。今夕何夕,有幸於斯,我們在此隆重呈獻一場關於宮廷龍紋瓷器的視覺盛宴,邀您一同遨遊於千年龍紋藝術的璀璨星辰。
龍紋的萌芽,深植於史前的土壤,於堯舜時代的蒼茫中初露崢嶸,成為帝王之氣的象征。自紅山文化的玉豬龍起,龍的形象在歲月的洗禮下,由混沌而至清明,由稚拙而至靈動,猶如一曲跌宕起伏的史詩。
邢窯白釉龍流「來通梅瓶」
及至唐代,龍紋以它那矯健的姿態和磅礴的氣勢,映照出一個時代的繁榮與自信。而宋元兩代,龍紋更是在瓷器上綻放異彩,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人間煙火與皇權威嚴並存的畫面。如本場邢窯龍流來通梅瓶,不僅是一件官造酒器,更蘊含著四海升平、八方來朝的深意。
龍泉官窯貼塑雙龍紋四系尊
步入明清,龍紋與帝王的權力交織得更為緊密,其形象愈發威猛霸氣,彰顯著天子的無上尊嚴。譬如,清雍正年間的一件青花礬紅海水江崖九龍紋大盤,以海水紋的幽深與五爪龍的栩栩如生,訴說著宮廷的奢華與莊重。乾隆朝的青花釉裏紅雲龍紋玉壺春瓶,則以青花與釉裏紅的巧妙融合,詮釋了盛世之下皇家的雍容華貴與匠心獨運。
西泠拍賣瓷器版塊在二十周年春拍,適逢甲辰龍年,推出翩若驚鴻龍紋瓷器全新專場,其中雍正青花礬紅九龍盤、乾隆青花釉裏紅龍紋大玉壺春瓶和龍泉窯雙龍紋四系尊都為體型碩大的扛鼎之作!更難得一見的邢窯龍流來通梅瓶為公私收藏的孤品。11件時代不同、風格各異的龍紋題材作品,體現了中華龍文化的千年傳承!
「清雍正青花礬紅海水江崖九龍紋大盤」
體積碩大 宮廷華貴尊榮盡顯
清廷好古,摹古之風盛行,而宣窯所出「價幾與宋品矣」,如嘉靖朝謝肇浙在【五雜俎】中言:「宣窯不獨款式端正,色澤細潤,即其字畫,亦皆精絕。」故宣窯瓷器素來為清宮所重,拍品即為一例證,為化裁於宣窯之青花礬紅龍紋器皿而成。
自宣窯雛形形成,雍正時期摹制並加以創新後便一直延續,乾隆時期仍有燒造。然乾隆時期所作雖摹雍正時期釉色與紋飾,但龍紋相比雍正時期則明顯少了張揚霸氣之風,可見胤禛時期所造仍屬其中雋品。
lot 3852
清雍正青花礬紅海水江崖九龍紋大盤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直徑:47.5cm
RMB:3,000,000-5,000,000
來源: GeorgeandCorneliaWingfieldDigby舊藏。
倫敦蘇富比,2014年5月14日,Lot.0230。
說明: 此盤體積碩大,形制規整,折沿,淺弧腹,圈足。折沿繪青花海水紋,盤心以青花海浪紋填充,正中飾礬紅正面五爪龍,鬃發成蓬,雙目炯炯,龍爪鋒利,於滾滾浪濤間肆意遨遊,神威畢現。
內外壁皆以青花繪祥雲紋,各分布四龍於其間,五爪與三爪各二,其中一三爪龍為背生雙翼承魚尾之應龍。整器所繪九龍生動栩栩,身姿矯健,盡顯宮廷華貴尊榮。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外圍青花雙圈。
明代初期,青花釉裏紅水波雲龍紋瓷器罕見,此中青、朱二色,皆為釉下彩,凡釉裏紅更難燒成,而釉上礬紅彩則較易把握,遂宣德一朝,青花龍礬紅彩水波紋瓷器成功燒制。
「清乾隆青花釉裏紅雲龍紋玉壺春瓶」
雲龍畫法受南宋畫家陳容影響
南宋著名畫家陳容,以繪墨龍圖著稱,他用墨色濃淡及巧妙留白來表現神龍在翻騰的雲海穿行,其繪畫技巧和藝術價值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皆藏有陳容所繪以龍為題材的作品。尤以廣東省博物館藏【墨龍圖】堪稱神筆,蒼龍栩栩如生,孔武有力,龍身矯健,本品蒼龍的繪制可見陳容筆意,然本品以瓷胎為紙,鈷藍、銅紅為墨,所繪雲龍紋飾構圖繁復細膩,章法嚴明考究,其藝術水平可與陳容之作比美,然論技術難度論,本品之瓷繪丹青則更勝一籌。
