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中國人從沒停止過對玉的鐘愛,那個獨屬中國的玉器時代

2024-08-26收藏

中國人從沒停止過對玉的鐘愛,那個獨屬中國的玉器時代也永遠閃耀著美玉般迷人的光彩。

玉器時代,一個獨屬於中華文明的時代悄然開啟。

玉不僅僅是一塊美麗的石頭,還與王權、階級、理智、信仰等等有關,以至於最終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

但為什麽是玉?為什麽中國人獨獨青睞於它?玉和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又有著怎樣的關聯?這是中國北方遼河流域的支脈希拉木倫河,它發源於大興安嶺,已靜靜流淌了不知道多少萬年。

在距今8000多年前,這裏有了人,已江河而居,是人類古老並一直延續的。

生活習慣甚至是生存法則,江河不僅是生命賴以延續的水源,還提供了食物,水中的魚在很長時間裏都是人類美味和營養的重要供給。

這一天,族群裏的捕魚人用石頭磨制的尖銳魚叉沒有抓到魚,卻撞上了一塊石頭,這是一個意外,更是一個幸運。

撈起了石塊的捕魚者對於這次意外即將產生的意義更是一無所知。

當捕魚人下意識的將石塊迎著朝陽舉起時,即刻感覺到不同,陽光仿佛可以穿石而過,並讓它發散出一種令人著迷的柔和晶瑩的光暈,這顯然是一塊與眾不同的神奇的石頭。

反反復復的打磨沖刷後,自然的結晶露出了他的真容,仿佛沈睡了億萬年的美被喚醒,帶著太陽的光亮和星月的清潤來到人間,不知是誰為他取了一個名字,玉。

以上我們想象的情境,或許是欲進入中國人視野的一種可能。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大地上很多族群不約而同地關註到了玉。

為什麽是玉?我們很難揣摩先祖們最初動心的原因。

有人對比了瑪雅文明,瑪雅人喜愛天然綠石,他們認為植物是綠色的,綠色代表生命,但因為南美洲不產玉,所以瑪雅人選用翡翠。

也就在這個時期,有一群人在中國北方的西遼河流域聚集,這裏土地豐饒,適宜耕種,因為發現地內蒙。

蒙古赤峰有紅色的山峰,十分特別,考古學家稱它們為紅山人。

紅山人會不會也有這樣的色彩?聯想玉石中微微的綠光,是不是也代表著他們所向往的生命之光?紅山人並不是中國最早使用玉器的族群,但他們對待玉的態度與此前註重實用性和裝飾性有了本質不同。

正是出土的紅山玉器現有300多件,幾乎都來自墓葬。

有意思的是,這些墓葬內要麽沒有隨葬品,要麽只有玉器。

所以有學者提出,紅山文化晚期墓葬的重要特點就是美玉為葬。

作為唯一的隨葬品,玉顯然超越了普通器物的功能,成為具有精神性的物件,它代表著一種能力與天地神靈溝通的能力。

玉很可能是巫師手中的法器,既是法器,就有了一定泛指。

出土於紅山文化晚期磐梁遺址的玉壁,形制已經相對穩定,常見的為方圓形,中心孔為圓形,外擴方圓乃至接近正方形,完全迥異於其他史前文化的圓形制式。

就目前研究所知,五六千年前的紅山人還不具備人工采集玉石礦的能力,我們猜測他們所獲得的玉石大概率是原生玉礦被風化剝蝕後,被河流或洪水沖進河谷,在河流裏、河床上、河漫灘中被人撿起。

遺憾的是,那些見證了當年景象的人們,還沒有能力把他們的所見所想用任何方式記錄下來和玉石的傳奇。

一同被深埋在地下的還有那些人類的故事,如同一塊化石。

而對玉的探究幾乎是中國文化的獨家命題,因為玉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獨有信仰緊密相連,在此後的數千年間,它被疊加了物質和精神的多重價值。

