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三千裏漢江】璀璨江漢——武漢博物館館藏玉器精品全圖(二)

2024-05-16收藏

請加關註下期繼續

玉蘭客

綿陽市博物館

綿陽市博物館承辦的武漢博物館館藏玉器精品綿陽展覽,由禮儀用玉、陳設玉器、玉佩飾三部份組成,這裏是第二部份所有的展品照片。有青玉、白玉、黃玉、碧玉,不只是華夏的,也有國外的;器形大小各具,有動物造型、人物肖像、生活用品等;匠心雕刻,精巧絕倫,盡彰美玉之璀璨,不愧「精品」二字。為全面展示玉器樣貌,同一件雕琢盡量多角度拍照,是想把真切的現場感受傳遞給讀者。

展廳的玻璃櫥窗燈光柔和,展台瓊瑛薈萃,曳人心旌。平生但讀美玉的文字,玉器的形狀卻只能抽象地揣摩。現在,可以十分方便地數臨展覽,親眼欣賞這些精美的真質琢玉,對玉和玉器產生清晰的認知,更覺得央央華夏物華天寶,人傑而藝美。如果不是隔著厚厚的玻璃,真想摸摸這些玉器,實實在在地感觸古老的中華文明,來一回藝術體驗的穿越之旅。

古代陳設玉器展覽
文/玉蘭客
精雕巧琢展廚台,中外椒瑛此聚來。
碧白青黃同璀璨,匠心方寸識群才。
——甲辰梅月初四

第二部份

巧奪天工——陳設玉器

陳設玉器是指用於擺設觀賞的玉器。初見於戰國、秦漢,宋遼金元時期開始盛行,明清達到鼎盛。一般分為陳設用品、仿古禮器等類別,另有碗、壺、瓶等生活器具,以及筆掭、筆洗等文房用品,已不具備實用功能,亦作擺設觀賞之用,故也屬陳設玉器一類。陳設玉器型體較大,工藝多為圓雕、浮雕和鏤雕。題材廣泛,涉及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山水仙境、吉祥圖案等,追求著一種繪畫意境和筆墨情趣。

展台之十

黃玉獨角獸·明代

展台之十一

黃玉鳳紋擺件·清代

黃玉臥狗·清代

黃玉臥獸擺件·宋代

玉臥馬·明代

展覽櫥窗之一

青玉「福壽雙全」擺件

明(公元1368-1644年)長18cm 高8.5cm 寬12cm

青玉,玉質溫潤,局部留皮。采用透雕和浮雕等技法雕琢成兩個壽桃,果實飽滿豐碩,枝葉舒展,上爬蝙蝠兩只,寓意「福壽雙全」。此器構思巧妙,用料精巧,工藝繁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青玉「五子登科」擺件

清(公元1644-1911年)高8cm 最寬處7.5cm

青白玉。彌勒佛手持佛珠呈坐姿,笑容燦爛,喜氣吉祥。五個童子形態各異,攀爬於佛身兩側,表情生動,器型規整,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極具動感,題材選用中國傳統圖案「五子登科」。

展台之十二

青玉「五子登科擺件」·清代

青白玉「劉海戲蟾」擺件·清代

展台之十三

青玉鴛鴦擺件·清代

白玉「喜鵲銜梅」擺件

糖白玉「龜鶴延年」·清代

俏色蜻蜓菱角玉擺件·清代

展廳一角

展台之十四

玉擺件

玉擺件大體出現於宋而盛於明清,

造型有瓶、爐、壺、如意、花瓶、山子、花卉、人物、瑞獸、山水、筆筒、茶具、佛像等。明代的玉擺件多以文人擺件玩物為主,如秋山圖、玉山子、人物雕像、小動物等。所用玉料多為和闐白玉、青白玉、黃玉、碧玉和墨玉等。清代出現了大型的玉擺件,其做工也更為復雜精細,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美術

成就,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

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揉合變通,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

清 白玉童子騎象

清白玉「福祿壽」擺件

玉山子

山子即雕刻山林景觀,其取景、

布局,到層次排列都表現和滲透著繪畫的章法。金元時代的作品,以山林、公鹿、柞樹、人物為題材,有秋山玉之稱。明代多以山石樹木為主要內容。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暈、王原祁)畫風影響很大,多以山水人物及歷史故事為題材。山石布局講究均衡穩重,層林疊起,意境清淡,因而在雕造時力求古樸莊重,用刀平穩,轉折圓潤。