lot 3853
清乾隆青花釉裏紅雲龍紋玉壺春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47.5cm
估價RMB: 2,800,000-3,500,000
說明: 本品即為乾隆朝禦窯青花釉裏紅器物。本件拍品器型端莊雅致,撇口,收頸,鼓腹,圈足。
通體以青花釉裏紅繪制雙龍趕珠紋,青花、釉裏紅發色均佳,二龍龍身時隱時現於雲朵之間,龍爪孔武有力,龍身盤踞飛舞,威猛霸氣。
畫面中雲紋為斑片狀雲頭紋,此種斑片雲紋,康熙朝時即時常用到,至乾隆時期畫面更加寫實。酌其用筆,勾皴點染無一不足,可以說達到了臻乎化境的水平,亦可見康乾盛世之風。
lot 3857
龍泉官窯貼塑雙龍紋四系尊
高:49cm
RMB:2,500,000-3,500,000
來源: 香港蘇富比,2019年11月28日,Lot0386。
說明: 此尊造型源自上古青銅禮器,元時作為仿古之禮器。尊器身作三段式,喇叭形口,肩部起稜線,塑如意雲頭形四系,腹部鼓出,足脛外撇,造型古樸大方。
通體施青釉,釉面溫潤厚腴,色澤淡恬幽靚,秀美天成,構成了獨特的裝飾效果。釉色厚潤,色澤依器型的轉折而豐富多變。
全器造型別致,俊秀挺拔,雋雅端麗,純凈釉色與古樸之器形完美結合,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為翹楚之作。
尊身正反兩面貼塑兩龍紋,龍紋呈向上騰躍之姿,姿態矯健,龍頭帶角,神態兇猛。全器器形碩大,紋飾精美,釉層肥厚,青碧光潤,為龍泉處州官窯精工力作。瓶身施罩青釉,色如梅子輕熟。此器端莊厚重,頗有上古銅器遺韻。
「邢窯白釉龍流「來通梅瓶」」
市場唯一 傳世孤品
世人皆知「來通杯」,是一種流行於亞歐大陸上的古老飲酒器,其最早的起源可能是以動物角制作而成的飲器,公元前2000年已經開始出現。來通杯既可以是杯子,也可以是註水或酒的瓶,可能用在更重要的禮儀場合。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將藝術創作力疊加在了來通上,其造型多樣,包括獸角形、獸首形、人首形和獸身形等,材質也從早期的陶器,發展出青銅、金、銀、象牙、玻璃等,這體現了各文明之地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積澱,更反映了亞歐大陸民族間的動態交流。
來通杯在西亞有著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作用,其中從獸口中流出的液體被看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主要適用於較為重要的場合,而非日常使用。在中國,唐代羊首來通杯和鑲金獸首瑪瑙杯是典型的來通杯形式,而邢窯和定窯也生產瓷制的來通杯,造型為一連線有吸管的小杯,與此梅瓶邊上連線的杯子器型相近。
lot 3858
邢窯白釉龍流「來通梅瓶」
高:25.7cm
寬:19.7cm
RMB:2,200,000-3,500,000
說明: 此造型的梅瓶為國內外首次出現的孤例,因其其透過管道連線的杯體原理與來通杯有所相似,故定名為「來通梅瓶」。
推測其用途應與來通杯相似,為特殊禮儀場合所使用的酒器。酒透過梅瓶瓶體,經過下方的龍流,進入邊上的杯中,不僅具有強烈的儀式感,更應飽含特殊的深意。
