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這套民居普票其實一點都不普通

2024-02-15收藏

大家好,我是艮嶽軒,從小愛收藏。

去年下半年,有幾個好友私信建議寫點關於普票知識的文章,因為當時忙寫其他事務,沒顧得上這事。直到最近由於過年走親戚,當發現不同省份親戚家的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時,艮嶽軒忽然想起來這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普23【中國民居】大全套郵票。

這套普中國民居郵票從1986年4月1日開始,至1991年6月11日止,是許多70、80後童年的回憶。算得上新中國普通郵票中的經典之作了,本期艮嶽軒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套普23【中國民居】郵票的相關故事吧。

各位看官,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右上角「關註」,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普23民居郵票發行

1986年4月1日至1991年6月1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曾共計發行了一套4組21枚的中國民居郵票,共計發行了4組21枚,它們分別是編號普23,14枚,普25,2枚,普26,3枚,普27,2枚。該套郵票旨在展示中國各地各民族建築藝術而發行的,同時也是適應郵政業務的需要而發行的一套普通郵票。

該套郵票圖案分別展示了內蒙古、西藏、東北、湖南、江蘇、北京、雲南、上海、安徽、陜北、四川、台灣、福建、浙江、青海、貴州、廣西、寧夏、山西、山東、江西不同省(直轄市、地區)的建築造型。該套郵票由中國郵票設計師陳漢民、勵忠發、華健心等人設計。

由於該套郵票為普通郵票,發行期長達5年之久,時間跨度較大,印量極大,發行量至今不詳。但有一點艮嶽軒是可以肯定——幾個高面值郵票如台灣、浙江、青海、貴州等民居發行量相對較少。下面,艮嶽軒將4組21枚的民居郵票逐個介紹一下。

  • 內蒙民居(1)
  • 蒙古包,古代稱「穹廬」「氈帳」。蒙古包一般用柳條做骨架,外側包羊毛氈,再在頂部中央設可支起的圓形天窗,是一種可移動式圓形住宅。在柳條兩側塗灰草泥代替氈子,即成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兩個圓形住宅之間,聯以土墻,成為並列的3間房屋而演變成土房。

    蒙古包屬小型民居,一般通高2米~3米,直徑4米~7米,包頂呈傘骨狀圓形,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拆建,便於搬運,能夠抵禦風寒,適合遊牧民族的生活特點。按照結構形式,有移動式和半永久式兩種。郵票畫面的中心位置是傳統的毛氈蒙古包,上部則是固定的土木結構蒙古包。

  • 西藏民居(2)
  • 在西藏廣大牧區的草原上,牧民居住方形的帳房。藏南谷地的鄉村和城鎮,石材豐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墻,木材梁、柱和椽子,平屋頂,高2層~3層,因其外形類似碉堡,故得名「碉房」。

    在青藏高原上,碉房建築與周圍環境粗獷、雄渾的格調比較和諧,適合高原的自然條件和農牧業生產的特點,能夠滿足藏民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自衛防禦的各種需要。郵票畫面上的藏南碉房就很好地體現了西藏民居的造型特征。

  • 東北民居(3)
  • 郵票畫面的上方是延邊地區北韓族廊式住宅。北韓族房屋大部份帶有廊子,因為北韓族房屋內全部是火炕,當進門時,必須要有脫鞋的地方,特別是雨天,有廊子設定能使室內清潔。也可以在廊子內休息、乘涼、放置什物;畫面下方是吉林省蒙古族農民的主要住宅「馬架房」。

    馬架房在山墻開門,形狀似吉林省東部山區漢族農民的馬架,故當地人稱為「馬架房」。這種房屋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橢圓頂,極似蒙古包的化身;畫面中間是東北常見的漢族住房。一般並列三間,中間為廳堂兼廚房,左右兩間為居室。

    畫面上,北韓族住房屋頂上那厚厚的鋪草和用草繩編織的菱形防風網,漢族住房那寬敝明亮的木格式窗戶,蒙古族住房那臨街院門上傳統的對聯,既突出了東北地區民居的造型特征,又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 湖南民居(4)
  • 湖南民居建築平面多為前後兩個一明兩暗的三開間房屋組成,中為內院,植以花木。青瓦粉墻,墻內設有風火道。因村鎮房屋鱗次櫛比,為避免火災時殃及鄰舍,故房屋兩端的山墻築得高出屋頂,起隔火作用,稱為「風火墻」。