直至今天,紅山文化被公認為中國史前玉器制作的第一座高峰。

出土的玉器造型多樣,豐富程度令我們在嘆為觀止的同時,渴望獲知這些造型的設計動機是什麽。

這需要我們沈浸式的回到紅山文化的時代,去檢索和理解一個個密碼。

選擇了農耕生活的人們必須與自然建立起深刻的關系,既然不能征服,那就只能磨。

拜,於是依賴與畏懼交織的情感轉化為對自然力的崇拜,在人類成長的新石器時代,全世界的文明都表現出這樣一種自然崇拜的特征,我們可以推測出這樣的一個場景,持續了很久的幹旱讓莊稼開始枯萎,紅山人面臨著顆粒無收的絕望。

終於有一天,雨水從天而降,心細的人們擡頭望向雨水的源頭,發現那是一朵朵變化出各種形態的雲,仿佛盛開在天上的花,他們在感激中總結出一條規律,是雲帶來了雨,雨拯救了莊稼,於是雲行玉誕生了,連同他的神性一起,神秘是我們與紅山玉器相遇的第一感受。

這樣的收來自於他們抽象又寫實的造型,人與其他動物的重要區別之一是具有藝術性的抽象思維能力。

50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有能力把眼中的山川、河流、草木以某種簡潔的形式描摹、呈現,並透過原始的雕刻、消磨等工藝留存自己的表達。

美的啟蒙也在這經年累月的觀察、揣摩和實踐中發生了。

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已經發現並掌握了諸如對稱、節律、均勻、光滑等多種形式美的規律,他們已然具備了樸素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思維。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擁有了足夠的設計和制作經驗時,在擁有了表達的願望和實作的技能時,他們遇見了在最。

恰當時間出現的一塊最特別的石頭,於是今天的我們有幸從這些玉器上得以窺見幾千年前為紅山人帶來風調雨順的一朵朵白雲。

在人類的泛靈化時期,與自然崇拜並存的還有動物崇拜,這在紅山文化中突出表現為龍崇拜。

龍的形象是。

對真實動物的抽象化和元素拼貼,中國人用想象力創造出龍這一超現實的圖騰,再將它和玉器結合,仿佛為彼此又附加了一重神性。

在紅山文化區域發掘出的跟龍相關的玉器有多件龍與珠形態結合的玉珠龍,以及雙龍首玉器、玉龍鳳佩等等,不僅僅是充滿力量感的虛擬動物,與人類共生的動物也是膜拜物件。

紅山人把日常見到的飛鳥、魚蟲用寫實的藝術手法做成了玉器,現在我們已經見到的有玉簫、玉龜、玉蟬、玉蟈蟈、玉魚、玉貝、玉鳥等等,史前人類相信用玉石雕刻的動物與其他器物不同,因為。

石的靈氣令這些被雕刻的動物有了魂魄,進而也有了超越他們原本所擁有的更為強大莫測的神力。

研究者註意到,幾乎所有紅山文化的玉器上都可以見到鉆孔,那麽接下來的推斷就是,這些玉器是佩戴在人身上的。

但是玉器畢竟稀少罕見,什麽人才有資格佩戴呢?伴隨著早期信仰的建立,相應的祭祀儀式隨之出現。

在紅山,儀式的執行者是巫師,他們使用這些自然和動物造型的玉石,透過觸摸、祈禱、詠唱以及舞蹈,進入超自然的境界。

紅山人相信玉石能堡護巫師抵禦黑暗勢力的侵襲,並賦予其能量和勇氣,引領族群的強盛。

玉器連線的還有另一個重要物件,就是祖先,祖先崇拜是洪山先民信仰體系的一部份,也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祖先是指引方向的導師,也是永恒存在的守護者。

對於中國人來說,祖先崇拜是血脈和精神的傳承,傳承代表了一種人文秩序,足以組織和凝聚人心。

這是紅山一座大墓中發掘出的一枚人形小玉雕,這件逼真的人形玉器或許也不是某一巨象的個體,而是紅山人對祖先的象征性表達。

在紅山,玉制人像獨此一見,但在1000km外的南方,與紅山文化基本同時期的安徽淩家灘遺址,卻出現了一件形制非常相似的玉器。

對探索和交流的強烈願望而言,距離不是問題,他們的創造者一定有過跋山涉水的遇見。

有學者認為,有一種可能性是,不同部族的首領會透過遠遊獲得新知識和新物品,以顯示身份和維護統治。

玉不僅是法器,也逐漸成為標識地位等級的禮器。

在紅山文化區域,牛梁地區是最為特殊的一處,16個祭祀地點形成了令後人驚嘆不已的禮儀性建築群。

在區域中心的山頂上,考古發現了一大一小兩座半地穴式建築,一件前所未見的人面泥塑深埋其中,他跟常人的面部大小相仿,眼眶裏鑲嵌著綠色寶石,這裏因此被命名為磐梁女神廟。