來通寓意四海升平、八方來朝,龍流又代表中華民族的正統天威,從中可以一窺大唐盛世的天國景象。
此邢窯「來通梅瓶」,一側為梅瓶造型,短頸,豐肩,收脛,壺體線條流暢,器型飽滿圓潤,上部為唐代風格,下部可能因為功用收縮較急。另一側置一缶形杯,杯底透過孔道與梅瓶相連。梅瓶一側出一彎曲盤繞狀龍流,身姿自上而下俯視杯中堆塑的烏龜,遙相呼應,匠心獨運。
梅瓶整體胎質潔白細膩,釉白瑩潤,造型奇思,是為鳳毛麟角之罕見孤品。
此壺運用了「連通器原理」:當梅瓶中註入的液體達到一定量時,液體從梅瓶下部的龍流中緩慢流出,流入梅瓶一側的杯中,直到杯中液體將滿時停止流動,液體不會從杯中溢位。此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梅瓶內的柱狀結構因為控制流速所置,而梅瓶一側的管道應為保值壓力平衡所置。神奇的是,當杯中的液體被舀出後,梅瓶中的液體又重新從龍口流入杯中,迴圈往復,不盈不虧,很難想象千年前古人的奇思妙想與巧奪天工。
「定窯刻花龍紋盤」
龍紋器物應為定窯官制之器
據【曲陽縣誌】載,五代時曲陽澗磁已盛產白瓷,官府曾在此設官收瓷器稅,紋飾以龍鳳紋為主。此類宮廷用器多有傳世,窯址遺有龍鳳紋器物碎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曲陽縣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組成聯合考古隊,於2009年9月起對定窯遺址進行了主動性的考古發掘。在澗磁嶺、北鎮、澗磁西及燕川四個地點布方發掘,以獲得定窯燒制在宋、金、元各個階段的地層資料,並進行分期研究。
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各時期的瓷器和窯具,其中完整或可復原標本數千件,這些出土的標本中不乏以往我們認識的定窯精品,也有一些以前未曾見過的獨特器物。發現帶有「官」款、「尚藥局」款與「龍鳳」紋定窯殘片,表明了此種定窯產品為官用的可能性。
lot 3859
定窯刻花龍紋盤
直徑:27.5cm
RMB:800,000-1,000,000
說明: 定窯白釉刻龍紋大盤,此器形制規整古樸,圓口斂腹,淺足微高,內外均施象牙色白釉。盤心刻劃龍紋,刀工古樸雅致,不見滯澀,龍身輪廓線外另加復線以增強立體感。
盤龍全身披鱗掛甲,龍有三爪,體態矯健,昂首張口,雙目圓睜,其技藝之高,絲毫不遜於同期書畫之極精品者。
而盤內壁留白,意在突出盤心龍紋,故整體觀之,愈見精妙。定窯刻花器物比印花器物制作年代更早,龍紋器物應為定窯官制之器。
台北故宮【宋詞名品圖錄】圖47著錄有清宮舊藏此種龍盤一件,英國大維德基金藏有一件金代定窯龍紋大盤,編號PDF.159,曾著錄於P69,圖66,惟此件釉面劃損痕跡嚴重,不過較其釉質及龍紋裝飾,與本品類似。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亦藏一例金代龍紋大盤,盤心可見突起之褐色斑點,惟彼件龍紋刻劃稍遜,不如本品龍紋之鮮明生動。
「清乾隆青花遊龍捧壽圖如意耳葫蘆瓶(一對) 」
此類葫蘆瓶極為鮮見 多為重要博物館收藏
【尚書】論五福,以「壽」居首。明清兩代,皇帝壽辰稱為萬壽節,是宮廷中最重要的節慶之一。同時,寓意祥瑞的器物由此應運而生。
此件雙龍捧壽紋葫蘆瓶即是一件既以龍紋體現皇權,又以圖案諧音「福」「壽」之美好寓意集於一身的宮廷陳設器。
lot 3851
