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你所不知道的汝窯(四)汝窯與鈞窯不可說的秘密

2024-04-04收藏

大家都知道宋朝時期有五大名窯「官、汝、鈞、哥、定」,但是這真的是指有五個著名窯口嗎?

1.官窯與汝窯是兩個窯口還是一個?

官窯青釉方花盆

官窯青釉方花盆,宋,高9.2厘米,口邊長15.3厘米,足邊長13.0厘米。
花盆呈長方體形,敞口,器口鑲銅,直壁,平底中央開有一滲水圓孔。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處呈黑褐色,俗稱「鐵足」。通體施粉青色釉,釉面開片,開片較大,裂紋遍布器身。

南宋人顧文薦【負喧雜錄】中記載:「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 官窯 」。

南宋人葉寘【坦齋筆衡】中對後者南宋建立「修內司」官窯時提到「 襲故京遺制 ,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作者葉寘很明了的指出,中興渡江後,南宋朝廷是沿襲了故京(指北宋)時期的制度,置窯於修內寺,造青器,名內窯。

「襲故京遺制」充分證明了,北宋時期的皇室禦窯,即北宋「官窯」是真實存在的。

官窯青釉盞托

官窯青釉盞托

官窯青釉盞托,宋,高5.7厘米,口徑8.1厘米,足徑6.7厘米。
盞托斂口,弧形腹,托盤邊沿寬大,圈足外撇。內外施滿釉,釉色瑩潤,開有冰裂紋片。

北宋人周輝【清波雜誌】中記載「 汝窯宮中 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 禦揀退 ,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北宋只建立了一個「官窯」,而周輝提到的「供禦揀退」,應是指當時唯一的「禦窯」即北宋「官窯」。

汝窯淡天青釉弦紋三足樽式爐

汝窯淡天青釉弦紋三足樽式爐,宋,高12.9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17.8厘米。此爐仿漢代銅器造型。

汝窯淡天青釉弦紋三足樽式爐紋理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故都(北宋也)時,定器不入禁中, 惟用汝器 」,當時的北宋皇室,只使用「汝器」這一事實。這也證明了,「汝器」即是指當時的北宋「官窯」。

結論:官窯與汝窯是北宋皇室建立的同一個窯口,即禦窯。

2.汝窯與鈞窯

鈞窯,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城內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北宋鈞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盤、爐、缽、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數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號,還有的刻有「奉華」等字樣。

鈞窯天藍釉盞與盞托

鈞窯天藍釉盞托,疑似北宋,高5.6厘米,口徑5.9厘米,底徑4厘米。
托作杯形,口微斂,弧腹,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通體施天藍色釉,施釉不到底,圈足端無釉,呈深褐色。從底部觀察,托的圈足內套一小圈足,應為杯形器身的圈足。據此推測,這件盞托的制作流程是:上部杯形部份和托的胎體分別制作完成後,再套接成一體,然後統一施釉。

首先我們要清醒的明白,一個窯口,數年來,絕對不會只燒制一個品類。燒制多少種品類,目前我們無從得知,但透過文獻資料的考證,燒制多品類,卻是存在的事實(從汝窯系列篇中,我們也得知民間汝窯在後期逐漸燒制鈞瓷)。

鈞窯月白釉瓶

鈞窯月白釉瓶,高28厘米,口徑4.8厘米,足徑7厘米。
瓶唇口,口沿微撇,長頸,頸部上寬下窄如喇叭形,圓腹下垂,圈足。通體施月白釉,口沿處釉薄微顯胎色,足邊無釉呈醬色

明代崇禎年間,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記載:「均州五色, 皆汝之類 也」。這表示後來的均州窯變五色均瓷,都與早期北宋「汝」瓷屬同一類別,也證實了,北宋「官窯」亦燒制均州五色一樣的窯變類瓷器。

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中記載「 官窯 器,宋修內司燒者,土臃細潤, 色青帶紛紅 ,濃淡不一,有蟹爪紋, 紫口鐵足 色好者與汝窯相類

官窯,色青帶紛紅,是五色窯變鈞瓷的特征。與方以智【物理小識】中提到的「五色皆汝之類」,互為印證,他們都提到「汝」「汝窯」俱有「五色窯變的特征,對「汝窯」還有許多描述比如,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如長虹懸空等等,都是對官窯燒制窯變鈞瓷的證明。

結論:汝窯=官窯=鈞窯=一個窯口,這只是說明當時的官窯燒制鈞窯。不代表別的窯口不能燒制鈞窯。

汝窯天青釉碗

汝窯天青釉碗,宋,高6.7厘米,口徑17.1厘米,足徑7.7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施呈淡天青色釉,釉質瑩潤純凈,釉面開細小紋片。

北宋「官窯」雖燒制五色窯變類瓷器,但仍然以「汝」「汝窯」稱之,所以,後世有「汝」「鈞」不分之說,因為當時北宋時期,雖然燒制五色窯變瓷器,這一品類,但當時並未區分開。也沒有「鈞瓷」「均瓷」這些詞匯,是後世人們把五色窯變類瓷器,單劃分為一類,區分開後,才用「均」「鈞」瓷來代表窯變釉,這一類系的稱謂。

結論(1)五大名窯中的北宋「官窯」北宋官「汝窯」,北宋官「鈞窯」,乃屬一個窯口,(2)至於後世尊稱的五大名窯:官、汝、鈞、哥、定,亦然是事實,只不過古義和今義有所區別,「五大名窯」應解釋為當時流行新創新的「五大名瓷」。五個品類,五大名窯,非指五個窯口也。

————本文內容主要源自北宋官窯研究室,僅作學習交流,如侵聯刪。