    房屋背山面水,山墻瓦檐隨地勢起伏,環境優美。郵票畫面上的湖南民居很好地體現了當地民居的造型特征。

  • 江蘇民居(5)
  • 江蘇省氣候溫和濕潤,水域豐富,城鎮及鄉村民居大都臨河依水而建或跨溪而築,居住者既可出前門走進街道,又可從後門走下石階漂洗衣物。住房布局緊湊,一般為兩層樓房,並建有閣樓。房屋高敞,墻身薄,出檐深。

    院子圍以高墻,成封閉式,可減少太陽的輻射。不僅房屋前後開設高大門窗,院墻上也開窗,利於通風。郵票畫面中的建築外觀樸素,粉墻灰瓦,前後綠水環繞,倒影歷歷,構成一種明快、清新的水鄉圖畫。

  • 北京民居(6)
  • 四合院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院落式住宅。北京的四合院具有七百多年歷史,以古樸、典雅、適用著稱於世。其布局特點是圍繞一個院子,四周布置住房、堂屋、廚房、雜房和廁所等;基地四周為墻,一般對外不開窗;大多座北朝南,中軸線上南向為正房,北向為倒座,兩側為廂房。

    規模較大的將房屋布置在前後兩院,兩院之間設有一道門;內院是四合院的主體建築,房屋比前院高大、寬敞、明亮。郵票畫面上的四合院就很好地體現了北京民居的造型特征。

  • 雲南民居(7)
  • 雲南是中國聚居不同民族最多的省份。許多民族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傣族、景頗族、德昂族等居住於幹欄式建築,其中傣族的竹樓最典型。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墻,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

    郵票畫面上描繪了八十年代初的竹樓樣式,除左上角那是一幢佛寺外,其余三幢已經是瓦頂,並且都是變新了的式樣,都以不同形式增加了子樓。

  • 上海民居(8)
  • 上海舊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園樓外,以裏弄「石庫門」房子最具代表性。大片住宅成排布置,互相毗連。戶內建築布局緊湊,高2層~3層,青瓦坡屋頂,設有小型曬台,內有小天井供通風采光,所占面積不大,適宜於上海這座市場繁榮、人口密集、寸土如金的大城市特點。

    房子在建築正面和墻頭、大門等處,常作簡單的裝飾。郵票畫面上的「石庫門」房子就很好地體現了上海民居的造型特征。

  • 安徽民居(9)
  • 安徽民居的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為基本單位,但與北方的院落形式不同。根據當地氣候、地形的特點,安徽傳統的民居建築多為各種造型的二層樓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參差起伏,有的層樓疊院,精雅樸素,堂皇俊秀。

    郵票畫面上的安徽民居就很好地體現了當地民居的造型特征。

  • 陜北民居(10)
  • 陜北地區位於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原上,由於雨量少,缺乏樹木,而黃土層又相當深厚,人們便就土山的山崖挖掘出各種窯洞,作為住宅。洞頂呈彎形,完全符合力學原理。前面裝設門窗,采光好。

    黃土具有較好的隔熱效能,故洞內冬暖夏涼。郵票畫面上的窯洞就很好地體現了陜北民居的造型特征。

  • 四川民居(11)
  • 四川民居結合當地氣候炎熱、陰雨潮濕、多山地丘陵等特點,利用磚、石、竹、木等地方材料,采用多種設計手法,依山傍水,隨勢而築;空間豐富多變,層次錯落有致,造型空透輕盈,色彩清明素雅,與自然融為一體,宛似天成。

    郵票畫面上的四川民居就很好地體現了當地民居的造型特征。

  • 台灣民居(12)
  • 台灣民居的基本形態是三合院或四合院,獨家獨院,屋頂前後兩坡落水。房與房之間有回相通,兼有避雨和防曬的作用。屋脊和屋角上,並飾有彩色花紋,頗具藝術特色。農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廣場可以曝曬農作物。較富裕的人家或官宅則多用四合院,因為有門廳與正廳的緩沖,隱蔽性較高。

    郵票畫面上的台灣民居就很好地體現了當地民居的造型特征。

  • 福建民居(13)
  • 福建「承啟樓」為圓形的磚樓與土樓,具有堅固、安全、省地、省材、防震隔熱、冬暖夏涼的優點。這枚郵票圖案上的土樓,就是一座同心多圓圈土樓,環環相套,天井和房屋包圍在一個圓體之內。外環房屋高4層~5層,底層作廚房及雜用間,二層儲藏糧食,三層以上住人。其他環房屋僅高一層。