清乾隆青花遊龍捧壽圖如意耳葫蘆瓶(一對)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帶座高:21.5cm
高:18cm
直徑:11.4cm
數量:2
RMB: 1,500,000-1,800,000
出版: 【義正閣藏瓷】,義正閣主編,2024年,頁094-095。
說明: 本品扁圓葫蘆形,頸肩置對稱綬帶雙耳,內壁施白釉,外壁紋飾隨形而繪,主題紋樣為青花雙龍捧「壽」紋,輔以蝙蝠紋、如意雲頭紋、回紋等。
龍首位於瓶的下腹部,龍尾上擺至肩部,圍繞一團蝠紋,跨度大而富有氣勢,寓意「福壽雙全」。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瓶莊重典雅,青花發色純正,繪制嫻熟,紋飾秀麗流暢,布局工整,圖案化的裝飾別具一格,紋飾吉祥,成為清代傳統器物。
本品頸部和脛部份別繪青花花葉紋及曲折紋,納福延壽,是中國傳統社會天子庶民皆希冀畢生追求的願望。
查閱公私典藏,此類葫蘆瓶極為鮮見,且多為重要博物館及私人收藏。見有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頁207,圖183;蘇州博物館及南京博物院均藏一例,著錄於【蘇州博物館藏頁—瓷器】文物出版社頁174及【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277,均可以資比較。
「清康熙釉裏紅夔鳳紋搖鈴尊」
色釉質素出眾 世間罕見
康窯官瓷自然流露著古雅之氣,在如搖鈴尊這種脫去玲瓏介於拙、巧之間的器物上燒造最為成功。其秀美而不流於文弱,看似古拙卻不粗糙,如同簡衣而行的貴族,樸素外表卻難掩其高貴的氣質。其穩重的造型配以古樸的紋飾充分展露出康熙時禦瓷工匠的精心巧思。
康熙夔鳳紋搖鈴尊是由康熙禦窯場創燒,且深得皇帝青睞的禦瓷,多見以青花裝飾,亦有罕見的釉裏紅範例,且色釉質素出眾者,世間罕矣。
至雍正朝,因此尊鋒芒畢現,霸氣外露,缺乏含蓄內斂之韻,遂不復制矣。釉裏紅以銅著色,燒制中溫度稍有不穩極易造成釉色發烏焦黑或生澀泛青。在康熙年間,釉裏紅制器屬錚錚有名的貴品。
lot 3854
清康熙釉裏紅夔鳳紋搖鈴尊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帶座高:21cm
高:17.9cm
直徑:10.3cm
RMB:1,200,000-1,500,000
來源: 中國嘉德2000年05月08日,Lot1059。
說明: 唇口微撇,長直頸,圓肩,直腹,圈足。主題紋飾以釉裏紅繪夔鳳紋,一對夔鳳展翅肩部伸延到底部,各口銜一環,尾羽華麗。底足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此件搖鈴瓶釉裏紅發色鮮亮明艷,筆觸紋飾線條清晰,充分展現出康熙皇帝威壓四海、執掌天下的氣勢。
相同作品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見2005年北京出版【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編號28。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載於1992年台北出版劉良佑著【中國歷代陶瓷鑒賞.5.清官窯及民窯】,72頁。