當今天的我。

我們凝視女神像時,依然有一種超越時空的神聖感,他就這樣默默的凝視著這片土地,凝視著歲月的無盡流轉。

它見證了紅山時代的輝煌,但那也是最後的榮光。

中華文明中的許多元素,比如重龍、上玉、敬祖等,在洪山均有可見。

毫無疑問,這裏是中華禮治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紅山文化大約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歷經鼎盛,而後逐漸衰落,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最終崩潰,人口急劇減少,半農半牧取代了農耕。

因為流動性增強,大型祭祀場所被廢棄,玉器制作自此絕跡。

在東北的土地上,紅山人已經生活了數千年。

此後,這些人究竟去了哪裏,我們並不知道,我們能確切知道的是,在長江流域,新的玉器和新的文化即將迎來盛放,那是與紅山文化衰落幾乎同期的公元前3300年前後。

良渚這個地名寓意著一片美好的水中之洲,它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三角洲環太湖地區,我們習慣用魚米之鄉稱呼這片流域,感恩他對我們長久以來的慷慨滋養。

在良渚,糧食和蔬菜都不再是最需要操心的問題,向往更為深遠的精神世界就成了必然。

跟紅山人一樣糧,良渚人也好玉,不同的是,在良渚文化區域出土的玉器數量更多,制作工藝更為繁復。

他們是怎麽完成的。

首先是切割預料與紅山人相似,兩主人切割玉料的主要方式也是殺繩切割和鋸切割。

但有一個細節令人驚奇,在不止一件玉器上,我們看到了同心圓弧線切割痕跡,據此推測,兩主人已經擁有了使用輪軸機械的切割技術。

其次是鉆孔,紅杉域上的孔用於穿繩佩戴,大小接近兩種玉器的孔徑則有大有小,這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更精準的預料鉆孔技術。

玉鐲之類的大孔用竹管對鉆實作,類似玉珠這樣的器物上的小孔則使用碎石制作的石鉆或者尖狀物為鉆具對鉆而成。

在繩線切割過程中,還會用到解玉砂和水。

之後,他們會用礫石等工具打磨玉石,最後用木片、竹片或者獸皮進行拋光。

工藝的成熟讓良渚形成了類工業化的生產流程。

這個已有明確分工的社會組織創造了無與倫比的中國美玉。

梁主人掌握的玉雕技術超出了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一般性想象。

工匠們使用尖細鋒利的鯊魚牙齒,在堅硬的玉石上刻畫出他們心中的神聖。

兩種玉器上的紋飾,有的寫實具體形象,有的暗示某種特征,有的支線繁復,耐人尋味,有的寥寥幾筆凸顯主題。

它們善於使用抽象的幾何紋飾,有直線也有弧線,其中一種被稱為回旋紋的圖案頻頻可見,那可能是當時的人對雲彩、水波的基。

本動式軌跡進行的抽象概括,天長日久,提純為一種兼具意義和美感的圖案。

直到今天,我們在美術設計中常用的回文、古文、乳釘紋等都與良渚的這些線條有關聯。

中國人對於美的觀念就這樣沈寂了5000年。

當我們迎面遇到良渚最具代表性的這件玉器時,很難不被一種莊重的美所震撼。

玉琮是良渚獨創的核心利器,也是祭祀通神的重要法器,承載權力和信仰的雙重分量。

在良渚的一座高等級大墓中,出土了一枚玉琮之王,伴隨出土的還有玉月和玉璧。

玉璧代表財富,玉月代表君權,玉琮則代表著神權,墓主人是同時擁有這三種權。

帝的人,後世把這樣的人稱為王。

有研究者認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或已有了早期的國家概念,玉器成為良渚社會精神生活的核心介質,被賦予了更多和財富階級相關聯的意義。