    中央建過堂,供族人議事、婚喪典禮及其他活動使用。外墻下部不開窗,外觀堅實雄偉,很像一座堡壘。郵票畫面上的福建民居就很好地體現了當地民居的造型特征。

  • 浙江民居(14)
  • 浙江黃巖天長街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後部臨河作廚房。朝河一面利用局部底層屋頂的三角形空間,辟一閣樓做臥室用。閣樓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較低,三面都開窗。朝河方向的外廊向水面稍稍挑出,局部用竹席遮住,作儲藏室。屋頂上面朝河的閣樓和三層樓的處理,使整個造型有虛有實,有高有低,輪廓線富有變化。

    郵票畫面上的浙江民居就很好地體現了當地民居的造型特征。

  • 青海民居(15)
  • 青海地處高原,是多民族聚居地。郵票中的民居是受藏族影響的一種平頂三開間,前出廊,中間為通堂。因受藏族影響,院墻為紅色,四角頂部放白石頭。

    在林木多的地方,多修建2-3層樓,一層實體磚土紅墻,二三層外挑樓台,以木為欄,門窗敞亮,一般一層為廳堂和廚房,二層為居室,整個外觀凝重整齊。

  • 貴州民居(16)
  • 貴州同青海一樣,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貴州西南的房屋基本與四川民居的木結構特點一致,不同的是建築在較高地石料基礎之上,房檐前高後低較為平緩,房門常開在左側面靠後。

  • 廣西民居(17)
  • 廣西居民多數為壯族,幹欄式民居為壯、瑤、侗等民族傳統建築形式。最初只是在樹椏上架木搭棚,構造簡單。後發展到地面立柱架楹,鋪板為樓。

    上層四周以竹、木或篾席、草簾遮擋,供人居住;下層架空。後來,下層四周用木板或砌石為墻,用於飼養家畜。現代幹欄建築主要有全樓居和半樓居兩種形式。

    郵票上部的三合院,分封閉式或開口式兩種,建築材料或磚或木,因地制宜。

    中間的吊腳樓,立柱分主柱和副柱,主柱落地承受重力,副柱從第二層塔式而上,附掛於主柱,承受拉力,不落地。各層懸空附掛於主柱的塔式副柱,俗稱「吊腳」。

  • 寧夏民居(18)
  • 寧夏主要是回族聚居地,其住宅多是墻壁低矮。居民就地取材,以土為主,院墻、屋墻均用泥土而築,土墻上加有一定民族習俗裝飾。屋檐為單面,多是院內一面或兩面建房,屋頂坡面較大,或是硬山一面坡,這和西北少雨,收集雨水有關。

  • 山西民居(19)
  • 山西民居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說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華麗的民居要數汾河一帶的祁縣和平遙的民居。

    山西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聚族而居,坐北朝南,註重內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 山東民居(20)
  • 因山東靠海,沿海民居建築材料多用石頭,既堅實敦厚,又防潮抗風。民居常由十幾戶甚至幾十戶集中建築。屋頂大多為硬山頂,屋脊高而陡,既有利於排雨水,又便於晾曬漁網。

    膠東沿海別具特色的海草房,海草房以石為墻,石來自於就近的山石和海石,根據其形狀堆砌而成,形成錯落有致、色彩斑斕的「壁畫」;屋頂為海帶草,是當地的海邊出產的一種柔韌細長的海草,保溫隔熱經久耐腐,柔軟有韌性,別具特色。

  • 江西民居(21)
  • 郵票中是江西婺源典型的民居建築,和安徽民居一脈相承,是該地區常見的民居建築。江西民居習慣采用天井式的類別,並使用穿鬥式、木構架的結構體系,另創造性地采用天門、天眼、天窗等高位采光的形式彌補其潮濕、通風、采光等方面的不足。

    發行背景

    在中國建築歷史上,對民間居住建築習慣稱為」民居」。民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中國的民居建築,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在與大自然的博鬥中創造出來的。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由於各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民族風格和傳統各異、生產和生活方式各具特點、建築材料千差萬別,使中國的民居建築多姿多彩,富有創造性。

    民居郵票幾個疑團

  • 發行量問題
  • 民居郵票國家一直沒有公布具體的發行量,從而使民居郵票的的發行量一直是個未知的迷,根據實物數據對民居郵票的最大極限發行量的測算,21枚民居郵票的印刷量在600萬枚---1900萬枚之間,粗齒票與細齒票僅僅是因所用的器材有區別,因器材不同所用的打孔工具而產生的齒度有所不同,其它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更不是什麽珍寶。

    驗證各個民居的實際印刷發行量的辦法就是把單一民居的檢驗編號收集齊全,比如1分內蒙民居,其檢驗編號的前兩位從01到99的檢驗號都找到實物證據,如果左上角和右下角各100個檢驗編號都存在實物證據,那1分內蒙民居的實際印刷發行量就是600萬枚,如沒有用滿200個檢驗編號,那1分內蒙民居郵票的實際印刷發行量就只能按實際存在實物檢驗號的數量來計算,假如實際只使用50個檢驗編號,那實際1分內蒙民居的實際印刷發行量就只有150萬枚。民居郵票的真實發行量也可能一直神秘下去,只有靠廣大民居愛好者逐步透過實物來了解,別無它法。