上海博物館收藏一例,見1987年香港出版【青花釉裏紅】,圖版119號。再一例為南昌總督H.E.KingSiaoSan收藏,曾展出於1908年上海舉辦中國藝術展覽,載於1911年倫敦出版A.W.Bahr著【Old Chinese Porcelain And Works of Art in China】,圖版LIV。
「清乾隆粉青釉錐拱香草龍紋長頸瓶」
代表了乾隆朝禦窯顏色釉瓷制作的最高水平
乾隆一朝,國力強盛,瓷藝精絕,瓷匠為悅聖心進行創新及仿古,所成精品融匯古今精粹,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就空前絕後之器。
香草龍紋屬一類變形夔龍紋,始見於明代,因龍形如香草枝葉漫卷而得名,部份龍紋亦口銜香草以為呼應。
lot 3855
清乾隆粉青釉錐拱香草龍紋長頸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20cm
RMB:800,000-1,000,000
說明: 此件粉青釉浮雕香草龍紋貫耳瓶,通體及足內均施粉青釉,釉質嬌嫩、瑩潤如玉,釉面勻凈雅靚之致,輕逸媚人之風韻撲人眉宇。腹部主題紋飾以凸雕香草龍紋表現,輔以如意紋、蕉葉紋、回紋、變形蓮瓣紋等邊飾。
紋飾講究左右對稱,每一個細節處理以及線條使轉,均能達到如鏡影般完全相稱、高度一致。
所雕飾之龍紋極富於立體效果,工絕殊常,與用彩料繪畫相比又另有一番韻味:減地起陽式的圖案與媚人的粉青釉融為一體,龍紋形象隱現於釉層當中,使原本素雅純凈的粉青釉更具含蓄、高雅的藝術表現力!
其妙在清晰與朦朧之間,若隱與若現之間,愈發顯出其耐人尋味!隱現的香草龍凹凸起伏,釉層厚薄產生變化,從而使釉面呈現深淺濃淡的色階與層次,富於節奏韻律,匠心獨具,叫人折服。
此件粉青釉浮雕香草龍紋六方貫耳瓶與宋龍泉梅子青、粉青以及宋官窯、汝窯器一樣,均以媚人之釉色取勝,給人以溫潤之感,此一審美觀與中國傳統審美文化中對玉器的欣賞一脈相通,達到如玉般的質感是其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冠以「類脂類玉」,實不為過,集中反映出禦窯顏色釉瓷豐富的美學內涵。同時,其代表了乾隆朝禦窯顏色釉瓷制作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青花魚化龍紋高足盤」
款識字型為乾隆禦窯器之典型字型
魚龍變化圖為清代瓷器裝飾紋樣之一,寓意魚躍龍門。【孔子家語】中有記載,孔子得子,魯昭公以鯉魚賞賜,遂取名為鯉,字伯魚。
【說苑】記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此紋飾在清早期較為流行,具有明顯的時代風格。人們常借以寄托金榜題名、飛黃騰達的美好願望。
lot 3850
清乾隆青花魚化龍紋高足盤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單行篆書款
高:18.1cm 口徑:23.4cm
RMB:280,000-350,000
來源: 徐展堂先生舊藏,揚州文物商店舊藏。
說明: 本品直壁淺腹,下承喇叭形高圈足,其造型應取法先秦青銅豆而來,氣韻古樸,格調不凡。
胎體厚重,釉質潤澤,外壁以青花裝飾,青花發色蒼翠而略有暈散。其紋飾布局與常見器物不同,主體紋飾不飾於盤心,而繪於高足之上。
外口沿飾貫套花卉紋一周,高足通繪魚龍變化圖,只見一條行龍穿梭於火焰祥雲之間,追逐火珠,一條鯉魚躍出海面與之呼應,海水波濤之中山石聳立,蓮花飄散,紋飾筆法精細,魚龍形象生動,整個畫面布局疏密有致,氣勢非凡。
圈足內壁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一行篆書款,款識字型書寫流暢,為乾隆禦窯器之典型字型。