清 青玉巧做高士圖山子

白玉童子騎象擺件·清代

白玉壽星立像·清代

青玉巧做高士圖山子·清代

展台十五—— 白玉「白馬負經」擺件·明代

展台十五—— 白玉侍女童子擺件·清代

展台十五—— 黃玉轉經筒·清代

展台十五—— 青白玉和合二仙牌·清代

展台十五—— 白玉龍紋插牌·明代

白玉「達摩渡江」插牌

清(公元1644-1911年)長6.5cm 寬5.5cm

白玉,圓形,插牌正面江水翻卷,達摩身披袈裟,雙手持缽,腳踏一片葦葉立於江面,擡頭仰望,空中神鳥口銜一串佛珠向他飛來。達摩是中國佛教史上帶有神奇色彩的人物,他以【楞伽經】為依據,提出了新的修行方法,後經幾代的傳承和發展,到唐代形成佛教中的重要派別——禪宗。此器紋飾運用淺浮雕手法,構思巧妙,品相完好,制作精良。

青白玉和合二仙插牌

明(公元1368-1644年)長8.5cm 寬6.8cm

青白玉,鏤雕和合二仙,一人持蓮一人捧盒,喜笑顏開,寓意和諧吉祥、平安富貴。刻畫細膩豐富,刀法老練。

白玉透雕龍紋包金插屏

明(公元1368-1644年)長13cm 寬8.5cm

白玉,長方片狀,雙層透雕龍紋,龍張牙舞爪,氣勢非凡。反面在一木板上用珊瑚、螺鈿嵌繪成花卉紋。插屏四周用鎏金銅飾包邊。明代插屏用料多為白玉、青玉和碧玉,雙面工少見。此屏構圖舒朗飽滿,富有生氣,為玉插屏中的精品。

展台十五—— 白玉達摩渡江插牌·清代

展台十五—— 黃玉螭龍紋插瓶·清代

展台十五之—— 碧玉松竹鳳紋插瓶·清代

山子上的「象耕鳥耘」故事

相傳堯當政之時,歷山土質肥沃,人們競相來此墾荒,眾人時常爭鬥,舜將土地平分於眾人,自己在荒地上墾田,大家為之感動,於是不再爭鬥而互相禮讓。此事感動了上蒼,遣條山象群下山相助舜建築房屋和拉犁開荒。等到莊稼苗兒出土後,野草混生,小鳥群集將雜草啄凈。堯正在選擇接班人,聽說此事後便帶著隨從來考察舜。玉山子左側山石之上的兩人即堯與隨從,下面低首者就是舜。

白玉人物故事方壺

明(公元1368-1644年)高15cm

白玉,長方形壺身,方形綠松石獅鈕蓋為後配。口沿雕一周「山」字紋,壺身腹部雙面為人
物故事紋。一面為月光之夜兩高士在松林下談道,畫面左下角題「千頃雲林鏡,三溪事映川」。另一面松石掩映之下,一高士乘一葉扁舟在江水之上吹笛。左上角題「漁笛扁舟小,松風兩岸香」。整體造型規整,壺身線條流暢,壺身文字與景相應合。

明 白玉人物故事方壺拓片

展台十五之—— 白玉人物故事方壺·明代

展台十五之—— 白玉蓮瓣如意瓶·清代

展廳一角

痕都斯坦玉器

又稱「西番玉」、「西番作」。因其制作風格是仿制痕都斯坦國的制玉技法而得名。清乾隆時期被引進中國並大量仿制,以實用、陳設器為主,常以動物和花形構成器形。其特點是花紋精細、胎薄如紙,多采用剔地浮雕花葉紋,鑲嵌金銀和五顏六色的珠寶。選料精細、器型別致、紋飾獨特、工藝精湛。乾隆皇帝曾詠詩「細如發毛理,渾無斧鑿痕」,來贊譽其工藝技法。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記載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於1526—1858年的印度莫臥兒帝國統治下的一個藩國,位於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部一帶。亦有「溫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譯名。由於盛產玉石,玉雕業十分發達。

青玉菊花紋碗

清(公元1644-1911年)高6.2cm 口徑12.4cm

碧玉,有黑色墨點,玉質通透晶瑩。侈口,深腹,圈足。碗壁極薄,外壁雕菊瓣紋,每瓣菊花紋都磨起圓潤的弧度突線,刀工線條有力。此碗造型古雅精巧,打磨平滑光亮,壁薄如紙,於清麗素雅中顯出富貴之氣,是典型的「痕都斯坦玉」的代表作。

