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宋哥窯米黃釉金絲鐵線魚耳爐

2024-05-23收藏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

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造型有各式瓶、爐、洗、盤、罐等。論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質有瓷胎和 砂胎 兩種,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多種色調,釉色也有粉青、 月白 、 油灰 、青黃各色。從時間上講,這裏應有早晚之別,從產地說也有恐非一個瓷窯的作品,情況是比較復雜的。

哥窯金絲鐵線開片紋魚耳爐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一件代表作品,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其造型端莊古樸,釉色獨特,開片自然,特別是金絲鐵線開片紋飾的形成,使得這件作品更具有獨特的魅力。

在燒制過程中,哥窯金絲鐵線開片紋魚耳爐的瓷胎和釉面自然開裂,形成了一種黃黑相間的裂紋,這種裂紋被稱為「金絲鐵線」,與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缺陷美的審美觀念相符合,因此備受人們青睞。這種裂紋的產生是因坯、釉的膨脹系數不同,發生冰裂的物理現象。

宋哥窯米黃釉金絲鐵線魚耳爐的造型也十分獨特,仿商周青銅禮器簋,兩側置魚形耳,下承以圈足,顯得古樸典雅。爐通體施米黃釉,釉面密布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開片紋,使素凈的釉面富於韻律美。這種自然開裂、自然著色和獨特的造型形成了宋哥窯米黃釉金絲鐵線魚耳爐獨有的特點。

然而,依據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等館藏哥窯器皿,傳世哥窯造型端莊古樸,器身釉色滋潤腴厚,器型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其主要特征如下:

其一、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深淺米黃、粉青、灰青奶白諸色。

其二、「金絲鐵線」文片。哥窯釉面有網狀開片,或大小紋片重疊猶如兩張網。或成細小開片(俗稱「百圾碎」或「魚籽紋」)。以「金絲鐵線」為典型,即呈黑或黑褐色的大紋片交織著紅、黃色小紋片,稱為「金絲鐵線」。此為區別宋代哥窯與後世仿品重要特征之一。

其三、「紫口鐵足」。哥窯胎體多為紫黑色或棕黃色,器皿口沿在高溫下釉汁流瀉而隱顯胎色。同時底足刷一層無色護胎釉或不掛釉而顯鐵黑色或紫黑色,故稱紫口鐵足。此也是區別真假宋代哥窯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四、「聚沫攢珠」般的釉中氣泡。真品哥窯通常釉層較厚,釉內氣泡上下套疊,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這也是辨別真假哥窯的重要特征之一。

此宋哥窯米黃釉金絲鐵線魚耳爐高8cm 寬16cm(含雙耳),造型端莊古樸,釉色溫潤,通體酥油光澤,與「百度百科」列舉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和「聚沫攢珠」等幾大特征完全吻合。是一件罕見的稀世珍品,彌足珍貴。不僅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

宋哥窯米黃釉金絲鐵線魚耳爐是一件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宋代哥窯瓷器代表作品。這些特點使得它在宋代瓷器中獨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陶瓷史上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