  • 區域性命名問題
  • 這套普23民居全套21枚,但不知道大家收集時是否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幾枚民居的命名比較特殊,並非像其他一樣以單獨的省(直轄市)名字命名,而是采用區域性命名方式,比如:東北民居、陜北民居。東北是指包括黑吉遼(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統稱;陜北又僅僅是位於陜西北部主要包括延安、榆林等地,是「三秦」之一的區域,與關中、陜南並列,他也並非一個省名,也屬於三個市區的統稱。艮嶽軒推測,為啥有些要采用地區命名,是因為這個建築可能代表了中國某個地方的統一風格和特點。例如:東北民居在東三省可能這種民居是普遍存在的。

  • 變體較多問題
  • 這套郵票發行之後,曾發現有些郵票存在局部圖案變體(畫面大位移、漏印等現象),其實,不光是普23民居郵票存在的問題,似乎這是新中國普票的「通病」。

    關於民居郵票各種移位、漏色、裁切位移等問題本質上,其實是屬於殘次品,因不影響使用或檢測不嚴才在民居中常能見到,這些趣味殘次品並不具有高的收藏價值,其價格可能連印刷精良的信銷票都不如,艮嶽軒也不知道為啥那些天天高價叫賣各種移位、漏色、變色、裁切移位民居郵票的人居心何在?

    要麽本身就不懂得收藏的真諦,要麽就只是想欺騙一些獵奇的人,凡是高價叫賣這些殘次品的盡量不要交易,造成一點經濟損失是小事,關鍵是這些行為宣揚的是一種以醜為美,以錯為貴的錯誤理念,如果一個民族都以醜為美,以錯為珍,以欺詐為榮,那這個集郵氛圍會有前途嗎?

    個人推測,這套普票民居郵票在印刷過程中,由於印版經過大量印刷,滾筒印版磨損不均勻,造成紙張和印版錯位,一種情況是在剛開始時偵錯印刷滾筒產生,或是印版接近報廢時才出現的殘次品,印版使用到此時就基本不能使用了,就該更換新印版,重新偵錯器材進行印刷的。

  • 缺失省份問題
  • 中國共計有三十一個省、直轄市,但這套民居其實只有14枚,剩余的省(直轄市)民居建築風格並未列入發行序列。例如:天津、廣東、海南、新疆等省(直轄市)也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建築民居,但不知為何這些地方的民居建築最終並未出現在郵票上,這一點算得上一點遺憾。

    大筋票是哪枚?

    普23【民居】郵票使用時間長,特別是10分、20分、50分等常用票,從1986年起到現在仍在印刷,因此紙質、背膠、齒孔、刷色、色標、校正線、電眼、全張組成等等都有很大變化,極富於研究性,是新中國近代票進行傳統性研究的典型物件。

    而其他一些非經常使用的高面值民居郵票,如:90分台灣民居、1.10元面值的浙江民居、1.30元青海民居、1.60貴州民居等高值票,都屬於筋票,而台灣民居則屬於全套普23民居郵票的大筋票。

    真偽鑒別

  • 內蒙民居
  • 這枚郵票發行之後,曾發現有局部圖案漏印的變體票,於是有造假者便乘機用這枚郵票的真品,變造出局部漏印面值、銘記和郵票圖案的多種局部漏印「變體票」。這種變造品,均是用高級橡皮擦去郵票上的局部刷色來冒充「漏印」,因此,常使郵票紙面遭受或輕微或嚴重的破壞。

    鑒定時,只要用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漏印刷色部位,就會清晰地看到郵票平整光潔的紙面遭受破壞,起毛,凹凸不平。紙遭受破壞嚴重的,迎光觀看,紙張被擦掉刷色部位,明顯變薄了。另外,造假者在這種變造的局部漏印票的背面,又印上偽造的普26面值80分「山西民居」,冒充「雙面印」「錯體票」。

  • 上海民居
  • 上海民居面值為20分,原來作為中國國內平掛貼用;郵資調整以後,這枚郵票改為平信(國內)貼用,需求量大為增多,有些不法分子為牟利,便用上海民居真品原大、原色制版,偽造了大量郵票在深圳特區出售,主要為欺騙郵政,用於郵寄中國國內平信。鑒別方法如下:

    1.看紙質:真品采用郵票紙印制,紙質挺括,吸墨效能好。偽品采用膠版紙印制,紙質厚而松軟,表面比較粗糙。

    2.看(量)齒孔:真品齒孔分為粗齒和細齒兩種,粗齒齒孔11度×12.5度,細齒齒孔12.5度×13度;無論粗齒齒孔還是細齒齒孔,齒孔打得都很均勻,規範。偽品有兩種細齒孔,一為線式齒,齒孔打得不規則,不均勻,不圓滑;另一種齒孔打得比較均勻、圓滑、規範。

    3.看版別和刷色:真品采用影寫版印制,刷色純正;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郵票圖案和文字都比較清晰,可見影寫版特有的網紋。偽品采用實地套色膠印,刷色灰暗;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郵票圖案和文字模糊不清,有明顯的膠印套色不準現象。

    4.看面值文字「20」與「分」:真品面值文字中的「20」與「分」之間距離比較遠。偽品面值文字中「20」與「分」之間距離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兩者相距比較接近,另一種是二者無間距。

    5.看背膠:真品有背膠,膠面薄而均勻。偽品無背膠。

    6.用鑒偽儀鑒別:真品采用郵票紙和防偽油墨印制,在鑒偽儀的紫光燈照射下,呈紫紅色,有熒光出現。偽品采用膠版紙和普通油墨印制,在鑒偽儀的紫光燈照射下,呈亮白色,無熒光出現。

    值得註意的是,上海民居由於是當時常用的20分平信標準郵資,使用量大,印次多,有的未采用防偽油墨印制,但在紫光燈照射下,紙質呈紫紅色;對於在紫光燈照射下不出現熒光的上海民居郵票,可結合此特征,同時采用上述1~5種方法鑒別其真偽。另外,在「上海民居」偽品中,郵市上曾出現過利用真品郵票加蓋「義務兵免費」和「新疆軍區」字樣,臆造「義務兵專用」郵票。

    福建民居

    福建民居郵票偽品的出現,主要是用來欺騙郵政。1996年12月1日調整郵資後,掛號費由0.30元調整為1元。因此,面值1元的普票消耗量和需求量均大增。不法分子為牟暴利,便利用「福建民居」1元票真品,翻拍制版,用銅版紙膠印,打上齒孔,冒充真票,在市場上低價銷售,欺騙不明真相的用郵者。鑒定方法如下:

    1.看版別:真品采用影寫版印制,郵票圖案線條清晰、分明,銘記、面值文字邊緣呈影寫版所固有的鋸齒狀;偽品采用膠版印制,網點粗糙,郵票圖案線條模糊,銘記、面值文字采用網紋版印制。

    2.看刷色:真品采用灰、棕、淺紫三種專色印制,色彩正;偽品采用紅黃、棕、藍四色套印,色彩雜亂。

    3.看背膠:真品均刷有背膠,膠面均勻,光潔;偽品未刷背膠,背面常沾有油墨。

    4.用紫光燈照射:在紫光燈照射下,真品白色郵票紙呈暗紫色,偽品則呈亮白色。

  • 浙江民居
  • 這套郵票發行後,在郵政通訊業務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使用了較長時間。由於這套郵票采用影寫版印制,其防偽效能還是比較好的,贗品出現,很快就被集郵者識破。但是造假者並不甘心,他們又偽造出「浙江民居」無齒漏印「中國人民郵政」銘記「變體票」來欺騙集郵者。鑒別方法如下:

    1.看版別:真品采用影寫版印制,網點精細;偽品采用膠版印制,網點粗糙、雜亂。

    2.看面值和銘記:真品的面值和銘記采用影寫版黑色專版印制,文字刷色純正;偽品采用膠版彩色套印,文字刷色雜亂、不純;無銘記。

    普票民居的樸素魅力

    中國幅員廣闊,各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56個民族風格與傳統各異,生產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築材料千差萬別,使得民居的建築也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民居建築不僅記載著人世間的滄桑,每一塊磚、每一片瓦也都烙下了勞動者的墨點,都有段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這套普23中國民居郵票,這套21枚均采用小票幅設計的普票,白色底村,銘記和面值文字統一設計在底部,樸素大方,醒目突出,民居郵票印刷精良,工藝復雜,用紙講究,用墨有深刻內涵,堪稱中國傳統民間建築藝術的小百科全書,值得所有集郵愛好者把玩、欣賞、收藏。

    好啦!今天「艮嶽軒」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裏,非常感謝您能耐心閱讀完此文。

    【鄭重聲明】本文系作者「艮嶽軒」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及「艮嶽軒」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喜歡的朋友們歡迎轉發、關註、評論、收藏,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