展台之十六—— 白玉碗·清代

展台十七—— 碧玉碗·清代

展台十七—— 青玉痕都斯坦菊花紋碗·清代

展台之十八

展台十八—— 白玉碗·清代

展台十八—— 青玉筷·清代

展廳一角

展台十九—— 青玉菊瓣花紋蓋碗·清代

展台十九—— 墨玉高足碗·清代

展台十九—— 青玉花紋碗·清代

展台之二十

青玉荷趣圖筆掭

清(公元1644-1911年)長9cm、寬6.5cm、高1cm

青玉,荷葉形。葉內一只青蛙仰首與對面的小
田螺兩兩相對,荷葉邊沿露出一支蓮蓬,蓮子粒粒
飽滿。兩只蝙蝠立於荷葉一側,葉底面雕筋脈紋。
葉表面略卷起凹,凹面很淺,「筆掭」是下筆行文描畫之前用以添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筆之間發生墨色濃淡不均的現象。

青玉獸面紋象耳方觚 (gū)

清(公元1644-1911年)通高19cm,最寬處8cm

青玉,方形。外壁浮雕仿銅紋飾,蓋、口沿與圈足均陰刻回紋。頸上與下腹部刻蕉葉紋,雕刻仿古銅器獸面紋,紋飾古樸,線條華麗。觸兩肩雕刻象首為耳,下銜活環,寓意太平有象。器內挖膛規整,圈足處理嚴謹,為清仿古玉器之佳作。

青玉荷趣圖筆掭·清代

青玉獸面紋象耳方觚·清代

展台二十一——

青白玉螭龍紋雙耳扁瓶·清代

展台二十一—— 碧玉獸面紋雙耳扁瓶

展台二十一—— 青白玉梅花紋洗·清代

展廳一角

青玉「福壽雙全」擺件
明(公元1368-1644年)長18cm 高8.5cm 寬12cm

青玉,玉質溫潤,局部留皮。采用透雕和浮雕等技法雕琢成兩個壽桃,果實飽滿豐碩,枝葉舒展,上爬蝙蝠兩只,寓意「福壽雙全」。此器構思巧妙,用料精巧,工藝繁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青玉「五子登科」擺件
清(公元1644-1911年)高8cm 最寬處7.5cm

青白玉。彌勒佛手持佛珠呈坐姿,笑容燦爛,喜氣吉祥。五個童子形態各異,攀爬於佛身兩側,表情生動,器型規整,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極具動感,題材選用中國傳統圖案「五子登科」。

展台二十二—— 墨玉童子雙耳杯·清代

展台之二十三

白玉螭虎紋印盒·明代

碧玉螭龍紋印盒·清代

碧玉雙魚紋洗·清代

肖生玉

肖生玉又稱「仿生器」,泛指一般動物造型的

玉雕,而非僅指十二生肖玉。

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肖生玉幾乎是一個永恒的題材,大到陳設擺件,小到文玩佩飾,形式多樣。表現手法主要為反映動物的特征、習性和形態的刻畫,以及所賦予的吉祥寓意,由簡到繁,自淺至深,生動傳神。

明清玉雕圖案多有諧音隱喻之意,如馬背上踞一猴為「馬上封侯」;兩支綬帶喻為「雙壽」;羊表示「吉祥」;魚表示「有余」;雀鹿喻為「爵祿」;蝠鹿表示「福祿」等。明代雕琢刀法剛勁有力,線條棱角分明,但磨工較差,在轉角處或細部處理上較為粗糙。清代玉器制造則在乾隆時期達到全盛時期,動物玉雕題材則更為多樣。

清青玉童子牧牛
黃玉象
清(公元1644-1911年)高8.5cm 最寬處11cm

黃玉,站姿,回首,身披搭背,四肢立於萬頃碧波之上,造型生動,大氣美觀。以象為題材的作

品在清代比較常見,有「太平有象」、「萬象更新」等吉祥寓意。黃玉為玉材中最名貴的品種之一,其色澤由淡黃至深黃不盡相同。清代黃玉作品玉質多屬上乘。

展台二十四—— 黃玉象·清代

展台二十四——白玉麒麟擺件·清代

展台二十四—— 白玉松鼠金瓜擺件·清代

展台二十四——白玉貓蝶擺件·清代

展台二十五——

白玉饕餮紋螭龍杯·清代

展台二十五——

墨玉獸面紋雙螭耳杯·清代

展台二十五—— 墨玉雙螭耳杯·清代

#細說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