當然還有信仰欲從外方內圓呈中空的柱形。

有人說這代表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觀念,有人說這表達的是貫通天地的法術,但大家普遍認同這是兩主人宇宙觀的一種體現。

在玉琮王向外突出的四角上,各有上下四節紋飾,一、三兩節為人的圓眼和突鼻,二、四兩節為獸面的大眼和鼻。

獸面左右兩側浮雕有變形誇張的鳥紋欲從芒上。

還有8幅神人壽面圖,這被稱為良渚玉器圖案的母題,也是我們觀察良渚社會的一個入口,那是一個已經形成了清晰等級和規制的社會實體。

出自墓葬的玉器就是物證之一。

等級最高的大墓是單獨的大土台,陪葬品眾多,又包括玉叢在內的各種玉器。

第二等級是人工堆築的專門墓地或小型的土台,玉砌數量要少一些,同時還會有10裏等工具。

第三等級的墓多在居址附近,墓坑淺,而小墓中只有小件玉器,一些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

而象征良渚社會頂尖等級的就是玉從網上完整的神人獸面紋飾,它是良主人信仰的標誌,是良主人的神輝。

良渚玉器迄今出土。

的15000多件玉器中,神輝幾乎無處不在,但大部份都使用簡化圖形,完整的神輝圖案只被用於最高統治者,他們是良渚歷代的王王、貴族、平民,規定有嚴格的用育制度。

玉器形成了一整套以從閉月錐形器、冠狀式三叉形器等為代表的系統,以品質和數量、種類和組合、神像和紋樣為區分準則,玉和人的等級被相互匹配,以身份使用玉器,以等級隨葬玉器,成為全體遵循的體制規範。

人與人關系的禮由此強化,作為禮器的玉走到了社會和人心的深處。

這是早期中國社會形態的一次深刻變革,直到生命的終點,兩主人依然合遇為伴,家和種只是一個點發生了位移,生者與死者只是換了不同的居所。

巫師以這樣的方式向普通民眾解釋身後的故事,也以這樣的信念面對自己的死亡。

巫師堅信自己的靈魂會升到天界,與神為伴。

當然,他們也將繼續生前的職責,保護族群的生存與延續。

為此,他們會帶著玉離開。

玉人、玉勾雲行器、玉龍、玉鳳,這些陪伴他們多年的玉器大都有了磨損,但依然按照之前佩戴的位置在墓葬中一一擺放工整。

無論在何處,規則和秩序最能令他們平靜安然。

良渚玉器的象征。

符號中另一個反復出現的母啼是一只鳥站在祭壇上,玉鳥的形態如同展翅的燕子。

兩主人相信那是神的使者,會搭載他們飛往神的世界。

他們將死亡視為生命中最後一次遠行。

或許是因為統一信仰下神權和王權的緊密結合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兩渚文明延續了約1000年,他們對祖先、神靈和未知世界保持著高度的敬畏,同時也已經覺悟到人自身力量的強大。

基於更具凝聚力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組織形式,兩主人親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家園,也有人稱之為早期區域性國家。

考古發現的良渚古城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梁主人還在城外修建了復雜的水利系統,既可防洪,也可灌溉,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大型水利設施。

所有這些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都完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他們種稻、治愈,造成、治水,每一樣都留下巔峰之作。

創造和建設是漫長的,結束卻總是匆匆。

有一種推測是,距今4300年左右,一場也許是從錢塘江湧來的洪水淹沒了整個良渚遺址,這個海拔只有3米的平原地區和它延續了千年的文明被深埋在了地下。

伴隨著良渚文化的落幕,中國的新石器時代也走向了尾聲。

紅山與良渚一前一後,雙臂呼應,以玉為載體,支撐了中國人精神和社會體系的初見。

在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遠去了許多年後,甲骨文出現了,玉作為一個文字被記錄下來。

當時的玉字並沒有下方那一個點。

王和玉相通,金文中的王字來源象征王權的,越能統領部落、統治國家的人就是王。

王字加一點成玉始於漢代,這一點的意思就是王所用的石頭。

當心的禮器取代玉器後,玉的價值也將發生新的變化。

從以玉是神,到以玉崇禮,再到以玉彼得,中國人從沒停止過對玉的鐘愛,那個獨屬中國的玉器時代。

也永遠閃耀著美玉般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