此類高足盤創燒於康熙朝,乾隆時期亦有燒制,僅見於此兩朝,其後不見。按其造型及紋飾分析,此類高足盤應為宮廷禦用供器,不同於尋常官窯器,其數量稀少,檔次高貴。
更值得關註的是,本品來源清晰,出自徐展堂先生舊藏,極為難得,頗值珍視。
「清乾隆綠彩雲龍紋蓋罐」
底部青花款為標準乾隆官窯款識
在青花勾線內以一色綠彩填繪的工藝是鬥彩裝飾工藝中的一類裝飾手法,始見於明成化時期。傳世有成化卷枝紋瓶和雲龍紋盤存世。
清代延續這一裝飾手法,其中又以雲龍紋蓋罐最為典型,並以此為固定模式從清康熙至以後各朝歷代相傳,僅形制略有變化。道光以後不再燒制。
本品通體白綠相間,輔以青花勾邊,簡潔雅致。其紋飾的搭配充分呈現佛教與皇帝統治的結合,為皇帝崇尚佛學對佛教治國的用意的體現。
lot 3856
清乾隆綠彩雲龍紋蓋罐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21.5cm
直徑:18.5cm
RMB:800,000-1,200,000
來源: 倫敦蘇富比2012年5月12日,Lot.290(其一)。
出版: 【中國民間收藏陶瓷大系—北京天津卷】,中國收藏家協會編著,河北美術出版社,2019年,第166頁。
出版物及內頁
說明: 本品直口,短頸,豐肩碩腹,至底內收,內挖式圈足,附平頂圓蓋。罐通體紋飾以鬥彩繪就,自上而下可分七層。
其中蓋頂繪綠彩趕珠龍紋,罐肩部及腹部份飾佛教八寶紋及趕珠龍紋,畫面龍紋碩首虬身,須發上昂,怒爪厲張,體態極為兇猛,又不失皇家威嚴之氣勢。
脛部飾變形蓮瓣紋一周。底部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標準乾隆官窯款識。
同類的綠彩龍紋蓋罐南京博物院中有同類器,為乾隆宮廷陳設用器。品器型飽滿規整,釉面瑩潤,紋飾精美,為傳世乾隆禦窯佳作。
更為難得之處在於,其配有原蓋,殊為不易,值得關註。
「明空白期青花龍鳳紋梅瓶」
傳世稀少 時代特征明顯
明代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稱為"空白期",瓷器發展到這個時期,可以說到了最低谷。正統、景泰、天順這三朝上瓷器生產上不及宣德,下不如成化。據文獻記載,此三朝有官窯生產,到未見實物,所見產品均為民窯,民窯瓷器質素也不高,學術界把這一時期稱為瓷器的「空白期」。這三朝一共不到三十年,政治動亂,使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瓷器生產大幅下降,因而傳世品也非常的少。
lot 3860
明空白期青花龍鳳紋梅瓶
高:33.5cm
RMB:400,000-600,000
說明: 此件青花龍鳳紋梅瓶,唇口、短頸、溜肩、深腹下收、圈足。肩部飾以雲鳳紋,近足處飾以海水江牙紋。
瓶身腹部繪雲龍紋,構圖飽滿,龍紋,五爪伸張,鬃發上揚,閉口鼓目,形神威猛,繪畫紋飾呈色濃淡分明,用筆舒展,繪畫功力高深,筆劃轉折富變化,和諧自然,渾然一體。
器形挺拔秀麗,釉色瑩潤,青花發色艷麗,筆法靈動流暢,時代特征明顯,傳世稀少極具收藏價值。
瓷器之美,已美千年。
藏友們可以欣賞,也更好參考來收藏,如有拍賣需要,可以多多關註市場資訊,理性做出決定!
有出入兩手的疑惑可以留言或見最後梅瓶,小編的大別墅在裏面,有珍品的也可以評論區分享交流!
友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