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商代王後婦好的綠松石象牙杯

2023-12-19收藏

中國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起源非常早,約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種實用工具,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出現了裝飾用品,並成為象牙雕刻工藝的主流。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鳥形匕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在山東大汶口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有象牙鏤雕刻筒、象牙梳、象牙珠、象牙管等精美工藝制品。新石器時代的匠人們已經懂得使用陰刻、鏤雕,甚至圓雕等種種技法來表達他們的意念。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象牙雕刻器

象牙雕刻又稱牙雕,牙雕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也是一門民間工藝美術。象牙雕刻藝術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精美的雕刻藝術,倍受收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牙為大象身上最堅固的部份,其光潔如玉、耐用、珍貴堪與寶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機寶石之美譽。商代的象牙器物與模仿銅器的紋飾而雕刻,而向您展示的這件商代象牙杯"鑲嵌綠松石象牙杯"就是一件巧奪天工的商代藝術珍品。

該杯是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發掘時出土的,出土時一共3件,有兩件是成對的,就是咱們看到的這件,實際上是一對中的一只,高度是30.5厘米。還有另一件帶流的虎鋬杯,高42cm,直徑10.6~11.2cm,壁厚 0.9cm,是現存歷史上最高的象牙杯,造型美觀,雕琢精致,堪稱國之瑰寶。

「婦好」之名見於武丁時期甲骨文,生前曾主持祭祀,從事征戰,地位顯赫。婦好墓屬殷墟早期,與武丁時代相合。墓主婦好當為武丁配偶。其重要性在於該墓保存得好,年代與墓主身份清楚,是商王朝晚期的一座王後墓。上個世紀30年代在侯家莊一帶的王陵區內發掘的大墓均遭古今盜掘,因此對商代王室墓的全貌知之甚少。婦好墓的發掘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墓內所出的銅禮群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大體上反映了武丁前後商王朝禮器群的類別和組合,是研究商代禮制的重要資料。大型青銅禮器、武器和大量的玉器、象牙器也顯示了商王朝的興旺和手工業的發展水平。

如今,傳統的牙雕工藝作為「非遺」保護專案之一,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由於全球保護野生動物運動風起雲湧,大象作為被保護的野生動物,嚴禁獵殺。對牙雕技藝傳承者而言,伴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雕刻者不僅要將技藝日漸精湛,更需要著力在發掘新材料、采用新技術方面下功夫。

這件綠松石象牙杯是用象牙根段制成的,從外形看,也是侈口,奢侈的侈字,就是這種向外微微彎曲的形狀,就叫做侈口。杯口部份的杯壁很薄,中間腰部微微的有一些收。有點楚王好細腰的這種樣子,但是這件器物可是商代的,比楚王的時期早幾百年了。這個象牙杯是一件飲酒器。

杯子下部有一個圓形的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的一側上下鉆有兩個對稱的小圓孔,以此鑲入榫,使杯和手連在一起。夔龍形的把手跟杯身差不多高。杯身有雕刻得十分精細的花紋,上下邊口部份還有兩條素地寬邊,中間由綠松石材質的石條隔成了四段,第一段為饕餮紋三組,兩側有身有尾,眼、眉、鼻鑲嵌綠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紋飾的上體部份,這裏面有兩組為饕餮紋,面部結構清晰,獸口下面為一個大三角紋,三角紋兩側有對稱的夔紋,頭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紋都鑲嵌綠松石。第三段刻三個變形夔紋,眼部鑲嵌綠松石,三四段之間是用三道綠松石條間隔開。第四段的三組饕餮紋眼鼻同樣是鑲嵌綠松石。每一部份得饕餮紋,形態還都不一樣。

把手是呈夔形狀,上部為頭,寬尾下垂。手柄兩面上部雕成鳥形,鉤喙短冠,眼為綠松石鑲嵌。背中部雕一獸面,下有一凸出的獸頭,上豎雙角,用綠松石鑲著獸的眼、眉、口。手柄上下各一小圓榫插進杯身。

這件象牙杯的雕刻極費心思。工匠因才制器,先是雕好杯身及手柄,然後將杯內外打磨平整光滑,再描繪好紋飾,接著用刻刀雕出各組紋飾,最後用配制好的綠松石鑲嵌於表面。整個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線刻、鑲嵌等多種制作工藝和雕刻方法,是一件體現了商代手工藝水平最高峰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