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天一件文物:春秋早期龍紋盉

2024-04-17收藏

青銅盉hé,最早出現在商代,盛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盉若與酒器組合,則用於調和酒味濃淡;若與盤組合,則是水器,起盥洗之用。

青銅盉的形制非常多樣。其中有一種扁圓盉,腹部像扁圓鼓狀,流行於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扁圓盉的墓葬規格都很高,主要作為盥洗器與盤配套使用。

扁圓盉 左:河南三門峽 右:陜西寶雞

這件春秋扁圓盉高25.5厘米、長17.5厘米,上有方蓋,下有四足,前有長流,後有龍鋬。

盉蓋呈四面坡形,飾勾連雲紋。頂部設圓雕虎形鈕。小虎四爪著地,頭部前伸,長尾斜卷。

器口為長方形母口,頸略束,器腹呈橢圓扁鼓狀。

腹部側面飾重環紋。正面紋飾可看作連體雙龍紋,兩條龍一左一右,身體在底部相接;也可看作是一條正面的龍,雙目直視,身體圓盤。

龍左右口中各伸出一又尖又彎的獠牙(也有的認為是舌),看起來像個八字。而鼻上則伸出「北」字形的紋飾。

龍頭之上還夾著一個羊首,似乎龍是拱衛這羊的。

長流為管狀,略彎,流口較平,設於器的中腹。流管正面飾一凸起的淺浮雕蛇首,身體為陰刻線紋。背面及兩側皆飾陰刻蛇紋。

龍鋬較寬,兩角凸起,長舌下彎,形成卷曲的垂珥。

下有四只獸蹄足。也有的認為最下面是鳥爪,而非蹄足。

這件文物時間是春秋早期,出土於陜西省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26號墓,藏於陜西考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